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灵瞳商女

她是华夏国最有潜力的女外交官,一场空难,让她和父亲双双殒命,再次睁开双眼,重生回二十二年前,这一次,母亲还没有在己的人生也还没有在学生时代发生转折,这一次,不再任性,不再幼稚。   身带空间,目为灵瞳,千里救母,誓要扭转前世,母亲饮弹之殇!笑看商界,她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出身外交世家的她,如何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闯出自己的天地?   且看女外交官重生归来,如何经过训练,一步步踏上自己的军官之路?她是豪门之后,她亦是豪门!   他是出生在世代从军的家庭,从小在训练营里度过,自以为冷酷,谁知道,那个十五岁的搭档,那个他看起来柔弱的小女孩,从一开始,就在不经意之间,俘获了他的心。为了她,他第一次忤逆了绝对权威的祖父,当她因为意外身受重伤,他第一次尝到了痛心蚀骨的滋味。原来,不知何时,那个女孩,已经住进了他的心里,无可替代。   片段一:“顾安宁,我爱的一直是云儿,我们之间没可能的,你死心吧!”这是前世,渣男杜景涛对她说过的话。“若不是我的母亲意外身亡,你,连安慰我的资格都没有!”这是前世,她的反击。而今生:“安宁,你不用折叠这么多千纸鹤给我的,我知道你的心意的。”某个渣渣恬不知耻的说道。“今天,是海战纪念日,我们家族的传统,就是折叠一千只纸鹤,在海战纪念日当天,投入江河湖海,代表我们的思念和对亡故将士的纪念。你如果想要,可以送给你。希望我们对阵亡将士的追思和祝福,能够转嫁给你。”这是她柔和的反击。   片段二:“飞扬哥哥,我喜欢你很久了,老爷子也希望我们在一起,你不要娶她好不好,我如果做错了什么,我会马上改的,她没有我有家世,长得也没我漂亮,她根本不爱你的,是不是她使了什么手段,把你的魂都勾走了?”某朵白莲花声泪俱下的控诉道。“安宁于我,是一生的伴侣,我不看她长得是否美貌,也不论她的家世几何,我爱她,她也爱我,这就够了,至于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你,所谓内定的孙媳,只是爷爷的一厢情愿,如果你一定要嫁进楚家,那你可以选择嫁给老爷子,就看我奶奶,容不容得下你了。再敢出现在我和安宁面前,这就是下场!”某男说完,一脸淡定的把某朵白莲花踹出了十米远。然后..安宁,狗皮膏药解决了,咱们走吧。”一听此言,白莲花顿时吐血三升,昏死过去。

第八十五章 外公家的聚会
    顾安宁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来到屋后的草坪,盘腿坐在那里,脑中闪现过一些画面,是前世的沈家,因为母亲的去世,外祖父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顾安宁高二那一年离开了人世,而她那个极品到极点的二舅舅,却联合外人,夺取了整个沈家,还想追杀大舅舅,幸好保密工作出了疏漏,被大舅舅提前知道了消息,
    顾安宁知道事情后,又想办法把消息透给了在国外的父亲,在父亲的安排下,大舅舅一家秘密离开国内,到国外定居,父亲想办法替他们打通了一切关节,并且隐瞒了大舅舅一家到国外定居的相关消息,二舅舅在国外并没有多大的人脉,鞭长莫及。
    至于三舅舅,在晓得了二舅舅的手段之后,带着妻女,隐姓埋名,也彻底逃出了二舅舅的控制圈。而沈家的家业,在二舅舅手里彻底衰败掉了,盛及四代的沈氏珠宝,彻底成为了历史。后来人们谈起来,也不过,唏嘘罢了。
    前世的外祖父,身体一直很好,而母亲的去世,则是他身体走下坡路的一大转折点,前世二舅舅也是一直这样说,以此来渲染顾安宁的母亲有多么的不孝,死了还要拖累自己的亲生父亲,当时的顾安宁听到这些话简直要气炸了。
    不过现在想想,外祖父的身体在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隐性的症状,母亲的死,对外祖父来说纵然是一大打击。但是在顾安宁看来,外祖父的身体应该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问题,但是每次都医院检查,都没有检查出具体的症状,这事一直困扰着外祖父和大舅舅的一个问题,几乎都成了父子俩的一大心病。
    如果外祖父会知道,他的儿子曾经兄弟相残,不知会作何感想?顾安宁又坐了一会儿,起身进了屋子,到自己房间的书架上拿了几本名著翻看着。作业在很早的时候就做完了,所以现在的她几乎处在无事可做的状态,只好翻翻这些名著,这一本本的名著之所以能够长久的流传,就是因为它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蕴含着人生的道理,每看一遍名著,安宁就会得出新的感受。
    不同的年龄段看同样的名著,她同样会有不同的看法,小时候看红楼,觉得人物好多,初中了看红楼,觉得宝黛的爱情,很让人感慨,等到高中,她会觉得宝黛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悲剧,因为两个人的身份是不同的,一个虽然失去父母,但却是正经的探花之女,虽然贾政为人正经,却不谙世故,所以在官场上一败涂地,所以宝玉的身份并不高,而且宝玉其人,贪恋世间浮华,而黛玉,则是出尘不染,不恋世间沉浮,两个人虽说惺惺相惜,但是事实上两人的追求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等她到了大学,经历了更多的事情,有时候也在想,曹先生是不是就是想要创造这种超脱于门第,阶级,以及封建束缚的自由爱情。但无论是从父辈的贾政,还是到宝黛二人,他们最终都无法挣脱封建的束缚,生生成为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和殉道者。
    这看书一看就看到了傍晚,顾安宁吃了晚饭,又在空间里待了一圈,第二天早上,又投入了课程的学习中,傍晚回家时,周宁涵又将一份资料交给她,同样是装在密封的大信封里,顾安宁拿了信封,心里大致有数,于是,回到家中就准备拆看这份文件。
    回到家中,屋子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包裹,容采筠见了她,说到:“大小姐,太太来信了,还寄来这么大一个包裹,”“是吗?”顾安宁惊讶的说。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母亲的来信了,说不兴奋是假的,顾安宁随即将包裹带回自己的房间,然后拿过那封信,回房间看了起来,看完信之后,她高兴极了,拆开包裹却发现里面还有一封信,看收件人的名字是给外祖父的。
    外祖父正盼着呢,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有消息了。顾安宁彻底拆开包裹,里面除了一些给她的东西,还有一些s国的特产和药材是专门带给外祖父母的,还有一些东西是给舅舅的,顾安宁想了想,决定吃完晚饭之后,带着这些东西去沈家,祖父既然盼着母亲的书信,现在也有了,当然应该尽快的送过去。
    顾安宁整理了一下包裹里不是给她的东西,把它们重新装好,吃过晚饭后,就带着那些东西到了外祖父的家里。天已经有些黑了,顾安宁走到沈家大门前,轻轻地敲了敲,开门的依旧是上次的那一位,看到顾安宁,她表现的极为惊讶:“表小姐,这么晚了,您怎么过来了?”
