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被雷劈了,但石仲魁却很高兴。带着游戏农场上了天庭,却没想到被分派到御马监当差不说,还成了刚上天做弼马温的孙悟空的手下。石仲魁第一反应就是,我要下凡苟到大闹天宫结束。本书又名《左手一颗蟠桃,右手一个人参果》《刚上天庭就被孙悟空连累》

作家 夜天下 分類 奇幻 | 243萬字 | 683章
第94节
    等石仲魁穿着从六品补子,颜色却是大红的状元服,打算上马时。

    一个中年太监却带着个小太监笑呵呵的走过来,“状元公,太上皇特意恩准您可以戴玉带、系着金牌跨街,以示恩宠。”

    为了区别状元的其他进士,皇帝会专门发一块银牌给状元,榜眼和探花则是铜牌。

    至于其他进士,此刻连官身都没有,当然没资格挂腰牌了。

    而玉带肯定是勋贵重戚才有资格戴。

    石仲魁想都不想就摇头。

    真当我是傻子啊,要带也是贾宝玉这个皇帝小舅子才能戴。

    而且今后文官体系很大一部分官员,会因为疏通河道而不待见自己。

    一则河道上有太多利益关系,二则不少人去年在稻田养鱼成功后,就已经在准备疏通河道了。

    这等于石仲魁不仅让他们事先做的准备白费了。

    还抢了他们的差事和功劳。

    所以石仲魁哪里敢在排挤和刁难自己的事情没发生前,就主动自把把柄送到对方手里。

    反倒是那块金牌,因为刻着‘钦命署理差事’几个字,石仲魁眼珠子一转,毫不犹豫就拿了过来,藏进袖子里。

    等自己用从六品的官身,受尽刁难和推诿之后,再拿出这块金牌出来。

    看热闹的官员、大臣们,对自己以钦差身份来压人的抵触心,就会小很多。

    骑着白马,看了眼跟在自己身后的同科进士们,石仲魁忽然有种,从这一刻开始,本老爷和你们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了。

    甚至自己拿出金牌时,即便是当朝一品都得先给本官行礼。

    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已。

    骑马带着199个走路的新科进士走出宫城,一眼就看到对着自己不断摆手的薛蟠,正和贾琏、贾蓉、还有几个不认识的公子哥,站在几十米外的街角。

    宫里的事没那么快传出来,来观礼的人,听到骑在马上的状元郎就是石仲魁时,心情那叫一个的激动和兴奋。

    一时间欢呼声、呐喊声,充满整条街。

    等他骑马进了街道里,很快就有香囊、鲜花、甚至玉佩等物从街道两边往他身上扔。

    石仲魁肯定是不会接的,毕竟人家姑娘们扔不扔是她们的事,但你要是接了。

    万一真有人找媒婆上门,那就难堪了。

    一路骑马过去,那叫一个鲜花满地,欢呼声震天,好不容易才走到了夫子庙。

    接下来的就简单了,怎么做、怎么站位、甚至如何叩拜都有专门的人讲解。

    而且听礼部官员的意思,因为自己是六元及第,属于自己的状元碑,会直接移到大周百年里所有状元的最前面。

    大小还会比其他状元们的大足足一倍,然后礼部的人还交代说,六元及第的牌坊也会立在石家的祖茔。

    规格还比照公候,正门加左右两个侧门和六根石柱,上书皇帝御笔亲书的‘六元及第’。

    只是宽度和高度会有缩减。

    等自己死后,必然会有官府和士绅为自己筹建六元坊,甚至六元庙都不是没可能。

    今后住的府邸上,也会挂着‘六元及第,天下魁首’的两块牌匾在正门的左右两边。

    甭管是谁,就是内阁首辅、六部尚书看到这两块牌匾,心里上都会自觉低一等。

    毕竟这在科举一道上,没人比得上他。

    但凡官阶比他低的人,即便是路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通过。

    不想这么做的,那就绕路。

    当然,这或许也会为他拉仇恨。

    因为在宫里耽误了不少时间,等祭拜完夫子,走完所有程序后,已经是半下午了。

    一众进士们此刻也早已经饥肠辘辘、累的半死。

    哪有心思再说其他的。

    约好三日后的琼林宴再好聊,200个进士很快坐上马车、或者轿子离开了。

    至于有人是否穷到连轿子都雇不起的问题,那肯定不是问题。

    现代社会的高考状元,都有各种奖金、赞助可拿,有的是人想依附进士们。

    再不济,住的酒店的东家,也一定会照顾好他们。

    三年后的科考,肯定会因为有进士住在他们家,而涨一波房价。

    真说起来,高考状元连乡试的解元都比不了。

    名义上都是一省第一,但举人不仅有千亩田地可以免税,光政治地位就不是高考状元可以比拟的。

    更别说状元直接被授予从六品,官职比县令都高,前途更不是个县令能比的。

    大概全国公务员统考第一者,才能算是状元了。

    ……

    等石仲魁和薛蟠、贾琏等人回合时,薛蟠直接纳头就拜,而且还激动的脸色潮红,连话都说不出来。

    贾琏、贾蓉犹豫片刻后,也拉开裙摆单膝跪地道,“见过钦差大人。”

    石仲魁摇头叹息一声,却没急着扶起三人。

    今日不跪,明日还是要跪的,这是必然的礼仪。

    “你们都知道了?”

