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孙皇后

第22章 订亲记
  第22章 訂親記
  我明白,父親和公主,一個是人間的泉,一個是天上的月。泉可攬月影入懷,但月卻不可能遺落人間。父親的身份地位都注定他不可能擁有公主,是以他只能一忍再忍的不回答公主的問題,因為世上沒有‘如果’,只是那些少年的情懷卻捂在心中發酵,直到這一天一切爆發,那發酵的情懷變成了烈酒,引得人不醉不歸。
  第二天,父親一掃前些時的頹唐,整個人再度意氣風發起來。緊接著他收到了來自大隋的文書:獨孤伽羅薨!
  獨孤伽羅去世,之於我而言,存在的最大危險已是解除。父親決定帶我回中原,再說他也曾答應過千金公主將她帶回中原。
  可是,突利可汗不願放人了。他知道父親的驍勇善戰,也知道父親的百戰百勝。而且這一次他能掌得突厥大權亦是父親的推波助瀾和籌劃布局,若放父親歸隋,無疑放虎歸山。
  “三國時期,孔明聯吳抗魏,赤壁之戰博得以少勝多之美談名垂千古。可本汗認為周公謹太過優柔寡斷,本汗若是公謹,要麽將孔明納為已用,要麽乾脆殺了孔明。否則也不會有後來孔明助劉備終分得一份天下,長孫將軍,你說本汗說得對麽?”
  哪有聽不出突利話中的意思,父親只是一笑,也不避諱,“怎麽,可汗想一統天下?”
  對於父親的快言快語,突利吃了一驚,肅然起敬的看著父親,“也許是你的隋帝想一統天下,本汗不得不防。”
  “可汗,您多慮了。我們漢人最講禮義誠信,更何況可汗現在是我大隋的女婿,大隋自是不會做出有損突厥一分一豪的事來的。中原有一句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如果我朝陛下無故犯突厥的邊境,在我們隋人看來就是天子無誠、無義、無信、無禮,到時候不用可汗發兵抵禦,大隋的百姓首先就要向我朝陛下發難了。內亂不止何以平外患?可汗又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心中終有忐忐。”
  父親鄭重其事的舉手說道:“若可汗信得過長孫,長孫在此發誓:只要長孫活著的一天,隋必不犯突厥。”
  對於突厥人而言,父親是英雄,但父親又是他們的勁敵……是勁敵,以後終究會在戰場上相逢。可父親現在所說的話,突利可汗信了。這就是有著血性的突厥人,這就是崇尚英雄的突厥人。
  看著突利可汗動容的神情,父親趁熱打鐵,“可汗,我還要提醒可汗一句。如今突厥方才一統,許多事情都要重新來過,最主要的是將士的養精蓄銳和百姓的休養生息。還有……”父親左右看了看,湊近突利耳邊說道:“還要防著西突厥和北部的鐵勒、室韋、思結、斛薩、阿拔、仆骨等部落,他們只服強者。”
  是啊,西突厥、突厥北部的數十個部落向來只服從於強者,這一次也一樣,他們看突利取勝指日可待,這才出兵幫了突利一把,哪一天突利弱不禁風了,他們吃掉突利也再正常不過。想到這裡,突利向父親求教,“長孫將軍,可有好的意見?”
  “待我回了隋,必奏請我朝天子發下‘可汗和我朝有翁婿之情,我朝和突厥是兄弟友邦,若突厥有難,我大隋不會見死不救’的詔書。其次我會奏請我朝陛下在西北築大利城並增派5萬精兵駐守,為可汗守好門戶。”
  突厥經此內戰,實力大降。如果有一個強大的隋王朝在後替他撐腰,他又何必擔心那些隨時有可能入侵的西突厥、突厥北部各部落呢?父親的話說得相當明了,思其利弊,突利按漢人的規矩恭敬的給父親做了一揖,“請轉告本汗的老丈人,我突厥願尊稱他為‘聖人莫緣可汗’,誓屬隋之屬藩。”
  “有可汗這番心,相信我朝陛下的詔書不日即到。”
  “好,明日,本汗送長孫將軍。”
  父親歸心似箭,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回到了隋長安。隋文帝準父親所請,冊封突利可汗為‘啟民可汗’,並且非常高興的接受了突厥對他‘聖人莫緣可汗’的尊稱。一如父親所請,隋文帝派兵5萬在朔州西北築大利城為突利可汗駐守,突利可汗大為感動,向隋稱藩,表示願千世萬代永為隋臣,從此隋北境邊患基本消除。
  一切塵埃落定,父親提出請辭,陰晦不明的隋文帝允了父親的辭呈並允了父親將千金公主安葬在宇文家族的墓群。
  父親若不請辭,隋文帝必將懷疑父親貪戀北周舊主……可以說,父親是拿他的前程為千金公主換得一席葬身之地。
  青煙嫋嫋,香火纏繞。千金公主的墳前,父親的身影有些沉寂,沉寂得朝陽升起又落,落後又升起,直到再一個陽光衝開晨霧撒遍這一片悲寂的大地之時,母親心酸難耐的輕歎一聲,上前拍著父親的肩膀,“季晟,千金公主泉下有知,會笑的。”
  從純粹潔淨、依稀魂縈的往事中回過神,父親緩緩的站了起來,握住母親的手,“這段時日,委屈你了。”
  明白父親話中的意思。母親的眼有些泛紅,聲帶一絲哽咽,“若長孫郎果真那般無情無義,妾身又怎能誓死相隨?”
  母親的溫馴乖巧、善解人意一直是父親最為看重的,這也是父親一直寵著母親的原因。聞言,父親嘴角浮起一絲酸澀、輕柔的笑,伸手捋了捋母親額前的秀發,“我們走。”
  “季晟,不留戀這裡了?”
  父親回頭看著大好的山河,似看到一騎紅塵的背影銀鈴般的笑聲遍撒在這廣袤的土地,縱然有許多無奈,錯過的終是錯過,然任那歲月荏苒,任往事鏽跡斑斑,但留在記憶中的卻是光亮聖潔……
  “能夠從這亂世中全身而退是多麽的難得,從此之後,沒有留戀與否,只有歸隱山中,享受天倫之樂。”
  父親接到李淵的信,李淵的嶺南之行很是順利,在冼夫人的陪同下,他和那些叛軍首領細細的說明原委,將所有的責任推到了那名喚‘丘和’的地方官身上,那丘和因此貶官幾級留在嶺南察看以觀後效。在嶺南百姓數番勸留下,李淵為了幫助楊廣在朝堂上更得帝心,是以順水推舟的留在了嶺南。
  (本章完)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