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一心想当昏君的我,却成了千古一帝。   清北多名教授对商始皇的一生进行深度剖析。   商始皇原为纣王,姓子名受,功劳胜过三皇五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商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然而相关史料对始皇帝一生记载不详,小说家曾脑补写出一部《封神演义》,写始皇平乱的故事。   前三十回着重写始皇在纣王时的英明神武,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斗争。   始皇重定天下,分封列国,申公豹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   商始皇被视为千古一帝。   子受在弥留之际,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我要当昏君啊……”

作家 殆火 分類 综合其他 | 170萬字 | 821章
第6章
  子受立即挺直身板,大言不惭道:“孤观东西宫冷清,而孤乃万乘之尊,富有四海,德配尧舜,天下之所有,皆孤之所有,今欲传一旨,颁行四路诸侯,每一镇选美女百名,以充王庭,天下绝色,尽入王选。”
  群臣一时没反映过来。
  这落差也太大了。
  前一句还在讨论军事褒赞先人,下一句开口就是选妃?
  商容更是又皱起了眉头,也难怪他皱纹多。
  子受心满意足,就是要这个反应!
  山呼来山呼去的,一言不合就拜倒在地,这都算什么事啊!
  子受不给臣子反应的机会,立即道:“即传孤王旨意,颁行四镇诸侯,与孤每一镇地方,拣选良家美女百名,不论富贵贫贱,只以容貌端庄,性情和婉,礼度闲淑,举大方,以充后宫役使。”
  ……
  第5章 细思极恐
  子受传旨完毕,商容又出来蹦跶,满脸愁容丝毫不见之前的喜色:“老臣商容启奏大王!君有道,止则万民乐业,不令而从,况陛下后宫美女,不下千人,嫔御而上,又有后妃,今欲选美女,恐民失望!”
  劝谏的人,还真不少。
  有说水灾旱灾太多,君王好女色,实为不智。
  又说贪得一时之乐,好不容易得来的天下太平又会回归混沌。
  大臣们一一出列劝谏,子受看得分明,不表态的也就三三两两那么几个,费仲、尤浑两个谏大夫还是里头官职最高的,至于那些武将可能都是粗人,说话的不多。
  我堂堂大商朝,人才众多,翻来覆去怎就只有这么几个奸佞?
  商容在群众劝谏后,最后俯首道:“老臣待罪首相位列朝纲,侍君三世,不得不启大王!”
  “今北海干戈未息,正宜修其德,爱其民,惜其财费,重其政令,虽尧舜不过如是,又何必区区选侍,然后为乐哉?臣愚不识忌讳,望祈容纳!”
  商容找了个好理由,正逢北海平叛,劳民伤财,怎么又好意思选秀呢?
  子受还真没办法反驳,昏君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手底下一个个忠臣眼睛瞪的比铜铃还大,就盯着你的一言一行,啥政策都通行不下去。
  别人当昏君,都是有一定积累,起初也没那么昏庸,得靠一点点掌握权势,一点点提拔奸人,才能够成功。
  子受自己想当昏君,可这满朝文武没几个想当奸佞啊!
  上下不一心,成不了事。
  只能多来几次像刚才临阵换帅的举措,竖立起自己的昏庸形象,渐渐提拔费仲这样爱拍马屁对君王言听计从的奸臣,才能光明正大的当一个昏君。
  朝中忠臣太多,实在不方便发挥。
  子受内心叹了口气,只得暂时作罢,等飞大夫挂帅,北海兵败,找个由头把这些忠臣都送前线去。
  不对,好像不行,忠臣里不乏能臣,万一真给平叛成功了怎么办?
  还是得好好想想怎么处理。
  这时候子受发现有些不对劲了,自己堂堂一个帝王,怎么话语权这么低呢?感觉……颇受掣肘。
  想了半天没想明白,先退朝算了。
  ……
  丞相府。
  商容一身冷汗。
  商朝与其他王朝不同,帝王继位,一直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两种制度配合使用,哥哥传给弟弟,弟弟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儿子的弟弟,如果不发生意外,就会这样一直传下去。
  从上几代看,武丁传给儿子祖庚,祖庚传给弟弟祖甲,祖甲传给儿子禀辛,禀辛传给弟弟庚丁,庚丁传给儿子武乙,武乙猝死,儿子太丁继位,太丁传给儿子帝乙,帝乙传给儿子帝辛,帝辛就是纣王子受,但这里,有一个问题。
  子受是帝乙的第三个儿子,他上面有叔叔箕子,还有大哥子启,两人都是闻名天下的大贤,按照传位制度,无论“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都轮不到子受继位,可他还是成为了纣王。
  这其中,就有商容、梅伯、赵启这一干老臣大力推荐的因素。
  这几人,商容此前是掌管礼乐的大臣,梅伯是太丁的弟弟,算起来还是纣王的叔爷爷,三朝司徒,老臣们能量极大,加上子启出生时老妈还不是王后,不属于嫡子,子受就这么登基了。
  子受表现过自己有贤君的潜质吗?
  当然没有,只有托梁换柱救老爹的勇猛事迹,也就是四肢发达。
  那为什么老臣们要让子受登基?
  为了权势。
  比如商容,子受登基后,他就成了丞相。
  老臣们联手把持朝政,加上箕子、子启这些王室成员心存不服,对子受进行了多方钳制。
  子受穿越前,他的前身纣王试图抗争,培植自己的心腹,比如费仲、尤浑,但以他天子的权势、地位,想提拔几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却只能提拔他们当个什么谏大夫,大夫。
  也就是言官,毫无权势可言。
  无怪乎子受感觉自己权柄不够,想当个昏君都昏不起来。
  朝中当然也有一心忠君的大臣,比如闻仲,但更多的是如武成王黄飞虎这种作壁上观的中立派。
  让闻仲率军平叛,削弱朝中无脑支持纣王的实力,其实就是几名老臣的主意。
  商容盘坐在地上。
  今天的朝会,惊得他浑身冷汗。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