    贾蓉笑呵呵说道,“二姑父有所不知,大姑姑被太上皇授予凤藻宫尚书的事,已经传遍了京畿。

    老祖宗连翻派人来告知我等,定要请您上门一见。

    一来为姑父道喜,二来商量着您和二姑姑、薛家姑姑的婚事。”

    石仲魁却摇摇头,扶起贾琏。

    对薛蟠喝了一声让他起来,再对伸手对着贾蓉虚抬一下。

    等三人都站好后,这才说道,“婚事自有公里的太监协管,而且按礼来说,只能麻烦我师母和缮国公府老太太先上门。

    只是甄老太妃病重,戴公公之前就和我说过,婚事可能会拖延一些时日。”

    这道理贾琏、贾蓉和薛蟠都懂。

    万一前脚迎娶,后脚甄老太妃就薨了,说不定就有人找事。

    而且以前贾元春只是宫里的女史,妨碍不到宫外的婚嫁。

    可现在元春即将封妃,肯定得先把这事忙完了,才能嫁贾府二小姐。

    好在婚事是太上皇指婚,即便元春封妃了,贾家不仅没丢面子。

    反而因为指婚,而赚足了面子。

    所以贾琏三人见石仲魁不愿意此时去贾家,倒也能理解。

    甚至觉得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石仲魁继续说道,“至于宣旨一事,一切按照规矩来就行。”

    贾琏、薛蟠、贾蓉听完就点头,随后又听石仲魁叹息一身道,“只从接了疏通河道的差事,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这……”,贾琏三人的脸色顿时一白。

    运河和京畿的河道要是有那么好梳理,就不会糜烂了多年。

    也就贾政那傻子,以为自己得了钦命,又是皇帝妃子的亲爹,下面的人就得老老实实的听话。

    而且这老夫子居然还想着从家里要钱,去打理河道上的事。

    简直愚不可及。

    吓了三人一番后,石仲魁心里暗笑的同时,正色说道,“回去告诉长辈们,此番不是某没礼数,实在是皇命在身,不得不全力以赴。”

    贾琏点头道,“贤弟莫要急,但凡用的上哥哥的,哥哥必然不推诿。”

    石仲魁等的就是这句话。

    文事和官场的事,找于洪高肯定比找贾家有用,但石仲魁深知自己的差事,最难办的是握着兵权的勋贵们。

    而且自己也确实需要一些身怀武艺的轻壮护卫。

    即便只是做做样子,至少也能威慑住衙役,和因为徭役而被征召而来的普通人。

    而宁荣两府的田庄里,必然有一些跟随父辈、爷爷辈习武的青壮。

    这些人因为贾家武事颓废而没了出路。

    一旦有人愿意招募他们,并且给他们个改变出身的希望,自己按照钦差的仪格,招二、三十个应该不难。

    甚至直接任命几个九品的小官,和一些没品级,却有实权的小吏都没问题。

    只要钦命差事没完成,这些小官小吏那就是有官身的人了。

    等差事完成了,为他们某个出路还是很容易的。

    石仲魁更是想好了,要是在疏通河道的问题上,文的不行,那就来武的。

    至于稻田养鱼,反倒不用怎么担心,而且他也没打算一开始就全京畿推广。

    最好的实验点,还是大兴县。

    光土地公,就足以让自己避免无数麻烦和暗算。

    等大兴土地再次得了大好处,再找其他几个县的土地,那就不是自己求他们,而是他们来求自己。

    而且,京畿之地也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种稻子的。

    首选要解决的就是水源。

    和贾琏、薛蟠、贾蓉回到城西分开后,石仲魁再看看天色,大概是下午5点左右,干脆再去缮国公府。

    毕竟他也没法保证,贾赦、贾政和贾珍会答应自己的要求。

    更别说贾家当年那些亲兵的后代,到底是什么情况,也没人能保证。

    所以想到当初自己乡试之后,去缮国公府时,看到的那些中年亲兵,石仲魁就知道至少缮国公府的武事还没废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