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水吃了這輩子最豐盛的一次年夜飯。 炸帶魚,紅燒鯉魚,鹵牛肉,醬燜肘子,小雞燉蘑菇,糖拌西紅柿,油炸花生米,清炒油麥菜,醋溜土豆絲! 北方的主食自是餃子,何雨柱準備的是牛肉大蔥和豬肉茴香兩種。 豪華程度堪比後世,美中不足,沒有海鮮,好吧,帶魚勉強算是。 何雨水一不小心吃撐了,在屋子裡走來走去,還溜達到了前院和後院,今晚就連三大爺家都開著燈,除夕的京城,燈火通明。 何雨柱在想,是不是該添置個手表和收音機了,要不然就太單調了。 沒熬到十二點何雨柱就去睡了,不去管外面如何的鬧哄哄,守歲,對他來說有些夢幻。 想著不知道是否身在魔都的楊真怎麽樣了,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聽說三大爺家還遵守著老規矩:除夕的年飯分兩頓,先是晚上五六點鍾吃米飯炒菜,平常的機米換成小站稻,加上燒帶魚、沙鍋豆腐、獅子頭或四喜丸子、豆芽菜,這是一年裡最重要、最豐盛的一頓飯,而且菜裡一定要有魚,取“年年有余”的吉利。 那麽多花樣,但那分量嘛,隻勉強夠一家人吃一頓的,但精打細算的三大爺能讓它從除夕吃到下十五。 吃完飯消消食,數數花生玩,然後分給幾個孩子,這就純屬個人愛好了。 夜裡12點,全家還要一起吃餃子,別人家餃子會用富強粉包,比日常吃的標準粉白得多,一般是豬肉白菜餡,有時是酸菜餡的,就是不知道三大爺用的什麽面,什麽餡了。 吃餃子的風俗使得竹具店每年春節前都要加班加點趕製竹笊籬。 大年初一,勤勞的人民也都起了個大早,六七點鍾就滿院子跑著拜年,何雨柱和一大爺家是去的人最多的,只要是去拜年的小孩子說句吉祥話,一大媽就會掏出來一毛錢當壓歲錢,棒梗和小當更是每人給了5毛! 何雨柱還沒結婚,雖是戶主了,給不給壓歲錢都不合適,有小孩子過來,他就會抓起一小把花生過去,看到喜歡的乖小孩還會加顆糖,一下子全院二十來個小孩子全跑來了,何雨柱也是來者不拒,花生沒了有瓜子呢。 吃了早飯何雨水又要和同學出去玩,說是逛廟會,聽說今天有新的表演,拿給了妹妹十塊錢,把何雨水美的鼻涕泡都要出來了。 跟另一個時空不同,那個時空何雨水的童年是相當淒慘,這一世,可謂四合院最幸福的孩子。 這時的孩子還是挺有想法的,年紀大一點的學生會買張圖畫紙或道林紙,用彩筆畫些風景花草,寫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工作好,學習好,身體好”等字樣,一張標準的賀卡就做好了,送給老師或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珍惜得不得了,何雨水可是沒少做賀卡,認識的人基本都收到了她的新年賀卡。 看沒人再過來,何雨柱去院裡幾位大爺家和長輩那裡拜了年就溜達出了四合院,感受下新年的氣氛。 前兩天把該走動的領導都走動了,楊廠長,李副主任,食堂主任,還有保衛科長等,都送了些稀罕物,不知道年後會不會有驚喜。 街上還時不時的有鞭炮聲,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很多不認識的人路上見了也會道一聲新年好! 廟會那邊人實在太多,何雨柱也沒什麽要買的了,就是過來感受下氣氛。 後世隨便一個大型商場的商品種類都碾壓現在,但人們購物的逛街的氣氛卻全然不同,何雨柱感受到了久違的感動的感覺。 是啊,身處這個環境,又有誰能不受觸動呢。 “穿新衣,放花炮”,春節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 攢了一年的布票變成紅色、藍色的燈心絨或小碎花布,再忙碌,再手笨的媽媽也要踩著縫紉機“嗒嗒嗒嗒”地乾到深夜,沒有縫紉機的自然要去借別人的用。 