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三把這件事情詳細的告訴了李世民,就算他不說,背後的影子也會據實已告,莫不如自己主動些。 這次不是簡簡單單的寫一張信函那麽簡單,蘇三找季雲瀾代筆,洋洋灑灑的寫了七八頁紙,把進出口的想法如實報告給了李世民,又對李世民表示了感激之情。 “蘇兄為何不自己來寫?我還沒有見過蘇兄的字!” 蘇三做了個印章,不管去哪裡簽字,他都會把印章拿出來,所以至今大家都沒有見過蘇三寫字。 季雲瀾也是好奇,想著蘇三作詩都那樣有文采,可為何從不寫字? 蘇三拿起桌前的毛筆在空白的紙上寫了幾個字,之後的一天裡莊子裡都能聽見季雲瀾的笑聲。 蘇三在晚上的時候是在是忍不住了了:“季兄,笑了一天不累嗎?” 就知道會遭到嘲笑,季雲瀾已經拿著那張紙笑了一天了,好像個傻子一樣。 他之前又不這麽寫字,早知道會穿越過來,他提前學個什麽隸書、楷書之類的,也不至於被笑話。 “蘇兄,沒想到你也是有缺點之人,我還以為你是完美的,可今日才知道人無完人!” 季雲瀾從未見過這樣寫字的,握筆的姿勢都不對,而且蘇三寫出來字的順序他也看不懂,隻說是他家鄉那裡的習慣,可他是第一次見。 如果不是季雲瀾追著問,他怎麽會出醜? 而李世民收到這封信看完以後異常的激動,大唐因為有了蘇三而更昌運,居然能把絲綢和刺繡遠銷天竺。 “輔機啊,朕有蘇先生這樣的子民是朕之幸事啊,傳朕旨意賞!” 蘇三把信寄出的的第二日就收到了李世民的賞賜,這次賞賜的都是黃金和白銀。 自從李世民知道蘇三的想法以後,再沒有賞過其他的,因為銀兩可以幫助蘇三。 送賞賜來的公公特意告訴蘇三,這次聖上多出來的封賞,是為了彌補蘇三之前鋪子被燒的損失。 就這樣在宮裡有李世民撐腰,在洛陽有盛家和季家幫襯著,蘇三在洛陽過得風生水起,而現在柳嫣然的鋪子也走上了正軌。 阿普回到天竺國以後,又開始大批量的在柳嫣然的鋪子裡面訂購絲綢和刺繡品。 柳家的名聲現在也是越來越大,當宮裡傳來消息再次讓柳家準備貢品的時候,柳嫣然突然退縮了。 “柳姑娘為何不想進貢,難道是想抗旨?”季雲瀾聽到柳嫣然想要拒絕的消息的時候,帶著柳嫣然就來找蘇三。 “蘇兄,還是你來勸勸柳姑娘吧!” 蘇三並沒有勸柳嫣然,而是告訴她:“如今的柳家已不是當年,現在的聖上也不是當年的太后,所以柳家還能不能回到昔日的輝煌,就看柳姑娘自己的選擇了!” 蘇三知道柳嫣然的擔心,當年就是因為貢品,使得柳家幾乎家破人亡,過了十幾年屈辱的日子,可現在居然又是和朝廷有關? 柳嫣然會猶豫也還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他們無法勸說,只能讓她自己選擇! 最後柳嫣然答應可是也有條件,柳家的一切進貢品都要由柳嫣然親自送到長安城! 這個條件蘇三認為太合理了,而且柳嫣然是最了解女人的心思,去了宮裡也可以見到后宮的各位娘娘。 在蘇三的眼裡這些都是商機,女人最懂女人,下次就知道怎麽投其所好了! 蘇三說出想法的時候,柳嫣然都驚呆了,她只是害怕貢品出事,可蘇三說了以後,她也發覺有道理。 蘇三幫著柳嫣然把鋪子的出口打開了銷路,內銷是后宮也傳開了柳家的手藝,現在好多達官顯貴從長安城特意來洛陽買柳家的繡品。 所以蘇三又提出了新的想法,在長安城開一家分店,這樣就可以方便長安城的各位小姐們! “蘇先生果然有頭腦,原來還可以這樣!” 柳嫣然這幾日幾乎在往返長安城和洛陽之間,一直沒想到中和的辦法,可是蘇三這麽一提就都解決了。 既不需要她來回跑,又可以方便長安城的購買者。 由於柳家的需求量增加,當年季雲瀾買的王家莊子也被蘇三給收購了,附近的好多村民們都和蘇三簽訂了合同。 他們種的棉花,秋收第一時間蘇三全部收回,價格也有保證! 就這樣蘇三讓柳家在洛陽形成了一套流水線,從棉花的種植到布匹的製作,染布工藝,最後的布匹成衣。 出口外銷還有內銷客戶群都已穩定,不止柳家賺的盆滿缽滿,村民們的收入也提高了。 現在在洛陽城被人人誇的不是盛家,而是蘇三這個莊主,他是帶領大家一起賺錢! 而蘇三這個莊主也不是之前李世民封的那個莊子了,他幾乎壟斷了洛陽城所有的莊子。 不過原來的莊主都變成了莊子裡的管家,蘇三不攬權,他放心讓管家去管理下面的莊子,不過每個月月底對帳的時候,一點都不馬虎! 這樣的日子忙活了大半年,現在所有的事情都穩定了下來,蘇三也滿意現在的生活。 莊子有人打理,錢也有專人管理,而各位村民不止可以抓到賣棉花的錢,年底還會有分紅。 “蘇兄,你成了洛陽城的神話了,滿街都在議論你!”季雲瀾現在被蘇三影響的,也在打理家族的產業。 只不過還是會時不時的在蘇三的莊子裡,遇到疑惑的地方讓蘇三梳理一下,如提壺罐頂! “我只不過是有錢大家一起賺,哪有他們說的那麽誇張?” 錢,誰不愛! 可是他並不是萬能的,他的錢已經夠花了,可是身邊扔能見到吃不上飯的人,所以蘇三想到了一起賺錢。 人的心理很簡單,你讓他賺到了錢,他就會再給你創造更高的價值,這就是錢越來越多的道理。 錢可以生錢,只不過辦法要用對! 而蘇三就是利用了人最基本的心理,他們的欲望得到了滿足以後,就會有更高的欲望,蘇三就可以讓他們每次更高的欲望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