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云台

明主自需贤臣扶,高祖便有三杰助;光武中兴建东汉,多赖云台二十八。如今却是乱世起,三分天下渐成势;莫道年少即无知,天下间自有人才!

作家 无心枫 分類 奇幻 | 186萬字 | 620章
第14章 添柴
  與曹操下達的命令一起到達宛城的,自然是被派來襄助夏侯惇的劉曄和二次回轉的滿寵。對於曹操的命令,夏侯惇等人卻是有些不解。  “這丞相大人的命令,是要讓我等攻打劉備呢,還是固守。若是固守,卻是派了劉曄和滿寵襄助,還免了北運的糧草;若是進攻,卻也沒有明說,而且,雖然不想承認,如今的劉備已經不是以前的劉備了,有了徐庶為其謀劃,卻再也不是隻憑劉關張三人勇力的時候了,若是一旦進攻,這仗打得大發了,會不會影響丞相的大局?”
  夏侯惇等人也只能暗自的揣摩曹操的命令,不過卻是都看著才來的劉曄和滿寵二人。各自打過招呼,分別落座後,位於上首的夏侯惇自是先開口。
  “子揚先生,卻是辛苦了,自官渡之戰後,先生卻是一直修養於許都,某家卻是少有拜會,不想如今,丞相大人卻是委派先生來此地相助,這下子卻是要多多仰仗先生之謀了!”夏侯惇卻是對劉曄溫言道。
  劉曄卻是立起身子,作揖道:“將軍客氣了,既是同朝為官,又同處這要衝之地,不才自當盡心謀劃,以報丞相!”
  “呵呵,子揚自是大才!想必一路上對丞相之命和當下宛城的局面有所估計,可否先說說?”
  “曄在來宛城的途中,也與滿寵將軍多有探討,卻都不敢遽下定論,只因是對新野劉備處知之不多,竊聞劉備佔領了上庸,其情勢如何,不知將軍是否已哨探清楚?”
  夏侯惇卻是抬眼看向李典,李典繼道:“自去年以來,新野劉備處卻是變化甚大,據哨探回報,到如今新野城也有近萬精兵,卻又甲具齊備,糧草甚足。加之劉備假仁假義,慣會收買人心,新野及其附近區域,我軍卻是滲透不易,其具體情況不甚明了,不過近聞劉備又拜得一名副軍師,道是複姓諸葛,單名一個亮字。”
  “且不說那軍師情況,無名之輩,縱是有才,也無所謂。新野是這般,而那上庸卻又是如何,曼成將軍可有介紹?”劉曄繼續問道。
  “上庸城,乃是關羽坐鎮,近來也是於流民中大肆征兵,雖多為新兵,據推測,其病數當不少於五千,而且看樣子錢糧也是頗足。不過奇怪的是,劉備軍佔領上庸的事情,於荊襄間卻是甚少得聞!”
  “雖說這當下劉備軍數不過萬余,然以我之見,卻不可小視,”於禁謹慎道,“關羽、張飛二人均是萬人敵!而那徐庶也非浪得虛名之人!”
  “文則之言也是穩妥之見,當日劉備以三千弱旅即能敗我,雖說是有某家輕敵的緣故,但也可為我等前車之鑒!”夏侯惇倒也有些見識的。
  “適才聽聞,曼成說道,荊襄之地甚少人聽聞劉備已佔據上庸之事,這倒是有些意思,不知子揚先生覺得如何?”卻是滿寵插口道。
  “以曄料想,劉備雖是托身於劉表帳下,然而那劉表卻也對劉備甚為顧忌,不然當初怎麽讓劉備屯兵前日之新野小縣,也隻給了三千羸弱之兵。劉備卻也有些本事,整治新野到如今的地步,然其勢大並非只有我等不喜,想必那襄陽城內的劉表已是坐不安穩了。既然如此,劉備和劉表之間自是不如面上那般和睦!”
  “著啊,事實必是如先生所言!這樣一來,那劉備免不了會焦頭爛額!”夏侯惇撫掌而笑道。
  “除此之外,我等或可派人去荊州,荊州人士中,必有不滿劉備者,以天子丞相之名義聯合這些人,或可在劉備的身後,造些麻煩!”
  “當然,
這些都不過是些輔助,最終還要靠我大軍征伐!不過尊丞相意,此刻卻還不到南下平定江南之時,即便如此,雖不能派大軍征討,派出輕騎騷擾新野之地,讓劉備軍民不得安然,也能牽扯其精力,不能任由劉備的勢力發展。以上卻是劉曄之建言,請將軍思之!”  “子揚先生,太過客氣了,丞相大人派先生來,自是讓先生出謀劃策,我等武夫自當以計行事即可!”
