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大帝王盛世,榜首惊呆嬴政

第七十七章 史无前例
  【但因為立嫡立長的祖製,最後不得不立朱常洛為儲君。】
  【朱常洛是個短命鬼,他一命嗚呼後,兒子朱由校登基為帝。】
  【但此時,他接手的大明,已經滿目瘡痍了。】
  【因為朱常洛父子,以前一直不為萬歷皇帝所喜,也從來沒有出閣讀書。因此坊間紛紛謠言四起,朱由校大字不識,
  “
  嬴政,漢武帝、李世民等重皇帝們對視了一眼。
  眾人心頭都湧起一股不妙的感覺。
  而朱元璋、朱棣等大明皇帝,更是臉色大變。
  “
  “……”朱棣喃喃自語著,臉色發黑。
  雖然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但是他畢竟是在戰場上經過鐵與血的洗禮,對各種民情了如指掌。
  治理國家並不難。
  而越往後,那些皇子皇孫們都身居皇宮內院,從沒出了紫禁城一步,根本不了解天下情況。
  豈不是徹底葬送了大明?
  曾聚賢坐在電腦前,看著眾人的反應,非常的滿意。
  他平靜的聲音緩緩的響起來。
  【這是大明百姓之間的謠言。而這更是後面的清朝,肆意抹黑、汙蔑朱由校所慣用的手段。】
  【一些研究朱由校的人,根本沒有多讀幾篇資料,更是紛紛貶低他。】
  【大明皇朝的規矩很簡單,皇子們到了一定的年齡,必須出閣讀書,去國子監求學。】
  【而若是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進學堂,皇帝也會為皇子安排知識淵博的大儒,教他們讀書習字。】
  【而朱由校的帝師,就是在明朝末期,赫赫有名的孫承宗,一位文武雙全的人傑。】
  【而所有汙蔑朱由校不識字的人,對這一事卻恍若未見。】
  【清朝不遺余力的向朱由校身上潑髒水,而那些腦殘網友,也都豬油蒙了心肝似的,對他鞭撻討伐。】
  【天啟皇帝朱由校,為政有幾大汙點,一直深受人詬病。】
  【第一就是偏愛木匠活計。】
  【第二是,重用宦官魏忠賢,打擊東林黨。】
  【第三是,任由乳母客氏,在后宮胡作非為。】
  【天啟皇帝的確非常酷愛木匠活,他心靈手巧,對製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
  【但凡刀砍斧鑿、塗漆之類各種各樣的木工活,他嫻熟無比。】
  【而他所造的器物,都精巧絕倫,讓人大為讚歎,即使是世間最頂級的能工巧匠,也不如他。】
  【但這並不能證明朱由校沉迷木匠,不理朝政。】
  【他只是在閑暇之余,才動手打造一些器物。】
  【每個人的愛好都不同,朱瞻基愛好鬥蛐蛐,嘉靖皇帝喜歡修道煉丹,朱由校喜歡木匠活怎麽了?】
  【只要沒有耽誤朝政,這些無傷大雅的小愛好,根本不必指責。】
  【大明朝二百年的發展,到了他手裡,整個帝國已經各種弊端叢生了,各種沉屙弊政,越積累越多,不是他一下子就能處理好的。】
  【第二個問題,朱由校重用宦官魏忠賢,打擊迫害東林黨等正直人士。】
  【自從嘉靖皇帝開始,大明朝黨爭的局面就已經形成了,到此時已經愈演愈烈。】
  【朝中各大臣拉幫結派,互相傾輒,但卻沒有一人真正為了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百姓著想。】
  【他們所在乎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東林黨人,除了楊漣等極少數是真的為了國家著想,剩下的人都是沽名釣譽之輩。】
  【他們根本就不在乎朝廷、皇帝、百姓的死活,只在乎自己能夠撈到多少好處。】
  【朝政完全把握在文官手裡,朱由校一時半刻收不回來實權,他隻好重用宦官,製衡這些目中無人的朝臣們。】
  【魏忠賢,就和嘉靖皇帝手中的嚴嵩一樣,做事、害人、背黑鍋。】
  【魏忠賢等“閹黨”的確使用各種卑鄙無恥的手段,打壓、迫害那些朝中文官。】
  【但那些文官爭權奪勢,他們就真的是好人嗎?】
  【真正為江山社稷和百姓們做實事的,寥寥無幾。】
  【而魏忠賢的確頗有才乾,在天啟年間,雖然大明和後金的戰爭,連連戰敗,接連不斷的丟失土地。】
  【但總體來說,魏忠賢保證了遼東的軍餉足額支付,明朝官軍還有能力和後金作戰。】
  【而等到崇禎皇帝上台,不辨是非,聽信東林黨人挑撥,當即處死了魏忠賢,再也沒有人能夠給他攬錢了。】
  【大明朝的財政瞬間崩潰,他無力對付國內的農民起義軍和關外的後金,明朝終於在內憂外患中,徹底崩塌。】
  崇禎皇帝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呆呆的望著天空中的大屏幕。
  “朕……朕真的錯了嗎?”
  他一直對自己的這件功績,沾沾自喜。
  自己一上台,就弄死了不可一世的魏忠賢。
  他意氣風發,覺得天下事無不可為。
  可是隨後,面對國內各處不斷天災、百姓起義造反,關外後金步步緊逼,他變得焦頭爛額。
  無論是賑災還是剿匪、抵抗外敵,都需要錢糧。
  沒有錢財,萬事皆休。
  。。。。。。
  天啟年間。
  魏忠賢抬頭仰望的天空,臉上露出一絲驚訝之色。他沒想到曾聚賢竟然能夠為他正名。
  他恭恭敬敬的向天空拱手致敬,激動的渾身不住的顫抖著。
  “老奴從來沒想過,能夠得到曾聚賢先生的首肯!”
  “自古以來,我們這些閹人幾乎就是破壞朝綱,禍亂天下的代名詞!”
  “即使偶爾有一兩個如同三寶太監似的英雄人物,也無法扭轉我們在所有帝王和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我們雖然是閹人,自己的根沒了,但我們的根卻是大明,是陛下,如果大明沒了,陛下倒下了,天下所有的一切就都沒了。”
  “我們這些閹黨寧可背負天下罵名,也要向那些滿嘴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的讀書人、文官們開刀。”
  “他們竊奪了大明所有的權力和錢財,卻坐視著大明步入萬丈深淵!”
  “更不管天下百姓的死活!這些人都殺了,仍不解氣!”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