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云台

明主自需贤臣扶,高祖便有三杰助;光武中兴建东汉,多赖云台二十八。如今却是乱世起,三分天下渐成势;莫道年少即无知,天下间自有人才!

作家 无心枫 分類 奇幻 | 186萬字 | 620章
第8章 宗亲
  話說鄧瀚的前生所處的時代,大家多是獨生子女,而父母輩雖也有些兄弟,可是那時侯的親戚也不外是叔伯兄弟,娘舅妯娌之屬,卻不像這個時候,不僅有直系的親人,還有不管你身處何地,只要是家譜上有點關系的也要算在九族之內,卻是有些天涯若比鄰,打聽一下都是親戚的意思。  就像劉備與劉焉這兩位,一位乃是中山靖王之後,一位是魯恭王之後,原本就是相隔不知多遠的兩個人,一查族譜,卻攀上了叔侄親,至於劉表與劉備接納卻也是兄弟之義。
  而鄧瀚論起宗族家譜的話,那也是有著煊赫的歷史,老祖宗卻是可以上溯到鄧禹這位雲台二十八將中最為有功於大漢之人,而雲台二十八將卻都是輔佐了光武帝,成就大汗中興的人。
  鄧禹者,南陽新野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首,號為二十八星宿中的角木蛟,由於其所立功甚大,光武帝對待這些功臣又甚是優渥,鄧氏一族卻也成為了大漢中最為顯赫的家族之一,自鄧氏中興後累世寵貴,凡侯29人,公2人,大將軍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
  而聞名於後人的一個詞牌名,沁園春名中的沁園也是漢明帝之女中沁水公主,嫁給鄧禹之孫後於封地沁水所建一處莊園,叫做沁水公主園,簡稱沁園而得來的。
  可是盛極必衰,乃是至理,到漢安帝時卻是家族不幸,繼而為保宗族血脈,卻是將家族中人不斷的外遷,而鄧瀚一族卻也是在那時遷至章陵郡的,從而繁衍至今,
  待得鄧瀚問清楚那自稱為鄧謝氏的婦人,自是知道,這位不僅是同姓,卻還是同族同宗,況且鄧瀚這一枝算起來也不過是分家而已,論起身份來或許還及不上這位自新野流落至此的那謝姓婦人。
  既然亦然了解了這些情況,鄧瀚卻也不敢將她們母子兩個繼續的留在這裡,若不然,他卻是會落得個不好的名聲,對同宗不親,對婦孺不仁。大丈夫,講究一個齊家治國平天下,他既然對家都這麽冷血,何以對主忠。
  既然鄧瀚有了家事,陸遜和陸績卻是先做告辭了。
  在上庸城中,鄧瀚卻是沒有自己專有的住處,不過每次來到這裡,他倒是可以住在雲漢貨棧的分店內。對於這對母子,鄧瀚卻也不能像對自己那麽隨便,自是派人先是在附近的地方租了一個小院子,又幫著在流民中找了幾個老實可靠的人整飭一番後派去照顧這對母子。
  將她們安置妥當了,鄧瀚卻是來到了城守府中,面見關羽。雖然說關羽自是善軍略,可是如今的他倒也不必親力親為了,有了關平,周倉等的協助,自然讓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將養身體,更讀春秋,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些前途問題。
  大堂內,端坐上首的關羽卻是滿臉的威嚴,開口道:“不知子浩前來,可有何要事?”
  “將軍安好,瀚此來也是有些事情,想要向將軍建言。”
  “哦,是何等樣事,能讓子浩親來?”