  “寵雖不才,願領命暗使荊州,行聯合之事!”滿寵於此外事一道,在座幾人卻是以他為先。
  夏侯惇倒也不廢話,稍作思考,便同意了滿寵的要求。隨後,自是分派諸人,按照劉曄的謀劃行事,李典掌哨探,做散布流言之事,離間二劉。於禁治兵嚴謹,自然被委以驅兵騷擾新野之責。
  不日間,宛城南門外一處不引人注意的密林處,一隻白鴿撲棱棱振翅高飛,南向而去,隨之,一個人影閃過,消失在林木森森的陰影中。
  新野府衙中,正坐著劉備與徐庶,諸葛亮,還有一人正是糜竺,卻是剛從新野的雲漢分棧趕過來。糜竺當中而立,開言道:
  “主公,適才臣下得到消息,卻是從宛城傳來,道那夏侯惇聞之我軍佔領上庸之事,而欲對我軍行不軌之事,如今宛城中不僅有夏侯惇,李典,於禁還有曹操才派遣過來的劉曄和滿寵二人!”糜竺言談間自是將收到的情報,詳細道出,且神情間卻是帶有幾分憂色,
  聞言,劉備的臉上雖無甚變化,只不過眉目之間還是皺了些,反觀一旁的徐庶和諸葛亮,卻依舊微笑,端坐於席上。卻見徐庶笑言道:
  “主公,卻應無憂,不論是那夏侯惇意欲何為,以眼下我軍的情勢,卻是進退兩相宜,若是其起大兵來攻,卻是給孔明出山的一件賀禮!呵呵!”徐庶的話語中,卻是透著些豪邁和自信。
  “呵呵,主公,元直之言乃是笑談,不過以亮所料,夏侯惇自是不會領兵來犯,曹操北方尚未平定,以曹操的智慧,定不會作出兩面為敵之事。加之子仲方才之語,小打小鬧,卻是惹人笑!”
  “二位軍師之言,自是正理,然備非是為夏侯惇而發愁,備所慮者,乃是襄陽城中之事!”劉備稍歇,續道,“自備投托於荊州,景升兄卻也是善待我等,雖有不肖之輩屢屢從中挑事,卻不過是徒勞無功。”
  “今有那滿寵欲於荊襄之間,裡外勾結,備自是不忿,卻擔心景升兄為臣下居心叵測者所乘。”
  “主公真乃仁人也!或許亮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亮之見,主公雖有善心,但恐不為人所知,甚至為人所懼!劉表自是垂垂老矣,其自是不如從前之賢明果敢, 而劉表之二子均非守成之人,加之蔡瑁等鼠目寸光之輩向是與主公有隙,為漢室計,為主公大業計,不如趁此機,待蔡瑁等人與滿寵兩相勾結,有所動作時,我軍暗度漢江,以上庸例,據有荊州!”
  “哎,使不得,軍師此言卻著實使不得!”劉備卻是連連搖頭,“備素稱仁義,豈能為此不仁不義之事,且景升尚在,兄弟相親相善之恩尚存,備於荊襄間也無一惠於百姓,軍師此計卻是不妥!”
  “既如此,主公欲與劉表繼續相善,我等卻不能直接建言於劉表,卻隻好使人拜托大公子劉琦於其間調和之!不知主公之意?”徐庶建言道。
  “就以元直之言!”劉備頷首。
  徐庶卻是續道:“向日,鄧瀚與劉琦有舊,還請主公能將此事交與子浩,由他入襄陽,或可收全效!”
  “元直此言甚善,子仲,這就去飛鴿傳書與上庸,將方才言及之事通知雲長,讓子浩將手上的事情,先放一放,速去襄陽城!”劉備吩咐道。
  “是,主公,不才這就去辦!”糜竺領命,反身而去。
  “哎,多日不見子浩,卻甚是想念,睹物思人,多虧了子浩獻此飛鴿傳書之法,我軍卻是上行下效甚速啊!”劉備對著一旁的徐庶和諸葛亮道,三人卻是相視一笑。
  信鴿忙碌,轉眼而至上庸。關羽接信,自是連忙召鄧瀚於府中,將劉備的指令告知,鄧瀚便隨即接令,這便要準備前往襄陽城。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