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穿成林海

关于红楼之穿成林海:   在庆功宴醉倒,再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林妹妹……他爹,此时黛玉也已经被接到了荣府生活。快走上一炷香的功夫就要气喘的林海,在接受现实且摸清情况之后给自己立下了三个目标:一,治病。二,把闺女要回来。三,换个皇帝。本文又名“不孕不育专科哪家强?”以及“送子观音林大人”。业线为主,感情线为辅,1E。妹妹她爹姓林,名海,字如海,见红楼梦第二回。文宝黛配,宝玉入赘。作者是个超级起名废,包括人名文名,文案水平也常年徘徊在及格与不及格之间。因此文名从不求美感(因为求也求不粗来),但求简单粗暴一看就懂。谢谢碧水做封面攒人品姑娘制作的漂亮封面。同期更新的古穿:同系列红楼同人文,都已完结:更多完结文,欢迎点击我的专栏:

作家 Fahrenheit 分類 历史 | 84萬字 | 76章
第三十五回
    贾琏亲娘的娘家还是很厉害的,当年就不比荣府差什么,如今荣府可没资格跟人家相提并论。
    从贾琏亲娘去世之后,这两家逐渐少了往来,甚至到了连节礼都不互通的地步,原因有二:贾赦~好~色,贾琏亲娘的哥哥们觉得贾赦把自家妹妹气着了;其二,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两家分属不同派系。
    早先两个派系还能互通有无,前些年似乎彻底决裂。
    贾琏应该是知道家里跟舅舅们不再往来的原因,因此人前人后都没提过舅舅家半句。只是他心里那股子遗憾总是免不了的,舅舅们品级不低,在他娘还在的时候舅舅们都挺疼他。
    甥舅亲这话真不是白说的……王子腾和宝玉薛蟠这两对甥舅暂且不提。
    在林海的眼皮子底下,贾琏捧着那几张薄薄的信笺,眼圈慢慢红了起来。鸳鸯就在边上,一声不吭。
    其实这信里也没说啥,前面就是向林海道谢,给外甥谋了个好缺……后面的部分纯粹是写给贾琏看的。
    林海为何不成人之美?
    贾琏的舅舅这封信本身就代表着一份亲善。不过这一年里向他递来的友谊枝太多了,一来二去他也就“见怪不怪”。
    按照现代的话来说,管票子的,管帽子的,若非情非得已,都不能得罪。林海虽然不是管票子的那群人里的顶尖,但也是排位很靠上的人物。
    他是圣上的人,同时跟义忠王比较亲近,还有显赫的妻族以及位前途注定不凡的座师压阵,一般人已经欺负不了他。
    可这有啥可得意的?他想用一半年的时间让他那二位上司彻底认命……这并不容易。
    在户部“坐堂”这些日子,他揣摩明白了圣上的心思:户部尚书和户部左侍郎毕竟曾是圣上的心腹,这么多年下来有功劳亦有苦劳,纵然犯了大错圣上也不好让他们没下场,因此搞定他们两个的黑锅肯定要落在林海头上。
    说圣上恶意满满倒也不至于,户部右侍郎的确是个好机会——就算是炮弹那也一定是包着糖衣的炮弹。
    贾琏端着信半天都没吭气,林海自然趁机神游了一下。
    直到这便宜内侄用袖子抹了下眼睛,林海便知道他开口的时机到了,“你舅舅身为广东布政使,回京述职不知要如何忙碌,王大人刚把你列进刑部的单子,你舅舅就打发人往我这儿送信……你舅舅有多留心你,也不用我说。”
    这里的王大人就是林海的岳父,王禅的老爹。
    得到全家支持的王大人底气十足,正在运作更进一步好执掌刑部,但给贾琏补个六品的缺,也就写张条子的事儿,什么都不耽误。
    贾琏补缺,经手的人不会太多,但总有人乐意向贾琏他舅卖个好。
    林海见贾琏哽咽不语,又提醒道,“挑个好时候上门?”
