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陽光已經很熾熱,就算是上午,也有著可怕的蒸悶,去年冬天種的麥已經基本上成熟,稻長的十分茂盛。 當一陣風穿過時,使人全身一爽。 在這樣氣候中,王守田卻還在田地裡,轉眼看向麥田。 三千畝,一大片麥海,金燦燦的陽光下閃耀著光,一看就使人舒服,王守田眯著眼,說著:“這麥何時可收割?” “就在今明二天之內了。”薛遠應的說著:“現在,就可收割,只等大人下令!” “很好,分田的準備呢?”王守田說著。 “二個月來,已經劃分了田地,各戶已經認了自己的田地,只等大人一聲令下,正式分田了。”薛遠指著在田裡忙碌的農民,說著。 “大善,果是未雨綢繆。”王守田昂笑了起來:“我命令,收割!” “遵命!”這道命令下去,頓時,騎兵傳達命令,片刻,六千人,手持鐮刀扁擔等農具,分成十二個洪流,湧向三千畝的麥田中。 青壯收割,婦女打捆,老幼撿麥穗,一切都井井有條。 收割的時候,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光彩,這是希望的光,王守田轉身令著:“先以一畝之地麥稱重。” “遵命!”柴茂森應的說著,他立刻派人集中先收割一畝地,並且去稱重。 半小時後,一畝麥地產出已經出來:“回稟大人,畝產二石。” “就以此為基,畝產二石,三千畝出產六千石,上報於大帥!”王守田對著賴同玉命令的說著。 “遵命!”由於公文早已寫好,賴同玉在一行中,增添了一些數字,就寫完了。 王守田展開一看,不由一笑,說著:“立刻馬傳遞給大帥!” “是!”就有二騎,翻身上馬,疾奔而去。 “主公,現在天熱,是不是避避?”薛遠問著:“此處有我們就可。” 王守田搖頭,說著:“今天不必。” 隨著收割,百姓喜色越來越濃,雖是勞累而不懼,王守田感受著一個個心情,觀看頂上雲氣,白氣已經濃鬱之極,金印存放不下,大量白氣散失,實在可惜。 現在諸事都辦,就等大帥冊封旨意了。 此時,是垂正十二年,縱觀當時天下形勢,皇室逐漸式微,藩鎮勢力日趨龐大,不斷擴展著軍力,王守田深知,以後十年,藩鎮相互吞並,就會誕生秦、晉、梁等王,爭奪天下。 而在不知不覺中,草上胡人也在激烈統一,並且誕生著霸主,日後三十萬鐵騎,進擊中原之地。 在這等形勢下,王守田只有逆流而上,爭分奪秒,現在就是又一次考驗和進步。 汲水縣到文陽府,不過百裡,馬加鞭,只要二小時就到了府城。 此時,書房中,王遵之閉著眼假寐,近侍見了,趕忙就近前請示:“大帥,中午應該安歇片刻罷?” “我不用,還要再想些事,你們都下去!” 王遵之坐了一會兒,隻覺覺萬緒紛來。 柳思明雖然死了,可自己也精力不濟,再難親自討伐,但是如是不能迅吞並此鎮,只怕…… 蜀地眾鎮,現在佔領成都的大帥魏存東強,已經佔領三鎮,如果這勢頭再下去,再給他佔領二鎮,就一不可收拾了。 自己身為一鎮之主,名義上有四縣一府,可真正掌握的,也只有二千親兵,就算在二千親兵中,緩急可濟忠心耿耿的卻寥寥無幾。 自己還駕禦的住,但是如是讓他們忠心於田兒,還真是一眼望去,人盡可疑,想來也真令人寒心。 不過,田兒也爭氣,白手起家建了汲水縣。 要知道,自己雖然是大帥,但是手中只有一縣一府,供養牙兵都很吃力,不時還要被牙將所索取錢糧,哪有多少多余。 雖然早咬著牙,準備支援田兒一些,也是不多,現在田兒基本上白手起家,卻真真解決了難題。 就在這時,遠處門敲響了:“大帥,汲水縣來報!” 聽了這話,王遵之霍然而起,來到門前,打開了門,還沒有等稟告,就取下了這張公文,展開一看,“今開良田三萬畝,中田一萬畝……割麥,計六千石”,頓時大喜。。 凡事都有法度,就算是一鎮之主,也不能隨意提拔,王守田報上開墾四萬畝,得六千石麥,這就是真金白銀的政績,王遵之豈不大喜。 回去,從桌上取出一張任命書,以及一個金印,展開一看,見並不弊端,就令人說著:“宣李顯,將此令,傳於汲水縣。” “遵命!”近侍立刻應著。 這時李顯正在一處東面廂房裡辦公,接到這公文,展開一看,就合上,說著:“我這就出行。” 心中一歎,雖然早已經知道大帥心意,但是這次不經過討論,就布任命,就非常明顯的暗示了。 甚至不能說是暗示,是明示。 