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俊无奈叹息,看来这次不立太子是不行了。 不立太子就没法安抚众人的心,有些人甚至还会在他出征的这段时间里,搞些小动作。 甚至,还有可能派人对他进行暗杀,有的时候,只有把水搅浑,才能顺水摸鱼获得好处。 有的时候,危机不一定来自外部,还有可能来自内部。 最重要的,这段时间对李宗晖的表现,让李重俊十分满意,心里也有把他立为太子的打算。 现在,宰相们既然强烈要求,何不顺水推舟,答应他们的请求,将李宗晖立为太子。 以后,由太子留在长安监国,他便有时间四处浪……哦,不,是四处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既然,诸位爱卿强烈要求,朕要是不答应,怕是诸位爱卿也不会善罢甘休!” “那今日便如诸位爱卿所愿,册立春晖郡王李宗晖为皇太子,诏命其监国。” “朕亲征在外,有劳诸位爱卿便留在长安,辅助太子监国理政。” 李重俊道。 “臣等奉诏!” 姚崇等人急忙行礼,太子册立,他们也没有理由拦着李重俊,不让他御驾亲征。 议定对吐蕃政策,姚崇等人告辞离去。 按照流程,册立太子是大事,要先下一道册封皇太子制,昭告天下,让天下人知道皇太子的人选。 选好良辰吉日,再举行册立大典,进行正式的册立。 由于这次情况特殊,便没有这么多繁琐的仪式,直接跳过前面的步骤,在第二天直接进行册立。 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大唐册立太子。 群臣早已穿戴整齐,凡是七品以上官吏,都前来大明宫朝见。 时辰一到,宫门大开,在金吾卫点名检查以后,百官陆续进入宣政殿,等候册立太子的仪式开始。 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站在最前面,他们身后是六部尚书。 六部尚书后面按品级大小,依次站好。 随后,皇帝李重俊这才姗姗来迟,走到御座上坐下。 “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行礼参拜。 “众爱卿免礼平身!册封太子仪式开始。” 李重俊道。 “谢圣上!” 群臣起身跪坐。 余远恩上前一步,大声喊道:“宣春晖郡王李宗晖觐见!” 在大明宫宣政殿,文武百官齐聚,皇帝李重俊坐在龙椅上,随着余远恩的声音传出,欢快的音乐跟着响起。 等候在外面的春晖郡王李宗晖,从殿外走了进来。 “臣李宗晖,参见圣上!” 李宗晖先向李重俊行大礼参拜! “宣读吧!” 李重俊看向一旁的余远恩。 余远恩点了点头,拿出准备好的诏书,开始当众宣读: “大唐皇帝令:尚书奏议:以为少阳作贰,元良治本,虔奉宗祏,式固邦家。” “春晖郡王宗晖,地居长子,丰姿峻嶷;仁孝纯深,业履昭茂,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允兹守器,养德春宫。” “朕钦承景业,嗣膺宝位,宪则前王,思隆正绪,宜依众请,以答佥望。今册立宗晖为皇太子。” 这道册立太子诏令,是李重俊按照李二册立太子的诏书,稍微改动而成的诏书。 基本内容跟立李承乾诏书一模一样! 有现成的诏书,他也懒得再另外写一份,反正,在这紧要时刻,边关战事不断,一切仪式从简。 用以前皇帝册立太子的诏书,修改一下也不是不可以,反正大唐的太子。 在这一点上,李重俊确实有些敷衍。 大臣虽对此有异议,但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也不好多说什么,反正,只要太子册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就行。 没必要揪着一点小瑕疵不放。 “臣谢主隆恩!” 宣读完毕,李宗晖叩谢! 接着便是将册宝递给李宗晖,李宗晖接过,转手交给贴身内侍李辅国。 紧接着便是李重俊,起身来到李宗晖面前,为李宗晖亲自带上冕旒。 这一刻起,李宗晖便是大唐的新任太子。 李重俊将李宗晖扶起,与他一同面向文武大臣。 “臣等参见太子!” 群臣向李宗晖行礼。 “诸位臣公免礼!” 李宗晖道。 李重俊回到御座坐下,接受百官朝贺! “朕决定御驾亲征吐蕃,朕不在京师的这段时间,由皇太子监国,诸位爱卿可要尽心辅助太子。” 李重俊说完,余远恩又拿出一道诏书,这是任命太子监国诏书,余远恩开始宣读起来: “朕以不天,夙罹偏罚,假息旦暮,分沈苫壤,仰赖先皇慈恩鞠育,爱自幼年……” “……今欲於东宫平决,朕得尽哀庐室,终其丧纪,望群公卿士,股肱王室。兴言及此,唯增哽绝,朝多君子,恕朕哀心。” “臣等奉诏!” 群臣行礼接受诏令,又向李重俊和李宗晖行礼。 接下来的一些流程,能免得一律都免除。 晚上,李重俊在麟德殿设宴,款待群臣,庆贺册立太子成功。 第二天一早,李宗晖正式搬进东宫居住。 李重俊又任命了一批东宫属官,来辅佐太子。 接下来的今天,李重俊让李宗晖负责亲征准备的相关事宜,一些朝廷大事便转交给李宗晖处理。 宰相们一天之内,要来回在大明宫和东宫来回奔跑。 李重俊下令先集合四万人马,交给薛讷等人,先到陇右抵御吐蕃兵马。 随后又下令诸色蕃兵二万人,雍州牧兵一万人,飞骑二万人,量追三百里内兵留当下人。 万骑五万一千人,豳陇兵各二千人,岐州兵五千人,并集本州待进止。 其马四万匹,取三百里内诸厩及府马备用,所追兵马及押官委本州精简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