    贾琏低声应道:“是。”
    在贾代善去世以及太子被废之后,荣府有过一段时间无所适从,但随着王子腾崛起,荣府迅速倒向了这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原本四大家族之首却沦落到仰仗曾经的小弟,贾赦贾政兄弟虽然无法明言,心里总归要憋闷一下。
    如今宫中有了贵妃,哪怕贵妃也是借了王子腾之力才有今时今日,但荣府自觉至少有“待价而沽”的底气。
    从荣府“揪着”他的态度可见一斑:以前荣府跟林海可没这么亲近。贾琏的舅家要重拾旧情,荣府求之不得。
    荣府上下也只有邢王两位太太不高兴而已。
    林海又道:“琏哥儿你入职之后先瞧瞧旁人怎么说怎么做,万事不要强出头。贵妃资历差了些,你若是出了岔子,最是让贵妃没脸。”
    贵妃身为四妃之首,却不得处置宫务,此事贾琏也听说了。经林海这么一提醒,想起叔父那儿还有桩三万两的官司,那股子激动兴奋顿时烟消云散。
    见贾琏嘴角紧绷,林海心道:孺子可教,旋即又把“肃端王与忠顺王门人联手,坑了贾政还险些捎带上他”说给了贾琏。
    别忘了鸳鸯就在贾琏边上站着,自然也听了个完整。这聪慧的丫头自然会把这番话一五一十传到贾母的耳朵里。
    林海这叫准话,而在此之前荣府也只能猜测。
    贾琏他们告辞之后,林海回房后先把荣府送来的银子都交给了他媳妇,“明儿就给岳父送去。”
    王禅还调侃道:“老爷不留下点儿?”这话其实是说给一直旁听的黛玉。
    林海则笑眯眯地望着他闺女,“这种举手之劳的事情不要好处费,但是他们却不能不感激。”
    黛玉显然听懂了父亲的言外之意,轻轻点了点头。
    她刚见过琏二嫂子,亲爹便说了这番话……黛玉哪里不懂父亲让她远离琏二嫂子的意思?其实住跟着外祖母住的时候,琏二嫂子还算照顾她。
    她想了想,忽然问道,“听说琏二嫂子神通广大,仗着王大人的面子恣意行事?”
    这里的王大人说的可就是隔壁老王王子腾了。
    林海听了就笑,“你年纪轻轻,消息倒是灵通。”
    黛玉这半年里不知结交了多少新朋友,女孩子们往来书信,八卦之间也会搀着点新闻乃至要闻:像是王熙凤棒打鸳鸯。
    可惜黛玉并不知道那对小鸳鸯的结局,否则她对着琏二嫂子一准儿笑不出来。
    今天总共来了三波客人,黛玉知道父亲和继母也有话说,因此她立即问道,“琏二嫂子瞧着挺喜庆,只是不知回去怎么样。琏二哥上任之后就更难说。”
    林海欣慰地点了点头:他没有正经教导过,但黛玉的~政~治~嗅觉相当说得过去。
    黛玉知道两个舅舅以前都是仰仗王子腾,而琏表哥这官职则是通过她爹得来,她的“继外祖父”更是琏表哥将来的顶头上司,再跟着琏二嫂子偏向隔壁王大人……前程还要不要了?
    就像她直觉元春表姐封妃必有隐情一样,黛玉早就笃定两个王大人压根不是一路人,哪怕从没有人明白告诉过她。
    林海揉揉黛玉的小脸,“你二舅母和你这嫂子面子上过得去就成。不过长辈的好恶,跟你们小姐妹无关。”
    黛玉应下,“那我跟姐姐妹妹们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表兄弟们也照旧。”林海又嘱咐了一句。
    这一半年里,贾琏对黛玉堪称照顾有加。万一贾琏历练之后成才了呢,总能给闺女点儿启示。
    黛玉很听她爹的话,又不让她跟兄弟姐妹绝交,她一点都不为难。
    闺女告退,林海才拉起他媳妇的手问道,“你别想哄我,义忠王走的时候偷偷给你塞了个小纸条。”
    什么“偷偷”啊?义忠王压根就是把一张写满字的信笺当着他们夫妻的面儿仔细叠成小块儿,再捏在手里特地在林海眼前晃了三晃,然后故意丢到王禅手里。
    别说林海夫妻俩了,就连四皇子都没想到他二伯如此“顽皮”,不一小心就小小地目瞪口呆了一回。
    这会儿就剩夫妻俩,他们当然要说说义忠王的小纸条。
    其实看王禅美滋滋的样子,林海就猜到义忠王那小纸条写的应该是岳父晋升……准了。
    从媳妇手里接过,林海低头看过一遍:果不其然。
    因为义忠王写得明白:自打圣上收到王家人的两封告老折子,第二天在内阁里就定下王禅老爹升任刑部尚书。
    老爷偏向娘家的意思已经挺明显的了,王禅自然喜悦:在父亲升官一事上老爷搭了把手不说,又不见外!没为了避嫌,把荣府的琏二爷安排到旁的衙门,而且办事又讲究规矩。
    王禅便道:“明儿打发人回娘家,把荣府送来的东西送过去,再给我爹娘报个喜。”
    林海提议道:“还打发什么人,你就回趟娘家又怎么样。”
    王禅一听也很乐意,但……总得作势“推让”一下,“这大年底的,我不管家务也不走动应酬,光回娘家……让人听见了,还不定说我什么呢?”
