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春桃说的,每人做两套,李红艳算了下布的钱,再加上工费,道: “姐,一共是一千七百零八文,您给一千七百文就成,以后您常来照顾我生意!” 一共十二套衣服,才一千七百文,也不贵。 春桃问道:“这得什么时候能拿到?” 因为,春桃拢共做了十二套衣服,所以,得三天以后才能拿到。 白天只有她娘一个人在做衣服,李红艳白天还要看店,只有晚上才能帮忙做衣裳。 春桃点点头,三天也行,就三天而已,不急。 春桃给完钱,李红艳给她写了张字据,上面衣服布料、颜色、尺寸、件数,总价钱,以及时间都写得清清楚楚。 绝对没有糊弄的意思,到时候凭借纸条拿衣服。 要是春桃自己来,不带纸条也没事,只是防止别人冒充代拿衣服,把衣服给了别人,就麻烦了! 做生意,还是要小心些才是。 春桃没想到李红艳一个姑娘家还会写字。 被春桃盯得有些不好意思,李红艳解释道:“做买卖要记账,还要跟人对账,不识字会吃亏。” 说着,李红艳好像想起了什么,跟春桃解释起字据上写的是什么。 春桃当然看得懂。 虽然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可这个世界的字意外地和二十一世纪的字一模一样! 这倒给春桃省去了很多麻烦。 只是,她身旁的三个小家伙一脸迷茫地看着她手里的字据,对这一长串文字露出茫然的表情。 这搁现代,他们就是文盲! 虽然这里读书的人很少,但是,会识字要方便很多。 就像李红艳说的,做买卖不识字会吃亏。 就如这张字据,要是她不识字,李红艳在上面克扣布料,她也不知道! 瞬间,春桃心里萌生一个想法,一定要教孩子们识字! 让他们识字不是希望他们未来高中明媚门楣,而是,希望他们未来能少吃亏,多条出路。 回家,春桃就跟杨大河商量了这件事,以后要送孩子们去读书,正好小盛已经到蒙学的年纪。 “只是,咱们村的书塾已经荒废,老教书先生已经不教了。 要是想送小盛去书塾,得去镇上。”杨大河道。 对于春桃说的,他完全赞同。 就像春桃说的,送小盛去认字,以后能多条出路,也少吃亏。 “镇上?” 春桃迟疑,那就意味着小盛每天得走一个多时辰去镇上。 并且,书塾卯时四刻便开始上课,小盛得寅时六刻就从家出发。 那会儿天都还没亮,怕是快走到镇上,天才亮。 一想到孩子要摸黑走这么远,春桃心里便放心不下,而且,得寅时四刻就起来,孩子也受罪! 长期以往下去,对小盛身体怕是遭不住。 “我再想想办法,这件事先搁下。”春桃道。 但是,送小盛去读书的事在春桃心里扎根。 有杨大河加入农忙,二亩荒地的麦子很快用梿枷拍出来。 不过,亩产才四百八十斤。 如果是良田,起码亩产八百斤。 今年麦子六文一斤,第二天,杨大河就扛去镇上卖了,这么多足足卖了五两七百六十文。 杨大河卖完,就把钱给了春桃。 “!!!” “放我这儿?”春桃有些懵逼地看向杨大河。 本书首发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