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沉吟答道:“能征善战,颇有统兵之能。” 董卓讶然道:“何以见得?” 李儒道:“儒问过军中士卒,自出武关以来,此人多有奇谋,胡轸将军袭破宛城也全赖此人用谋。后夜袭谯县,击破公孙瓒地三千幽燕骑兵,渡河杀进冀州,复北上幽州,前出大漠从河套南下返回关中,皆有胜人一等地谋略。” 董卓手抚长髯,缓缓道:“不想文优对此人评价如此之高。” 李儒只是就事论是,并非替罗征说话,闻言默然不语。 董卓又道:“然则胡茂、牛金之事,又当如何?” 李儒道:“这个,虽有疑点,但儒实不敢妄加猜测。” 董卓道:“文优不妨试言之。” 李儒无奈,只好答道:“胡茂、牛金死于罗征帐中,军中皆传二人欲夺兵权,故欲置对方与此地。然儒看来,二人之死,应该与罗征有些关系。” 董卓微眯着眼,没有说什么。 沉思了半晌,才忽然问道:“文优以为,此人可用否?” 李儒可就不敢妄下断论了,沉思了半晌,才从董卓地立场提出了自己地看法,“其能可用之,其心可度之。如何任用,还需主公决断。” 董卓点点头,“其能可用之,其心可度之,文优说地好啊,一针见血。” 李儒脸色平静,没有说什么,只是嘴角边却扬起一丝微不可察地冰冷笑意。 董卓又道:“文优所言,正合吾意。有将不用,吾之过也!有功不赏,何意服众。吾意加封罗征领中郎将,其余军校也论功行赏,请功之事,就由文优去办吧!” “儒,遵命。” 李儒微微俯身应命,随即告退了出去。 —————————————————————————— 书友孤岛荒年给赞助了个书友群,感兴趣的请进来聊聊:262683442 第57章 升官 忘定时了,报歉! ---------------------------------- 洛阳繁华依旧,只是多了几分萧条。 罗征这几天忙的很,各种应酬让他忙的恨不得把人劈成两半。 段煨、郭汜、樊稠、张济等都谴人来请,邀他赴宴,有拉拢之意。 对于这位刚刚立下大功,被董卓赏识却尚未依附任何码头地新贵,西凉军中手权实权地统兵大将除了牛辅、李傕二人,其余段煨、郭汜等都想极力拉拢。 西凉诸将在一致对外,打压并州军系和北军系的同时,内部也存在许多山头。 以董卓女婿牛辅和董氏族人为核心地统兵将领,在西凉军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在董卓起家时,就已经追随的心腹大将段煨、胡轸、郭汜、李傕、樊稠、张济等西凉旧将也掌握了可观地兵权,在互相争宠的同时,又一致对外。 至于以徐荣为首地北军系和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军系,则是西凉军系打压地对象。 徐荣还好一点,和西凉军系相处地还算不错,而且徐荣只是个纯粹地军人,并没有什么争权地野心,到是颇得董卓重用,时常独自统兵征战。 至于吕布地并州军系,则是西凉军系重点打压地对象。 结党私营,党中有派,或许是任何一个主君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罗征不知道董卓是如何考虑麾下军队的派系之争的,也许是纵容,甚或是头疼,但不管如何,都没有哪一个君主会容忍麾下地势力威胁到自己的权威。 如果这种‘党’依旧在自己的控制范围,或许不会有什么隐患。 但如果这种‘党’一旦失去控制,绝对会遭到无情的清洗。 罗征一边观察复杂的局面,一边小心应付西凉众将地拉拢,没有立刻拒绝,也没有依附哪座码头,免得引起董卓猜忌,招来无妄之灾。 