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自己失敗,就難逃朱允炆的下場。 曾聚賢冷冽的聲音在諸天萬界中響起來。 【當初漢景帝劉啟挑動吳楚七國之亂,他嚇得手忙腳亂,竟然想到用他的同胞弟弟梁王劉武來擋災。】 【他誘惑劉武說,只要能夠平定諸侯國之亂,以後他就將皇位劉武,自古以來,皇位惹的所有人垂涎。】 【劉武雖然喜出望外,但他並沒有徹底的衝昏頭腦,可是他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貪念,心想著萬一兄長說話算數呢。】 【劉武當即集結梁國所有的人馬,阻擋住諸侯王的軍隊,他成為了七國的靶子。】 【而這時朝廷軍隊只有十萬人馬,而七國諸侯聯軍有五十萬,周亞夫根本不敢正面迎敵,繞到聯軍後面,攻其薄弱之處。】 【即使劉武身陷險境,向周亞夫求援時,周亞夫都置之不理。】 【他一個太尉怎能如此大膽?這一切自然都得到了漢景帝的授意。】 【當劉武答應為朝廷擋災時,漢景帝就已經決定放棄了他。】 【好在劉武和周亞夫勇猛,終於擊敗了七國聯軍。】 【劉武身為諸侯王,即使漢景帝不許諾讓給他皇位,他也有護衛大漢的職責。】 【但他到底是否真正的對朝廷忠心耿耿,而即使真的是朝廷的忠臣,他想為朝廷以死盡忠,如何殉國,那也應該由他自己來決定。】 【而不是應該,由當今堂堂的天子誆騙。】 【雖然帝王權謀之術,被歷朝歷代的皇帝們都奉為圭臬,但漢景帝的手段,如此卑劣低下,令人發指。】 漢景帝黑紅的臉皮更加滾燙,他卻梗著脖子道。 “朕為了自己的皇位,有何錯?” “這諸天萬界的皇帝們,哪一個不是無所不用其極?” 他覺得曾聚賢對自己如此指責,肯定不會給自己什麽獎賞,自己對他也就不必客氣。 不少帝王一臉的鄙夷。 光武帝劉秀冷笑一聲,不住地搖頭。 “非也!非也!即使為了保住皇位,也是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未達目的、不擇手段,似乎沒錯,但是凡是做事,都應該有一個底線!” 曹操輕笑道。 “如果劉武真的覬覦你的皇位的話,你用任何方式殺了他,都無可厚非!但你用這種手段引誘他替你擋災,實在太下作了些!” “我曹孟德雖然是個小人,但也知道什麽事能做,什麽事不能做!” 李世民冷笑道:“梁王劉武見你沒有兌現承諾,他便開始為非作歹,而你卻一再放縱,故意引他觸犯律法,最後惹的天怒人怨,你又裝出一副胸懷若谷的樣子,不予計較!” “劉武最後精神恍惚,墜馬而死。” “天子金口玉言,豈能反悔?” “周成王桐葉封疆的典故,你不知道?” 隋文帝楊堅道:“你的帝王之術玩的爐火純青,但卻讓後世所有人不齒!” 漢景帝時期。 皇宮內,一個雍容華貴的老婦人,此時不由地潸然淚下。 正是文帝的皇后竇氏。 曾聚賢冷冷的道。 【當初你父親文帝和賈誼雖然封劉武在梁國,就已經存在了讓他替朝廷抵擋諸侯叛亂的心思。】 【但卻不是讓你陷害他。】 【至於你害死周亞夫,手段更是登峰造極了。】 【就因為他比較正直,不向你這位天子低頭,平定七國之亂後,你就開始對他猜忌懷疑。】 【因為你廢了太子劉榮,改立劉徹,當時周亞夫沒有支持你,同時得罪了你和太子劉徹。】 【將他罷官四年之後,居然又玩出一場貓戲老鼠的遊戲。】 【想看看周亞夫似乎向你臣服了, 設宴款待他,故意不給他筷子。周亞夫也是太過耿直沒有那些文官的狡黠。】 【他若是稍微開了竅,也不至於慘死。】 【周亞夫也不傻,盡了臣子之禮後,昂首而去。】 【等到最後居然落了個“可能要在地下謀反”的罪名,最後絕食而死!】 【簡直是荒唐透頂!】 【周亞夫比嶽飛的“莫須有”還冤!】 劉秀等後世的皇帝們,都是心中感歎。 “太尉周亞夫實在是太可惜了,他比我雲台二十八將功勳更卓著!如果在我的手下,恐怕能夠立下更大的功勞!” 李世民臉色也有些向往。 “這種耿直的人,根本就沒有任何謀反的想法!他們容易樹立個人的威望,但卻是更容易遭到別人的記恨!” “如果遇到心胸狹隘的帝王,這種性格帶給他們的就是毀滅!” “如果能夠遇到心胸開闊的明主,就是舉世罕見的將才!” “倘若在我大唐,至少也在李靖之下!” 李靖等眾多武將都欣喜的望著李世民,他們慶幸能夠遇到胸懷大度的君主。 漢文帝不可思議的望著兒子。 “朕的小兒子和留給他的大將周亞夫,都死在他手裡?” 他痛心無比。 朱元璋雙眸精光閃爍,對眾人的意見卻不以為然。 “漢景帝也不一定是做錯了,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夠活多久。” “而一旦他突然亡故,太子劉徹登基,就會形成主弱臣強的局面,到那時帝國的未來就不可知了。” 他大肆屠殺功臣,當然舉雙手讚成漢景帝的做法。 劉秀、李世民當皇帝們看了他一眼,並沒有說話,但是臉色明顯有些輕蔑。 【至於漢景帝為了改立劉徹,竟然殺了前太子劉榮,實在是駭人聽聞!】 【虎毒不食子,帝王之冷血,簡直是禽獸不如!】 【如果不是漢景帝允許,酷吏郅都敢逼死劉榮?】 竇太后怨恨的望著劉啟。 雖然她已經處死郅都,但卻始終無法消除這口氣。 【如果不是漢景帝還在基本堅持著漢文帝的一些政策,他就完全淪為一個暴君!】 【若不是你承著父親的遺蔭,根本就無法擠進明君的行列!】 【當然,你繼承父親的遺志,推行他的諸多舉措,讓百姓休養生息,但很難相信,一個如此刻薄、寡恩、冷酷、狠毒的帝王,能夠真的心懷天下!】 李世民道:“曾聚賢先生,漢景帝駕崩後,其母竇太后給他一個‘景’的諡號,這就已經能夠代表世人的看法了。” “文景之治,一直將他父子二人並稱,其實劉啟比漢文帝差了十萬八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