汲水縣,繼續在收割中忙碌著,中午時分,三千畝全部收割完畢,一捆捆扎到了縣城之中去。 這時,已經有十個石磨一字排開,都是用驢,百姓歡呼著,將麥倒入,驢拉著,通過碾滾在碾盤上的來回滾動達到碾軋脫殼的目的。 這是用兩塊有一定厚度的扁圓柱形的石頭製成磨扇,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時候,谷物通過磨眼流入磨膛,均勻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從夾縫中流到磨盤上,過羅篩去麩皮等就得到麵粉。 而麩皮也可以當作飼料使用,比如喂豬就不錯。 “傳我命令,下號令,麵粉和麩皮要統計,每石小麥,可出麥粉多少?” “慣例是七成!”薛遠說著。 “六千石麥,就只能出四千石麵粉,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石,這次不能按照戶數來,必須按照人口來,我們有多少人?” “主公,有人口五千八百四十一人。” “那就按照下一半的標準,每人三鬥麵粉,一鬥麩皮下,並且領麵粉時,也領田宅書,等大帥命令一到,就下。” “主公,這剩余的可不多了!”薛遠皺著眉說著。 “以後只要維持軍隊,並且到了下月底,就是稻田成熟了,這可不是六千石了,稻畝產有多少,有四石不?” 王守田隱隱記得地球上有條記錄。 《史記·河渠書》載河東守潘系之言:“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阪下,度可得五千頃。五千頃故盡河需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萬石以上。” 這就是說,灌溉水稻田的平均畝產是四石。 這還不考慮著高產良田。 果然,薛遠一沉吟,就說著:“我觀此田,有之。” “那就對了,稻田總計有三萬畝,可得百萬石,還憂糧食不成?”王守田哈哈笑著的說著。 “是,主公!” “不過,這三千畝麥田無人打攪,這三萬畝稻田,未必就沒有打攪了。”王守田眯著眼,看向遠處:“我當綢繆之。” 這打攪,不但是內,也是外,百萬石,是何等概念? 大帥別看擁有一府一縣,但是實際上收入也未必有這樣多的糧食! 這是由於,在別的府縣,有著地主和豪強,有著官吏盤剝,因此百姓負擔過了五成,但是大帥拿到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而汲水縣除了後面一些地主,在這四萬畝裡,沒有任何地主豪強,官吏也不多,因此直接獲得一半,由此可見王守田現在的經濟實力——可以說凌駕於大帥也不為過。 五十萬石糧食,就算是極辛苦鍛煉的士兵,日食5升,也可養上二萬人! 想到這裡,王守田深刻理解到,當年為什麽屯田於汲水縣的李承業,第二年就能反攻為守,打下川中都,並且還主動將太素縣交給自己(當時自己大喜,認為他忠心耿耿),還有這樣多的人依附,以及造反的本錢——實是糧足兵精啊! 太素縣並非是空白地,自己得了,也只能依慣抽取十分之一賦稅,還惹得百姓怨言,而李承業只要有著汲水縣,就有著推翻自己的本錢! 可惜前世,竟然對這個關鍵不知,以為自己掌握了二府七縣,遠在一縣之上,不想在實力上,多的旗鼓相當! 再怎麽樣有天命,氣運也不是憑空而來,唯有掌握了這帝王之資,李承業一不可收拾——如龍得水。 王守田舒出一口氣,這關鍵也不是立刻想到的,而是今日算到產出,恍然大悟,明白了關鍵。 不過,這五十萬石,自己不能全拿,可以送一半給大帥! 從思考中醒來,這時已經是下午時分,文吏已經將一卷卷文書都疊在了長桌上,忙的滿頭是汗。 而一邊的官吏,將已經磨出的麵粉和麩皮分成二半。 王守田就問著:“授田書可準備完了?” “大人,一千二百十一戶,已經基本準備完畢,就等大人下達命令了。” 王守田滿意的點了點頭,又看了看頂上的雲氣,就這片刻,頂上雲氣又濃了不少! 就在這時,遠處有著騎兵的聲音,一騎先進來,翻身下馬,跪在地上:“報,秘書郎李顯,帶著大帥令喻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