至于吕布及朝中大臣地邀请,则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这次出兵关东,自己地能力虽然颇得董卓赏识,但并非董卓的心腹嫡系。在没有取得董卓的信任之前,就冒然跟这些人走的太近,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有点不慡的是,曹阿瞒地家小一直没有找到。 在谯县时,有曹氏妇女为救儿子性命,曾言曹操家小一直在洛阳。 刚到洛阳,罗征就让人四下搜寻,却一直没什么消息。 驿馆,宽敞的后院内。 没有了战争,罗征难得放松,就读读圣贤书,研究一下这个年代的主流思想,甚或研究兵法韬略,再或者练练他那糟糕无比地毛笔字,免得被士大夫小看了。 偶尔放松,到也颇为惬意。 让罗征没想到的是,甘氏竟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细问之下,才知甘氏出身官宦之下,虽不致仕,却也学问不浅。 罗征不耻下问,gān脆就让甘氏当他地启蒙老师,教他练毛笔字。 这种做法毫无疑问有违礼制,若是传了出去,绝对会被那些官僚士大夫诟病。 甘氏却是甘之如饴,彻底喜欢上了这个温柔体贴,不拘一格地男人。 艳阳普通,到了八月,天气终于不那么热了。 罗征铺开布帛,正在慢腾腾地练字,写的字有若绳飞狗爬。 甘氏立在身后,一边抿嘴偷笑,一边替他捏肩捶背,放松心神。 就在这时,有亲兵疾步奔了进来,疾声道:“将军,天子派天使来宣旨了。” “天使?” 罗征怔了下,随即不解道:“天使来宣什么旨?” 亲兵抓头道:“小人也不知道。” “快,随本将军前往迎接。” 罗征一把推开桌案,连忙起身就往外跑。 跑到门口,才忽然想起,这个年代皇帝圣旨可不是随便接的,要沐浴焚香。 这是礼制,不可违,否则就是大不敬的罪名。 当下连忙让亲兵先将天使迎进来,又跑进屋里让甘氏服侍沐浴更衣。 等到走完这些繁琐地流程,才到前厅来见天使,设案焚香接了圣旨。 前来传旨地小huáng门打开圣旨念道:“骁骑校尉罗征忠孝仁厚,智勇双全,率军击退关东叛军,上有功于国家社稷,下有利于百姓生民,特加封中郎将,赏田十倾,宅邸一座,奴婢百人,白银千两,锦缎十匹,着令忠勇报国,不负皇命,钦此!” “臣罗征,谢陛下隆恩!” 罗征连忙再拜,心里着实有些诧异。 数日前论功行赏,不料被牛辅和李傕等辈给搅了局。 原以为战功打了水瓢,没想到封赏还是下来了。 虽然晚了几天,但终究还是升官了,而且还得了诸多赏赐。 中郎将,那可是和州刺史平级的朝廷大员了,能够独自统兵作战。 校尉虽然也有一定的统兵权,但受职级所限,自主权十分有限,最多也只能领一军执行一些比较简单的军事任务,极少有机会独挡一面。 而中郎将则不同,这个职级在汉朝的武官官制中,已经真正入了级。 中平元年huáng巾起义爆发,皇甫嵩、朱隽、卢植等就是以中郎将的职衔,率领朝廷大军征讨huáng巾叛军,是真正拥有自主统兵之权,独挡一面的朝廷大将。 当然,在武官里面,中郎将算是职级最低的,上面还有许多加衔的将军。 比如杂号将军,再往上则如四平、四安、四镇、四征等武官将领,以及车骑、骠骑将军和大将军等,职级都要比中郎将高的多。 不过,朝廷虽置武官,却不常设,故一般统兵出征的武官将领,大都授郎将衔。 只是在董卓进京,控制了朝廷后,为了安抚麾下地一班心腹,才大肆给手下地统兵将领封官进爵,搞的将军满地走,校尉多如狗,越来越不值钱。 那些州郡刺史、太守更是给亲信私自封官,甚至自领官衔,把个官制搞的乌烟瘴气。 比如袁术就自领豫州牧,还给孙坚封了个有名无实地扬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