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不清了,我拍的历史剧成真了

第25章 老祖宗有大智慧
  這句話一說出口,徹底觸痛了西域各國的神經。
  “大夏人真是瘋了,他們參加了大航海?他們怎麽不說新大陸是他們發現的呢?”
  “高達兩萬人的艦隊,我好像聽到了一個天大的笑話,麥哲倫的艦隊才200多個人,即便是這樣一次航行下來,整艘船上的人非死即傷,2萬多人是怎麽一起避過壞血症的?”
  “兩萬多人,700年前的大明是用航空母艦出海的嗎?”
  “……”
  程衍對於直播間的評論區裡陰陽怪氣的言論充耳不聞。
  而是繼續緩緩的說道
  “相信在座的觀眾心中都有一個疑問,像是我們這樣一個農業文明的國家,是怎麽樣組織起如此規模的遠洋艦隊的。”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是農業文明,西域各國的團隊船員患壞血症的原因,主要就是長時間無法攝入蔬菜中含有的維生素,但是我們的祖先完全不一樣,除了種類豐富的鹹菜之外,我們還熟練掌握了發豆芽的技術。”
  “同時我們的艦船面積之大超乎我們的想象,例如鄭和下西洋時所乘坐的寶船,其甲板面積大致與今天的航空母艦相當,在上面我們甚至開墾了一些菜地出來,用來改善船員的夥食。”
  這句話一經說出口。
  全場的觀眾無不嘩然。
  “跟航空母艦一樣大的海船還是木質結構的,你這麽吹我們可就忍不了了。”
  “在甲板上種菜,這腦洞開的也是夠大的。”
  “……”
  那可是航空母艦,現代的大夏,用了多少年的時間才擁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艦。
  在700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竟然已經打造出了甲板面積與航空母艦相當的海船。
  這下不只是觀眾們,連負責整個節目的工作人員也全都看傻了。
  我們只是單純的想要套個話。
  然後你再順便吹上兩句牛批。
  這節目就算做完了。
  這麽說下去這哪還是歷史節目了,完全就是科幻節目!
  只不過在過了幾分鍾之後。
  很快也有人反應過來。
  “西域各國開始大規模遠洋之後好像也是采用的罐頭蔬菜的方法解決的船員壞死病問題。”
  “其實醃鹹菜完全可以當作一種罐頭蔬菜來對待,這也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呀。”
  很快評論區有幾個了解部分相關知識的觀眾,作出解答之後。
  無數的觀眾開始打開了搜索界面。
  最後眾人心裡都得出了一個結論。
  那就是程衍說的這件事情是完全可行的。
  只是所有人都有點懷疑,木質結構的船是否能造到那麽大。
  鏡頭裡的程衍還在繼續介紹。
  “其實相較於秦朝來說,明朝要浪漫的多,大明的君臣上下,多性情中人,在面對遊牧民族入侵的時候,大明可以喊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口號,這也是定都京城的原因。”
  程衍用自己的語言,將大明初期定都京城的事情一一告知給觀眾。
  所有人都被程衍口中的這個明朝所吸引了。
  “跟清朝比起來,大明完全是另一個極端啊!”
  “如果沒有清朝的話,我感覺大明完全可能避免那百年的屈辱。”
  程衍看了看坐在觀眾席上的朱棣。
  語重心長的說道。
  “明成祖朱棣,其實就像是一個犯了錯誤的孩子,他認為父親對他不公,因此他一生都在努力證明自己,五次親征大漠,臥冰飲雪,給子孫後代開創了一個和平的環境,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朱棣,事實證明他做到了。”
  朱高熾聽著程衍的話,不經意的瞥了一眼,朱棣。
  竟然赫然發現,從來沒有紅過眼的朱棣,此時眼睛裡似乎有眼淚在打轉。
  “爹……”
  朱棣擺了擺手,示意朱高熾閉嘴。
  評論區的觀眾們也紛紛感慨萬千。
  “皇帝終究也是人,朱元璋如果見到自己的兒子,把國家管理得這麽好,也會欣慰的吧。”
  “其實我們有的時候也像極了朱棣,有誰不想得到父母的認可。”
  “我要是朱棣,我肯定也會造反,這也太不公平了!”
  “永樂大帝牛p!”
  “……”
  現在評論區的觀眾們已經全都被程衍帶入了自己的故事之中。
  程衍還是著重講著永樂一朝的事情。
  畢竟朱棣死後沒幾年,朱瞻基就把朱高煦給做成燒烤了,當事人都在,這些事情程衍只能跳過。
  “歷史同樣給了朱棣很高的評價,即便他是通過非正常手段得到了皇位,在他的治理下,海內承平,海晏河清,朱棣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
  良久之後,一旁的主持人也回過神來。
  看著程衍問道。
  “程先生,請問憑您對明朝的了解,您認為在明朝的帝王陵寢中,可能存在什麽樣的防盜設施?”
  程衍的嘴角忍不住微微的抽搐了一下。
  這尼瑪不還是套話!
  評論區的觀眾們似乎也看出了些許的端倪。
  “開始了,開始了,開始套話了!”
  “程編趕緊反應過來啊,官方在套話了!”
  只是這個問題程衍實在是不知道。
  程衍看向了一旁的朱家五子。
  “這個問題,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這幾位朋友可能有一點思路。”
  程衍突然來這麽一下子連主持人都懵了。
  “這幾位朋友?什麽朋友?同夥嗎?”
  “不是之前秦陵發掘的那個老哥呀?我早就看他可疑了!”
  “程編是大腦短路了嗎?怎麽這麽輕松就把同夥給供出來了?”
  “好家夥,看來是一個團夥呀,而且規模不小!”
  “我就知道這麽大的案子一定不是程編一個人能乾的!”
  “……”
  鏡頭順著程衍說的話,對準了一旁的朱棣。
  “請問這位先生,您對明代帝王陵墓有什麽了解,或者是對我們的考古隊有什麽建議嗎?”
  十三陵裡面的情況只有朱家人知道。
  程衍沒有把握,朱棣會不會說出明陵裡面的真實情況。
  畢竟帶別人挖自己家祖墳這個事兒,不是一般人的魄力能夠乾出來的!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