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秘事件簿

张璇衡高中时,他的妹妹在家中惨遭杀害。尸体上,被留下了一张卡片:上面只写有“埋葬者”三个大字、画著被锁链缠绕的棺材图案。 为了能给她报仇,张璇衡发誓要解决掉这桩悬案,查出凶手。复仇的欲望激励他考入刑侦专业,成为了一名侦探。 然而,太久以来,他都没能再追查到有关“埋葬者”的蛛丝马迹。这让他渐渐心灰意冷,觉得一切只是徒劳无功。最终,只想著要在毕业后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事务所。 终于,他如愿以偿,在旧城区偏僻的角落开起了自己的张璇衡侦探事务所。 然而,在此接手的第一个案子,便让他意外听到了“埋葬者”的名字,重新激起了那被埋葬已久的仇恨与希望……

作家 漠然旅者 分類 玄幻 | 141萬字 | 469章
第19章:嫌疑人(大雨二十)
  張璿衡和刑偵局講明了自己的想法,並在接下來獲準為所有懷疑對象打電話詢問。這些對話,將被局裡全程錄音。
  這位偵探所詢問的問題,和警方所問過的完全不同。
  除去那些繞彎子的話不說,對這十四個人問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一個:裝作不經意的套出話來,讓他們說出昨晚和今早分別有沒有看到下大雨。同時邊看氣象圖邊記筆記。
  挨個兒問下來,結束通話的張璿衡心裡差不多有了底。
  根據資料顯示,這十四個人昨晚都聲稱自己沒去找過齊詩雨。他們中除了一人當晚是和女朋友去了小旅館在外過夜,一人在外面網吧包宿外,其他人都或早或晚的回了家。刑偵局的數據顯示,已經對他們的證詞進行過調查:的確,兩人的身份證皆在他們匯報的場所中有昨晚的使用記錄。
  在這個前提下,他們聲稱自己當晚所度過的區域就都被張璿衡在地圖上標記了出來。依照昨晚降雨區的具體分布,他還畫了幾條弧線把雨區隔開:西城區和東城區簡單劃分,弧線中間有一小段距離是切換雨區和非提前降雨區的共存帶。舊城區南部有塊區域比較例外,那裡的共存帶很大。
  按照剛剛的通話結果,張璿衡挨個兒和他們在地圖上的過夜位置做比照。
  其中,有幾個不太記得晚上下沒下雨了,但都能清楚記得早上下雨,嫌疑不大。真正可疑的隻有一個人:他的證詞和事實嚴重不符。
  資料顯示,該名懷疑對象名叫吳紅山。28歲男性,是齊詩雨的前男友。在齊詩雨因過失殺人入獄後與其斷絕聯系,但在她出獄後不久又重新對其展開追求,想要回到她身邊。
  曾經被他殘忍拋棄過的齊詩雨拒絕了他,在那以後吳紅山卻仍然死纏爛打,直到二人最終發生激烈口角,才再也沒有聯系。
  種種跡象都表示,此人具有殺人動機。因愛生恨的情殺,是非常說得通、也較為普遍的。當晚或許他正是以“我想跟你道歉”、“想和你再談談”等原因為借口,騙開了曾經愛過他的女孩的家門,才發生了這場血案。
  張璿衡判定此人極度可疑的關鍵,就在於他說自己昨晚看到下雨了,早上起來時沒看到。
  吳紅山被登記的住址,在舊城區東南側,非常接近那片較大的降雨共存帶。
  根本不在提前降雨的雨區內。
  那麽他明明說了自己一整夜都在家……為什麽還信誓旦旦的保證昨晚看到下雨了?
  除此之外,若是說早上也看到下雨,那麽或許還有點讓他狡辯的余地。
  偏偏在於,他還要說自己在今天早晨沒看到下雨。
  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他要是真的在家,就會說晚上和早上都沒下雨――充其量是因為睡得早等原因無法確定昨晚降雨情況。
  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回答,是因為什麽?
  因為他昨晚去了位於舊城區西北部的齊詩雨家行凶……而那時候是11點左右,正好在雨區范圍內!
  如同之前所推測的,從齊詩雨家消失的,有至少兩樣東西:睡裙和凶器。
  吳紅山行凶後一定是急於處理掉這兩樣東西,並且為此跑出好遠才覺得安全。說不定他徑直向南逃到海崖邊(那是座臨海的山,因為周遭地勢都太高不被算作海岸邊),將證據扔進了海裡才覺得保險――在潛影市,許多嫌疑人都這麽銷毀過證據,從而因為證據不足被釋放。他難免不會抱著僥幸心理進行模仿。
  既然根據經驗推測出他可能會去那座高聳的海崖銷毀證物,那為什麽如此肯定他一定跑了很遠?
  因為想想看吳紅山為什麽會說今早他沒看見雨吧――他如果是就近處理了兩件證物,那麽返回家中所花費的時間肯定不會太多。這樣,就會出現如下的問題。
  分析問題前先進行假設推定:首先,無論凶手是從家直接去了齊詩雨家,還是一路持續跟蹤碰巧趕上下雨,吳紅山都不會感覺有哪裡不自然。
  因為凶手如果在前往齊詩雨家的路上碰到下雨,有兩種可能性。
  A:他進入雨區前,齊詩雨家附近就已經開始下雨。這樣凶手事實上是從沒下雨的區域走入了下雨的區域。
  B:他進入雨區後,齊詩雨家附近才開始下雨。 這樣凶手隻是事先處於提前降雨區內,感覺上隻是很自然的下起雨了。
  無論A情況還是B情況,這兩者對於凶手來說,其實是感覺不到區別的。
  在他的感覺上,都是走著走著就下雨了。生活常識告訴我們,雨區和非雨區的邊界,會有些細雨在,並且越靠近雨區,這種額外降雨便越大。走入雨區的這個過程,隻能被凶手感覺是雨越下越大。
  事實上,也是如此的。昨晚的雨水在氣象報告和電視中對行人的采訪裡都提到,是很快就演變成大雨的。
  那麽仔細分析完吳紅山前往齊詩雨家行凶時的情況,關鍵點就來了。
  地圖上能看到,齊詩雨家在舊城區所處的位置並非處於潛影山區那樣的極端邊界。如果吳紅山逃離犯罪現場後沒跑得很遠,是不可能處理證物後回家過程中沒注意到地表乾濕程度的區別的。
  如果從舊城區西部的雨區跨越到舊城區東部,那麽會在犯罪時如此仔細的凶手是不可能沒注意到自己家這片地根本沒下過雨的跡象的,從而不會混淆局部降雨和停雨的區別。這樣,一旦犯人沒跑出很遠去處理證物,那麽想要製造不在場證明的吳紅山就會告訴張璿衡,他昨晚沒發現外面下雨。
  吳紅山會以為雨在後半夜停了,一定是他在處理凶器和回家過程中產生了雨逐漸在停的錯覺,才會意識不到這是局部降雨。
  這一切又導向他在那海崖毀滅證據的可能性:畢竟根據氣象圖和地圖的對照,能看出海崖的位置非常特殊,正好在雨區和非雨區交加的最南邊。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