许昌城外,一处青石新坟前,曹操席地而坐,神情压抑的倒满一杯酒洒在地上祭奠。 这是戏志才的衣冠冢,遗体自然是派人运回了颍川。 孟德这段日子过的并不怎么好。 曹昂走了,典韦走了,戏志才,也走了。 豫州今年也收到了旱灾的波及,秋季歉收。 总之,坏事都赶趟一样的出现。 反观刘备那头,扬州受旱灾如此严重,没有采用屠城来减少动荡就算了,还从徐州的库仓里拉了二十万石军粮过去救济赈灾。 “想不到当年讨董时候只有弟兄三人的刘备后来居上,今日之声势已然是不下于我了。” “这厮可真是命好,让他得了这么个军师,着实叫人烦恼。” 曹操揉了揉自己的眉心,重重叹了口气。 不说当年反董勤王了。 仅仅在两年前,他也不过才三四千人。 谁能相信,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如今却雄踞徐、扬,虎视中原。 “文若觉得,此计能成吗?” 老实说,现在的刘备已经拥有跟自己正面硬刚的实力了。 曹操并不愿意在中原卷起几十万人的血战。 道理很简单,这一战是胜是败,最后得利的,都是袁绍。 如果最后闹了个两败俱伤,他丝毫不怀疑袁绍会舍弃公孙瓒以迅雷之势三军压入中原。 “主公是希望林川年少成名,生了骄气,甚至与刘备产生间隙。” 一旁的荀彧颇感无奈的说道:“但在下觉得,此子并非池中之物,几度为刘备所献,皆为阳谋,堪称是谋略大家。” 相比于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计划流产的阴谋来说。 阳谋则是不在乎你发现与否,因为这是可以堂而皇之的进行。 相当于他挖了个坑,你知道是陷阱,也得往里面跳。 袁术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自古对于能策动阳谋之人,皆被认作是谋略大家。 “姑且…一试吧。” 曹操苦笑。 他何尝不知道这一手并不高明,可眼下除了希望林川会一朝得志语无伦次以外,也没更好的办法了。 “陈家父子有回信吗?” 过了一会,曹操才问道。 “林川在本月大婚,陈登以陈家之名将沛城一座府邸送给了他。” “收下了?” 曹操坐直身子侧头看向荀彧。 后者点了点头,曹操苦涩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笑。 看来,也有好消息。 如果从豫州向徐州用兵,那沛城就是首当其冲的位置。 若是能抓住机会,出奇兵以风驰电掣之势挥师东进,半日之内就可兵临沛城之下。 只要能顺利把林川给掳走,刘备纵然是拥兵二十万,雄踞两州地域,也非自己的敌手。 这一点,曹操是坚信的。 “复信给陈氏父子,务必要尽快想办法拿到城防之权。” 曹操深呼吸了一口气。 离间是第一计,生擒林川是第二计。 严格的说来,前面这一切的铺垫,也只是为了第二计。 毕竟,以林川的城府,区区的离间计,指望他看不出来实在太难。 但这隐匿的第二计,怕就未必了。 “主公放心,陈登的信上说,他已经颇得林川的好感,应该问题不大。” 荀彧今日有点奇怪。 说起话来总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一般。 “文若,这里没外人,想说什么就说吧。” 毕竟在一起有些年月了,几句话的功夫曹操就察觉到了。 “瞒不过主公。” 荀彧讪讪一笑,“在下确实有两个担心。” “第一,林川的心智远在其主刘备之上,在下是担心我们用陈氏父子来钓他,他也在用陈氏父子钓我们。” 请君入瓮吗? 曹操摩挲着下巴,眉头紧锁。 这个可能不是没有,不过用兵就是用险。 只看值得与不值得。 摘了林川就等于卸了刘备的首脑,这个风险曹操还是决意要冒。 。“说下去。” “第二,其实,刘备的麾下除了林川以外,还有两人也有经天纬地之才。” “郭嘉郭奉孝,徐庶徐元直,此二人之才皆不在志才之下,只不过因为林川的光芒太甚,一时把他们给盖住了而已。” 荀彧郑重其事的说道。 “公达让你来说的吧?” 前几日荀攸就说过这个问题,不过当时曹操并未采纳罢了。 按他的意思是,可能付出了代价也只是拿下了一个可以被替代的林川,不值得。 “也是在下的意思。” 荀彧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荀攸投入麾下时日尚短,绽放的光芒也远不如戏志才灿烂。 故此他才会用戏志才来做衡量希望得到曹操的重视。 毕竟,无论是郭奉孝还是徐元直,荀彧都是熟识并且清楚知道他们的才能。 “并非我不相信你二人的眼光。” 对于这个问题,曹操很从容的回答,“只是看法不一样。” “或许刘备的帐下,林川确实可以被取代。”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今的林川,在刘备大军中如同三军大纛一般。” “一旦他落入我们的手里,对于刘备的打击,对于他三军士气的打击,可比歼灭几万兵马更为要紧。” 闻言,荀彧悟了,舒了口气道:“这一节倒是在下没有细想的地方,主公明鉴。” 曹操虽是多疑,但有时候目光还是很毒辣。 现在刘军上下固然是欢欣鼓舞,可一旦把林川握在了手里,就如同掐住了刘备的咽喉。 要知道,如今刘备的这二十万兵马,一多半都是靠着林川在背后谋划得来的。 要说最清楚他们的长处、弊端,想来没有人能胜过林川。 只要搞定了林川,也就等于攻陷了半个徐州,破了他一半的兵马。 在这样的诱惑下,冒点险,是值得。 “以天子名义,也给林川送去一份贺礼吧。” 。“如果能顺利把他弄到手,回头收服起来也会简单一些。” “诺!” 【帮个忙,让我鲜花破万,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