初一早晨醒來,孩子們的枕頭邊保準都平平整整地放著一套新衣。平時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過年了,多困難的家庭都要想辦法給每個孩子做身新衣裳,哪怕是舊衣服翻改的也好。 穿好新衣服,等不及吃早飯,孩子們就跑到院子裡撒歡了。左手舉一小截土香,右手忙著從兜裡往外掏小鞭。 紅紅的半寸來長的小鞭可是寶貝,好多人家裡統共給買了一掛100響,從初一放到十五,每次隻舍得揣10個出來過過癮。 藏在家裡的小鞭如果被兄弟姐妹發現了“偷”走幾個,父母們就成了難斷家務事的糊塗官,只有許諾“再買一掛”才能安撫孩子們的哭聲。 到了晚上,全院子的人都出來看放花,孩子們手上提的小燈籠有五角星的,也有宮燈式的,星星點點煞是好看。 你家的“老頭樂”噴出滿天花雨,我家的“火樹銀花”也不遜色,他家的“螺絲轉”、“耗子屎”躥進人叢,激起一陣陣笑鬧聲。 勞動人民文化宮、北海、陶然亭等公園裡熙熙攘攘,免費開放三天使人們遊興大發。 故宮、自然博物館、動物園,要逛的地方真不少。 舍得買票或單位發票的人們還可以到大華電影院看電影,去工人體育場看馬戲。 軋鋼廠大年初二組織團拜,邀請一些人來,大家坐在一起開個茶話會。領導們倡議“要講科學,不要封建迷信;要勤儉持家,不要鋪張浪費;要參加正當文娛活動,不要到處遊蕩;要堅持生產工作,不要班前喝酒”的春節“四要四不要”,散會後還能用小手絹包回點兒花生瓜子給孩子。 春節一共放假三天,眨眼即過。 今天是62年2月8號,星期四,農歷正月初四,宜:開工! 忌:結婚,動土,蓋屋,開光,破土。 軋鋼廠新年的第一個大新聞就是何雨柱同志榮升6食堂的班長,原來的班長光榮退休,年前傳言的內定人員王大光,據說都已經請過客了,這下子算是坐了臘了。 何雨柱從今天正式成為了三十七塊五的男人,廚師35.5元外加每月2元的班長補貼。 上任第一天就遇到了添堵的事,王大光和其他三位掌灶的師傅都請假了。 剩下一堆學徒和勤雜工乾瞪眼,王大光現年四十整,在軋鋼廠十幾年了,本來老班長退下去,他頂上,板上釘釘的事,煮熟的鴨子飛了,氣的嘴上直接燎起了水泡。 其他三個師傅有三四十歲,還有四五十的,聽說上頭空降個年輕人過來當班長,都不服氣,也沒商量,就都不來了。 何雨柱能慣這毛病?不就是千把號人的飯嘛! 6食堂今天來上班的加上何雨柱一共12個人,何雨柱當場拍板,有誰想掌灶! 沒人回應。 “就今天,機會難得,先到先得!炒個菜有什麽了不起!是不會還是不敢?”何班長的聲音漸漸響亮。 “何師傅,是這樣,您今天剛來,大家還都不熟悉,王師傅要是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你也別往心裡去,這事換誰也不好接受不是。咱剩下的人裡真的沒有掌過杓的,沒來的4位師傅就是咱6食堂的4位掌杓師傅了。”一位三十多歲的切墩師傅說道。 何雨柱問:“你叫什麽名字?” “回班長的話,我是負責切菜的,小的李二牛,您叫我二牛就成。”李二牛答道。 何雨柱眼睛微微一眯,這人,有點野心啊,就你了,不怕想往上爬的,就怕裝死的,尤其是現在不是原則性問題不好開除員工。 何雨柱表演了一把同時開兩個灶,要知道每個灶上的鐵鍋加上菜一般都有個七八十斤!還要來回翻動,要不受熱不均勻,味道也散不開,李二牛在旁邊的一個灶台看著,跟著做就行,不求做好,過得去就行。 這第一天算是對付過去,以後,咱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