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圣上昨夜沉迷酒色,现在都耽误了上朝!” “本以为遇见了明君,谁曾想这才多久,就原形毕露了!” “听说,他还打算纳武氏余孽为妃,那女孩只有八九岁!” “简直,简直……” 李重俊昨夜睡的晚,早上睡过了头,又加上宫里传出小道消息,顿时引起大臣们的义愤填膺。 生怕李重俊变成昏君,将大唐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圣上驾到!” 宣政殿外,一道声音响起。 众人立刻停止争论,大殿之上,顿时安静下来。 李重俊打着哈欠,走了进来,走到御座上坐下。 “拜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行礼参拜! “免礼平身!” 李重俊道。 “谢圣上!” 群臣谢恩起身!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在李重俊示意下,余远恩上前喊道。 “臣有本启奏!” 谏议大夫吴兢,手持笏板出列道。 “爱卿所奏何事?” 李重俊问道。 “臣要弹劾圣上,不以江山社稷为己任,不为万民谋福祉,却沉迷酒色歌舞!” “如此行径,与夏桀、商纣、周幽王何异?” 谏议大夫吴兢道。 李重俊听了有些恼怒,他不过是听曲看舞蹈有些晚了,怎么成了他人眼中的无道昏君? 工作压力这么大,稍微娱乐一下,缓解一下压力怎么了? 至于被你们喷成这样吗? 你以为你家住海边,管的这么宽! “放肆!吴兢,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如此诋毁朕?” 李重俊勃然大怒,呵斥道。 “臣所言句句属实!无一丝诋毁圣上之意!” 吴兢道。 “你这样就不怕朕杀了你?” 李重俊质问道。 “要是能够唤醒圣上,勤政爱民,纵是一死又何妨!那样臣死而无憾!” 吴兢慷慨激昂道。 李重俊听了心中冷笑,吴兢想要借助这样的方式,来为自己博名声,他偏偏不能随了吴兢的意。 “来人!” 李重俊大吼一声。 外面的宿卫,听到李重俊的喊声,立刻跑了进来! “吴兢目无王法,欺君罔上,推出去斩了!” “慢!” 李重俊话音刚落,宰相宋璟便站了出来制止。 “圣上怎么能够下如此乱命,吴大夫所谏之言,皆是为了圣上,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 “谏议大夫直言犯谏,足以证明他的忠贞,圣上怎么能够一时气愤而做出杀害谏官之举!” “圣上要是因为谏官直言,而将其杀害,日后,还有谁敢直言犯谏,还有谁敢对圣上说实话!” “还请圣上收回成命,像太宗文皇帝一样,虚心纳谏!” 李重俊眉头一皱,觉得宋璟说的有理,但也不能随便让人喷不是,却还当做没事发生。 “宋卿的意思朕明白,但谏议大夫吴兢之言,太过危言耸听,他身为谏议大夫,却不懂谨言慎行!” “却因一点小事,而夸夸其谈,甚至还敢妄言亡国,此等之人,怎么能成为谏官。” “正需要的谏官是能够正视己听,而非夸夸其谈之辈,朕有过错指出来便是。” “何必矫枉过正,此风要涨,必定遗祸千年!” “朕可以饶恕他的死罪,但吴兢不再合适担任谏议大夫之职!革去吴兢谏议大夫,外放为相州刺史!” “吴兢,你即刻启程赶往相州赴任去吧!” 李重俊道。 有人指出他的过错,他一定会虚心接受,但不一定会改!更不会为难任何人。 但是。 要是上纲上线,直接拉到亡国的高度,就绝对不能容忍。 更不会助长这样的势头,明朝的谏官,就是因为这样,最后发展到将整个王朝拖入深渊。 一旦不加以制止,这帮谏官就会毫无顾忌,不分场合,不辩是非,张口就喷。 一旦他们觉得皇帝的言行,不合他们的意,他们会毫无顾忌的喷的你体无完肤,喷到王朝覆灭。 明朝就是这样毁在东林党,这帮嘴炮的手里。 大唐绝对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谏官掌议论,是提醒皇帝的过失,而不是教皇帝怎么做! 他采纳宋璟的意见不杀吴兢,就是告诉所有人,直言不讳没有错,错在不应该过界。 更不应该动不动就上纲上线,道德绑架! 处置吴兢,是为了告诉所有人,手伸的太长没有好处。 “臣叩谢天恩!” 吴兢行礼叩拜,起身离开大殿。 “大唐能否千秋永固,万世昌盛,非朕一人所能办到,朕治国平天下,需要借助皑皑诸公之能力!” “有诸位爱卿的聪明才智,雄才大略,辅佐朕,何愁大唐不能兴盛?” “众爱卿只要恪尽职守,尽心尽责,我大唐必定能够迎来盛世,还请诸位爱卿共勉之!” 李重俊看着一众大臣说道。 当初,他费尽心思提拔这些人上来,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给他分忧! 要是什么事都要他亲力亲为,还要这帮大臣干吗? 缺领工资的人吗? 他不需要一群吃干饭的人,要的是一群为大唐鞠躬尽瘁的人。 群臣沉默不言! “诸位爱卿,可还有要弹劾朕的,尽管站出来!” 群臣听后,依旧沉默不言! 吴兢那个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就因为直言犯谏,就差点小命不保。 要不是有宰相宋璟出面,早已经人头落地,他们哪里敢再站出来弹劾李重俊。 想了想,还是算了! 保命要紧! “既然众卿没有要奏的,那就退朝吧!” 李重俊道。 他昨夜睡的晚,一早上被人叫了起来,他到现在还有些犯困。 要是大臣们没有其他的事情,他要回去补觉。 “圣上!征南行军道总管蓝玉,传回军报,李重福叛乱已经平息,逆臣李重福兵败自尽!” 姚崇出列行礼道。 “集州刺史谯王重福,幼则凶顽,长而险诐。幸托体于先圣,尝通交于巨逆。犯上作乱,自绝于天。” “计穷力屈,自尽而毙,虽人所共弃,邦有常刑,我非不慈,皆是其咎由自取。” “其虽叛乱,但念及骨肉手足至亲,且闻其故,有恻于怀。” “昔刘长既殁,楚英遂殒,以礼收葬,抑惟旧章,屈法申恩,宜仍旧宠。可以三品礼葬之。” 李重俊直接下诏。 群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