    顾安宁对着她笑了笑,问道:“外祖父可在?”一听说是要来找老爷子的,她回答到:“在,都在呢。”得到确定的答复后,安宁舒了一口气,走了进去。看到老爷子正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于是说道:“外祖父,您看我拿什么来了?”顾安宁清脆的声音响在厅堂里,沈老爷子微微抬起头,见外孙女提着好几包东西,于是说道:“宁宁怎么拿了那么多东西来,怪不方便的。”
    顾安宁笑了笑,说道:“这可不是我带来的。”老爷子见她话中意有所指,想了想就明白了,说道:“难道是你……”顾安宁见老爷子猜对了,点了点头。沈老爷子顿时喜笑颜开。“快给我瞧瞧带来的什么好东西?”顾安宁却拿过手中的信封,交给沈老爷子,说到:“先看看这信,再看别的也不迟。”
    沈老爷子一听说女儿还给自己写来了信,瞬间就把刚刚走过来的大儿子忽略掉了,没办法,几个月才收到一封女儿的来信,他能不高兴吗?
    老爷子小心翼翼的撕开信封,和刚才的场景,判若两人,同样是小心翼翼的拿出信封里的信纸,仔细的看起来,看到后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后来竟然是笑着说:“这丫头,和当年一样的脾性,一点儿都不变的。”说完,才把信递给大儿子,说道:“你也瞧瞧。”
    沈华宣接过信纸,仔细的看了起来,看完后说道:“妹妹还是和当年在家里时一样,一点都没变。”是啊!没有变,至少在亲人面前,从事外交工作多年的母亲,从来就没有改变,顾安宁从袋子里拿出母亲寄回来的东西,分送给他们。老爷子看着递过来的东西,连连说好。顾安宁又呆了一会儿,就回去了,当然,是被舅舅亲自送回家的。而且舅舅还告诉她,周末老爷子做主,全家都要聚上一聚,让她到时候也务必出席,顾安宁自然是点头应下。
    顾安宁回到家中,拆开了周凯让周宁涵带给她的文件,里面是一些周凯对于珑翠阁的相关改进意见,和那一次闹事在司法程序上的后续处理文件。
    顾安宁都仔细看了,并在原件上批回,将信封原样封好,第二天让周宁涵再带回去。顾安宁进入了空间,她需要把落下的体能训练都补上,另外还有针对于身体柔韧性的项目,顾安宁也一一学习并训练了。
    时间过得飞快,又到了周末,顾安宁应邀来到外祖父的家中,这次是家庭聚会,除了大舅舅一家和外祖父母,二舅舅和三舅舅也各自带着妻女一同过来了,顾安宁只是看了看,也没说什么,向众人打过招呼之后,就安安稳稳的坐在了沙发上。她的身旁是三舅舅的女儿,小她好几岁的沈思思,安宁坐在沙发上,原本很安静的沈思思,像找到了目标一样,悄悄的粘了过来。
    顾安宁看了,哭笑不得,这小丫头什么都好,就是喜欢粘着自己,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只是宠溺的摸了摸她的头发,轻轻地拥住了她。小丫头像找到了依靠一样,连忙靠了过来。顾安宁就保持这一个姿势,一面看着电视。
    午餐时间,大家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坐定,这时二舅舅的女儿,咋咋呼呼的想要先动筷子,却二舅母用被筷子打了手。顾安宁看着,摇了摇头。
    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家庭聚会了,二舅舅的女儿,年纪也比自己大上一岁,怎么竟是一点礼数都没有,好傣要等所有的长辈都到齐了才能动筷啊,何况她也不是真的饿了,看她刚才吃零食吃的挺欢的,估计连正餐都快吃不下了。看着这个有些不识礼数的外甥女,大舅舅也是一脸的无奈,她这恐怕都是和二弟学的,她若是有安宁一半礼数,也不至于如此鲁莽了。
    但碍于家庭聚会的场合,大舅舅也不好直接点破,沈思思坐在安宁身边,倒是十分乖巧,只是由于她年纪还太小,有些菜根本就夹不到,可怜巴巴的看着安宁,安宁笑了笑,总是会根据她的眼神,把菜夹给她,沈妍婷坐在旁边,看着二叔和小姑的女儿,心里感慨万分,小时候都是差不多的孩子,每一对父母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以教出来的孩子也会有天差地别。面前的这两个女孩子,是最好的例证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