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營地的路上,羅大黑見到棵四十多公分的杉樹,當即動起了刀。 要加工鐵隕石,必須要高達千度的高溫加熱,讓其軟化。 單單用木頭燒出來的火,達不到那個溫度,必須用到風箱。 做風箱需要板材。 杉樹的木頭比較容易切割,羅大黑就用這個了。 就算砍比較軟的樹,拿著小刀,也非常難弄了。 他用打野刀鋸齒那一面,在樹乾外圍,割了一圈又一圈,花了小半小時,才把整棵樹弄倒。 隨後砍一截出來,劈成板子,也是個慢活,基本小半天就交代在這了。 弄完後,他得到了十幾塊大大小小的木板。 把這些木板弄回營地,然後羅大黑開始製作風箱。 羅大黑在木板邊緣削出鋸齒,再用木錘錘到一起,就完成了鉚接。 四塊筷子裝出一個長方形箱子,完成一個風箱的框架。 接下來,再做個木活塞,在活塞上包一層皮子,起氣密性的效果。 風箱兩頭都有個單向閥,作為進氣口。拉動活塞,或者推動活塞的,都能把空氣從中間的出氣口噴出。 將噴氣口與土灶相連。 再不斷的推拉活塞,就能極大的加大火焰燃燒。 風箱兩頭木板要打單向閥的孔。 孔內部,弄一塊包著皮的木板,掛在孔上,就是一個只能向內打開的單向閥。 推拉活塞的時候,這兩個單向閥都只能進氣。把空氣逼著從中間出去。 島上要弄膠水也容易,羅大黑從剛撿來的魚裡,選了兩條皮厚的,撥出皮,放到鍋裡,加點水熬一熬。 魚皮湯裡滿是膠質,粘性很足。順利幫助他完成木工活。 他手腳利落,做個風箱需要的部件,有十幾個,每個部件幾乎都是一次性做成,完全沒有需要返工的。觀眾驚為天人。 “以前看黑神拿竹子、藤條編制竹筐等一些東西,手藝相當的好。卻沒想到連木工手藝也這麽好。” “他竟然用的鉚接工藝,現在的木匠師傅,會用這工藝的也不多了。” “所以這個風箱到底是什麽原理,我看著黑神一步步做,都沒看懂。” “樓上怎麽這麽笨,就是壓縮空氣,把兩頭的空氣壓到中間出來。” “活塞把風箱分成兩頭。推活塞的時候,壓縮裡頭的空氣。外頭的進氣閥的進氣。拉活塞的時候,壓縮外頭的空氣。裡頭的進氣閥進空氣。” “樓上是課代表,說得非常正確,雖然我沒看懂。” 羅大黑做完風箱後,試了試,中間的出氣口,把空氣推的呼呼作響。 隨後他把風箱擺在土灶邊,在土灶下邊扒拉出來一個進氣口。 附近弄了些沒雜質的泥土,加了些水和草木灰,攪合成爛泥,用這個爛泥,在風箱與土灶間做了管道接通。 “終於把風箱做成了。”羅大黑只是憑借著系統給的知識摸索。 自己也沒想到一次就成功了,這種成就感,不亞於打到一隻巨大的獵物。 他往土灶裡加了一把柴火。 然後推拉風箱,隨著風箱呼哧呼哧的出氣,裡頭的火焰,肉眼可見的增大了。 在強大的風力下,新放入的木柴,飛快的把全身燃燒。 土灶的裡火焰,從暗紅色,再到紅色,然後再到黃色,亮黃色。 每一步都提示著,土灶裡火焰溫度增加了。 “臥槽,恭喜黑神邁入工業化!” “黑神是真的牛皮啊,別的選手還在茹毛飲血階段呢。黑神吃上美食,住上大屋不說,都可以折騰技術性的東西了。” “‘魔爪’送上的飛機十架!” “‘癱瘓老哥’送上火箭十架!” 小圓子好奇看著灶裡,忽然見到裡頭有水在流。 “溫度這麽高,怎麽會有水?這也太奇怪了吧。” 經過小圓子的提示,許多觀眾,都見到了這個情景。 “有哪位大手子。能介紹下,這是什麽情況?” “這可真是神奇啊!” “文化越低越神奇!這是灶裡溫度太高,火焰把灶給燒熔化了。” “所以底下流的是熔岩?這溫度起碼上千了啊。” 羅大黑見著土灶,這個衰樣,就知道,它能承擔燒火煮飯的功能。 但承受不住,燒火打鐵,這麽高端的功能。 必須另外起一個,更加高端的灶。 羅大黑把攝像頭戴在額頭上,背起簍子,向外面走去。 “鐵子們,我們去找點耐火材料,來做一個不會熔化的灶。” 越玩越高端了,荒野大神,開始進軍材料學領域了。 觀眾們紛紛膜拜。 “黑神你這玩得也太高端了些,給別人一點活路吧。” “怎麽不給人活路了,黑神根本沒擋人的路。在這野外活不下去,基本都是自己菜。” “所以什麽樣的材料,才做個燒不化的灶呢。” “咱們行業裡來說,常用高溫爐,是用石墨、高嶺土、石英製成。高嶺土和石英,在野外都是常見材料。能不能找得到,就看黑神自己的本事了。” 羅大黑就等直播間的專業人士說話了, 這樣他就可以順勢,把自己的目的說出來。 “我之前在島上見到了一種白色的土,那個不知道是不是高嶺土。” 黑神竟然會回應他的話,這位專業人士十分激動,手指飛快舞動,以最快速度回應羅大黑。 “野外常見的白色土,有石灰土,和高嶺土兩種。石灰土很散,高嶺土粘性很大,用手就能非常容易辨認。” 羅大黑說道: “我之前拿手捏過,粘性很大,應該就是高嶺土了。” 這名專業人士,立即給他做科普。 “野外找不到石墨可以不加。高嶺土裡,含有鋁酸鹽,和矽酸鹽,都是相當好耐火材料。加熱到1500度,可以燒結。就是燒得堅固。要燒熔化得兩三千度,完全不用擔心熔化。” 鐵的熔點,才一千四百度,有這樣一個灶,完全可以隨便羅大黑怎麽造了。 他按著記憶,迅速摸到之前發現白色土壤的地方。 這種土壤,對人很有用,對植物卻不友好。 因為質地太過致密,導致植物根系在裡頭,完全伸展不開。 這片白色的地上,光禿禿的,植物非常稀少。 一看就知道是高嶺土沒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