    林海一笑,“你会把闲话放在心上?”
    王禅果断道:“明儿白天我带大姑娘回去一趟。”
    不同于林家怎么说都投机,贾琏和王熙凤在回了荣府之后立即让贾母叫到了跟前——贾赦和贾政也都在场。
    王熙凤见状,低头行了礼便让王夫人拉到了自己的院子,留下气呼呼的邢夫人在她自己屋里恨声抱怨,“也不知道是谁的儿媳妇!”
    不过王夫人虽然把侄女早早喊到跟前,无奈王熙凤压根不知道姑父和她家二爷究竟说了什么,只是二爷一路沉默,没有什么补缺之后的志得意满,让王熙凤颇觉不同寻常。
    但王熙凤知道一样准信儿,“听姑父那位……”见王夫人面色微动,她立即改口,“那位王太太说,二爷补到了刑部。”
    王夫人惊讶道:“不是户部?”补到刑部怎么能值一万多两?!
    在高官女眷之中几无亲友的王夫人怎么知道如今六部六七八品这三个品级的官价?尤其是六部的缺,有银子有时也未必能补得到。
    与此同时,听说孙儿的安排,贾母首先想到女婿林海对琏哥儿本事手段还不大看得上,至少笃定现在的琏哥儿不足以在户部任职。
    想到这里,贾母也不由暗暗叹息一声:二儿子在工部都待了十多年,一个不慎,就坑掉了家里三万两。琏哥儿到了户部,若是让人算计个正着,只怕这点家底都不够赔的!
    孙女封了妃,贾母料想忠顺王不会坐视不理。元春是荣府这么多年过去唯一一个能“上达天听”的人物。只要占了这一条,他们贾家就不至于在京城都无法立足,不管两个儿子官位如何。
    这一年里发生的大事小事,贾母算是彻底看清两个儿子的本事,她也完全不再侥幸:儿子指望不上,那就得全力培养孙儿们。
    于是她望向次子,“明年开春,把宝玉送到官学去。”
    贾政打心里就很赞同母亲的决定——政老爷做官糊涂,但望子成龙之心不比其他当爹的差。他想了想便问,“不如请个饱学之士坐馆?”宝玉离家上学,母亲恐怕不好受。
    贾母这次没给儿子面子,“你可有了人选?还是请琏哥儿和宝玉的姑父荐个人来?”
    贾政一听立马虚了:自打他“亏了三万两”,他见妹夫就抬不大起头。
    不过贾政舍不下脸,不代表王夫人不行:为了她的宝贝儿子,王夫人不说什么都乐意干,但伏低做小肯定没问题。
    有贾珠的经历在前,就知道贾政和王夫人并非不愿儿子走一条“标准道路”读书上进。
    虽然上官学,宝玉注定要用银子铺路,但上官学之前总得找个好老师给宝玉补上一二年的基础。
    别忘了宝玉这个年纪本该试着写八股文了。
    无奈宝玉混世魔王声名在外,贾政和王夫人看得上的老师人家不乐意来,乐意来的他们夫妇看不上。
    于是这一日林海从衙门回来,就在自己的书案上见到了贾政的帖子——印鉴是贾政的,但信上的笔迹可不是。
    林海看了就笑:可见凤姐儿用贾琏的帖子胡作非为……也是家学渊源啊。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