  “乃是有關流民之事,上庸城已在我軍的治下,以主公和我軍的仁義之名,自然也能引來眾多的流民至此,可是以在下觀之,在新野城,我軍對於流民自是準備讓那裡的人都耕者有其田,可是在這裡可不成,新野城四周較為平坦,耕地自多,況當初我軍力不足,人手也少,自然不需要多少的糧食為我軍儲備,故而對於流入新野的流民,
我主自是為其等提供器具,讓這些人能夠安居,而在上庸城,此城四周,卻是山地居多,不可能有足夠的田地讓人耕種。另外在當初的新野城,由於多年來的戰爭影響,新野之地的良田耕地卻多是無主之地了,我軍自可順手佔之,而分派給流民耕種,而在上庸這裡,佔城雖稍有波瀾,而作為上庸這裡最大的地主申氏一族也被控制在手,可是即便這樣,這裡附近的田地也實屬有限,不能學新野一般,那樣招徠流民。”  “既如子浩所言,卻是該如何操作?”關羽卻是熟讀春秋,可是上面的君子大義中,卻是沒有告知他該怎麽處理這些細小的事情。
  “將軍自是見多識廣,想必聽過曹操那邊有軍屯之說!”鄧瀚自是言道。
  “某雖不曾得知其詳情,然於曹軍中也是多有耳聞,許是曹操糧少而兵多,加之中原幾經戰亂,也有頗多荒地,自是圈地而擇軍將領士兵,實行屯兵,既可作軍隊的後備力量,也可作種糧之人。”
  “正是如此,其實我軍在這裡也可實行軍屯,不過考慮到流民和我軍的比例,以及我軍的制度,瀚卻是想如此這般行事:
  我軍的軍屯不和曹操一樣,我軍卻是要將流民等按照戶口來編排,將這些流民編排後,在其中抽丁當兵,而被抽中當兵的農戶中,自是可減免一定的賦稅,而被抽了丁的戶口,卻是可以分領一定的土地來耕種。曹操是讓軍士來當種田人,而我們的種田人都是出過丁的家戶,每家每戶的農田賦稅還可以與士兵直接掛鉤,或可以前秦時,秦法為依據,重軍功,重農桑之事。
  另外瀚還以為以上庸城,雖無眾多的良田,可是這裡畢竟易守難攻,或可在這裡成立些軍工之所,研究些神兵利器,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流民中自由些鐵匠或是其他的能工巧匠,若能得其為我所用,保障其後顧之憂,自能為我軍征戰時提供助力。
  至於行商,以我軍之目下的局面,卻也應該多多支持才是。商人如流水,溝通上下,加上其能遊走四方,自然是消息靈便,也可為我軍帶來便宜。而這些流民卻也多是來此於中原之地,我軍也可選擇其中機靈又有忠義者,調教一番或可讓其淺返中原之地,於其中溝通消息,甚或操作那裡的物品流向,為我軍效力。”
  “不知子浩何以能想到這些事情,今日所聞卻是尚未鑒於任何一處書籍,子浩何以知之?”關羽自不是蠢笨之人,可是鄧瀚所說的卻是稍有涉及到經濟戰,信息戰的范疇,雖然孫子早就說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可是能做到者,有幾人與?
  聞得關羽的問話,鄧瀚卻是只能告知,都是自己琢磨而得,關羽卻是立即吩咐身邊眾人,嚴加的保密。關羽雖然傲,可是他多是傲上而不欺下,對有才之人卻也是多有佩服。
  與鄧瀚一番言談,倒是讓他看到了今後征戰的另一個方面,待鄧瀚告辭,他卻是立刻給新野的劉備寫信,隨後不待劉備的回信,卻是先將鄧瀚的建言中,可立即實施著,著手準備。
  離開了城守府,鄧瀚一時之間卻是無事,那日的流民聚集地一遊,讓他頗有些感慨,回到雲漢分店,卻是看見陸遜和陸績兩個人正在和一個孩子說著話,而那孩子自然就是那鄧謝氏之子,這麽天來,鄧瀚卻是還不知道他的名字,不過這個孩子,自他母親身體康復之後,卻是幾乎天天來此店鋪裡幫著乾些力所能及的活,盡管他還只是個七八歲的孩子樣,說話也很是結巴,可是當店裡的人阻著他,不讓他乾活,怕他累著的時候,卻總是說道,做人要知恩圖報。每當這時候,鄧瀚其實都想說一句話,“大家都看到了吧,我這可不是雇傭童工啊!”
  “小鄧子, 你不用每天都來吧!”陸績卻是將那孩子領到一邊,笑著問道。
  “呵呵,大,大叔,反正,我,我也沒事,娘說,她,也,也不用我,照,照顧,便讓我出來這裡!”(結巴今後會改,所以不想湊字數了,大概就是那個感覺,想試的話,可別過了度啊!)
  陸遜和陸績自是已經看到了鄧瀚回來了,“子浩,卻是好福氣,領到了一個免費的苦力!”自是身為長輩的陸績能調侃人。
  鄧瀚卻不過是笑了笑,對著那孩子道:“這些天也是瞎忙,到讓你還幫了店裡不少的忙,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啊?”
  “會您的話,我以前沒什麽名字,父親死的早,老家是新野,可是之前有一隊人在那邊總是抓人,要往北邊送,母親整日裡帶著我四處跑,我總是說話結結巴巴的,不過大家見我總是哎,哎的不停,所以,叫我鄧艾,不過母親卻也沒有說什麽!”
  “鄧艾麽,”陸遜聽到這個叫法,卻是眼睛一轉,“君子萬年,卻是福祿艾之!卻也是個好名字!”
  “呵呵,小鄧子,是個有福氣的,旁人的嬉笑倒給了你個好名字,我們也就這麽一說,回去和你母親說說,鄧艾,就叫鄧艾,你看好不好?”陸績說道。
  “君子自有德,福祿自知,既有福祿,也當善養之,艾之,而後可得萬年矣!”鄧瀚想到歷史上鄧艾的結局不免開言道,既然今世有緣,自是要讓這緣分善始善終啊!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