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攻心為上,鄭平長袖善舞 貪墨賑災的糧米,這在任何朝代都有可能出現,而亂世之中的概率又更高。 鄭平洞悉人心,知道會貪墨賑災糧米的豪強惡吏是避免不了的。 有利益,就會有人鋌而走險。 至於這些饑民的生死,對他們而言又有什麽區別呢? 連侍禦史侯汶都會陽奉陰違的將賑災糧米中飽私囊,鄭平又豈會盡信這安德縣的官吏會一心為民。 倘若惡吏有貪婪之心、豪強有聚糧之意,鄭平不介意讓這些想趁機發國難財的豪強惡吏,知道什麽是買賣同罪,什麽是法度無情。 眼下黃巾盛行,但大部分的黃巾都是受了冤屈的百姓黎庶,心中自有一股難以宣泄的怨氣。 拿這群違禁的豪強惡吏的性命來安撫,那等於是送上門來的泄憤工具人。 至於是否會引起反噬? 這世間哪有盡善盡美的決策啊。 倘若對於違法亂紀的豪強惡吏都不敢施以強威,那鄭平這天下大志就別立了。 心若不狠,又如何能定天下? 得了鄧旭的提醒,管讚不敢有半點兒的怠慢。 “鄧都尉,那是安德城外的隱士榮老先生,頗有些名望。”管讚亦是投桃報李。 平原郡有名望的士人不少。 有如華歆這樣名響公卿的名仕,也有如劉氏、管氏、高氏、稀氏,乙氏、言氏、榮氏、西門氏、邴氏這些本地豪族或寒門中出現的名震鄉野的士人。 而管讚口中的榮老先生,正是榮氏的一名士人,因為對官吏的腐敗而感到失望,故而選擇了歸隱山林,不求仕途通達,只求無愧於心,整日裡醉心於山水之間。 這是這個時代很多清流士人的選擇。 鄧旭恍然大悟。 眼前的這位榮老先生,定然是聽聞過劉備的名聲,又看穿了鄧旭的目的,所以才選擇了助鄧旭聚集黃巾的民心。 “管縣令,府君正是用人之際,若能有更多如榮老先生一般的隱士支持府君,想必這安撫黃巾的事就會變得更輕松了。” 上司的執政理念,往往會影響下屬的行政態度。 劉備一心救民,鄧旭在行事上也會受到劉備的仁心影響。 既然有如榮老先生這樣的隱士存在,可以安撫這些黃巾,那又為何不能再多一點呢? 管讚有些躊躇:“但這些隱士,都是不願意出仕才歸隱山林的,如何能讓他們支持府君?” “無妨,待郡丞大人來了,自然會有辦法。”提到鄭平,鄧旭的眼神中多了幾分篤信之色。 管讚吃了一驚:“郡丞大人要來安德縣?” 鄧旭點頭:“這次征討安德縣的黃巾,本就是由郡丞大人統兵。” 見管讚一臉的驚訝,鄧旭又笑道:“別用這樣的表情,郡丞大人可不只是會理政治民,這次我能一戰擊破安德城外的黃巾主力,皆賴郡丞大人布計。” 管讚心中的震撼更甚了! 到了黃昏。 鄭平率八百郡兵抵達了安德城。 見到這齊整肅殺的郡兵,城外的黃巾老弱,又是一陣心驚。 “郡丞大人!” 鄧旭、管讚等人,紛紛上前見禮。 鄭平掃了一眼眾人,那看似和煦的眼神下卻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在。 “安德縣尉為何不來?” 淡淡的詢問,讓管讚不由一驚。 管讚連忙道:“下官已經遣人去通傳了。” 但在心中,管讚卻忍不住將陳石給罵了個遍。 郡丞來了,縣尉卻不來見禮,這不是在給他這個縣令難堪嗎? “縣中糧食還能周轉嗎?”鄭平沒有動怒,而是詢問這賑撫用的糧食。 管讚不敢隱瞞,如實道:“郡丞大人,這縣中存糧不足,下官是向城中的大戶借的糧食。雖然能解一時之急,但大戶的糧食也不可能一直出借,恐怕維持不了多少時日。” 破黃巾容易,但要安置黃巾是很麻煩的。 畢竟這大部分的黃巾,都是因為吃不上飯了才選擇當的黃巾。 想要解決黃巾問題,向來只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如皇甫嵩一般,不接受俘虜,見黃巾就殺,哪怕這些黃巾被抓到了,也得挖個坑將他們埋了。 然後再築京觀來震懾想要反叛的。 這種方式,簡單粗暴,行之有效。 畢竟反叛的黃巾死了,自然就不需要去解決黃巾的糧食問題了。 另一種,則是剿撫並用,剿滅頑抗的黃巾,安撫其余被裹挾或願意投降的黃巾。 這種方式,更顯仁德之心,但執行起來卻比第一種更難。 要安撫,就得給田地、給糧食,助其恢復家園。 這不是可以簡單辦到的。 哪怕因為戰亂多了不少的無主田地可以分配給黃巾。 但這糧食卻不是能瞬間從地裡長出來的。 想要糧食,只能向有糧的大戶中分糧。 但這些大戶,又怎麽可能輕易的將糧食分給黃巾? 安德城中的大戶肯借糧,是不想在這個時候得罪劉備,所以會分出一部分糧食借給管讚,來表達配合之意。 可這借糧,也是有尺度的,不能讓大戶覺得有太多的利益損失。 “立即召集城中大戶的話事人,半個時辰後,縣衙議事!”鄭平雷厲風行,幾乎沒有半點的遲疑,就向管讚下達了命令。 待管讚離去,鄧旭湊近鄭平,低聲道:“郡丞大人,這次能安撫城外的黃巾,還多虧了隱士榮老先生相助。” “下官以為,府君正是用人之際,如榮老先生這般在鄉野有名望的隱士,應當讓其出仕替國家效力。” “但下官人微言輕,難以延請。” 鄧旭將榮老先生配合安撫黃巾的事,簡要的陳述給鄭平。 “鄧都尉,你有心了!待回了郡衙,一定替你表功。”鄭平不吝讚賞。 鄧旭難掩語氣中的欣喜:“都是替府君辦事,下官不敢居功。” 榮老先生姓榮名貞,字子德,如今已經年近七十了。 鄭平來到榮貞跟前,翻身下馬,行以晚輩之禮。 “北海鄭玄之子鄭平,見過榮老先生。” “今日幸有先生相助,晚輩不甚感激。” 榮貞見鄭平以郡丞之身卻向自己行晚輩之禮,哪裡敢怠慢,連忙回禮道:“郡丞大人折煞老朽了,若非府君跟郡丞大人仁德,老朽今日早已喪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