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大孙儿没有宫中的锦衣玉食,还能自己想出办法找到来钱途径,自己算是老怀大慰了……不过这事毕竟有违制度,不行啊。 不过朱元璋这么一说,朱云却是轻轻一笑, “差不多得了,老朱……你也是商贾,难道不知这北方的豪强,南方的士族,一个个的整私盐就没停过?” 朱云竟然知道这些情况……朱元璋就沉默了。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自己这些年杀戮的确很重,但……手底下这些人,搞起事情来,一个个的胆子也是真的大。 而私盐,正是朝中这些大员们收受贿赂之后,给他们贿赂的人最爱搞的来钱途径之一。 但盐却毕竟不同常物,这贩盐首先是朝廷的重大财政来源,用兵的军费什么之类的不少都得从里边出。 而第二,盐也是一种不能落到士族豪门手里的东西,一旦脱离朝廷控制……这些人势必第一时间降价倾销,然后第二时间垄断了就开始坐地起价。 这百姓怎么顶得住?到时候他们不但要坐地起价,只怕品质也要大幅降低。盐这东西,本就是分杂质多寡而有 高低之论的。 朱元璋面露忧色,朱云却是立刻笑了。 “老朱,咱这盐也跟朝廷的不一样……按村民所说,完全是两种东西,那自然也不算……” 朱云淡然无所谓,主要原因还是朱云算准了……这河东路,是北面抗击胡人的第一线,天生战乱不止,贫困却很轻松,私盐许多时候不但不会被禁止,而且朝廷反而会鼓励百姓就地想办法。 朱元璋本想说些什么,不过眨眼间也想到了这是河东路,与其他地方不同,私盐的确是不能多管…… 不过朱云所说的“和朝廷的盐是两回事”,这就让朱元璋不由好奇了。如果这真是这样,那朝廷的确是连名义上也不好管了……不过什么盐这么神奇? 见朱元璋面露疑惑之色,朱云呵呵一笑,招手唤来身后的侍女小霜,“取些盐来。” 不一会…… 朱元璋和蓝玉,徐达跟汤和,众人一看朱云手中的盐罐,顿时纷纷露出吃惊之色—— “这是……盐???” 一瞬间四个硕大的问号就从朱元璋等人头顶冒了出来。 原因无他,这盐也太白了! 真正的纯白如雪一般…… 而这么白的盐,下一刻……朱元璋等人就想到了,这盐的雪白程度简直让人无法相信这特么是盐。 “小郎君,这……这是盐吗??” 朱元璋只觉得难以置信! 接着却见朱云淡淡一笑,“这还真是……不信,你们尝尝不就知道了?” 朱元璋半信半疑……接着真的伸出手指,尝了尝朱云罐子中的盐…… 这一尝朱元璋就懵逼了。 这盐之咸味也太鲜了。 寻常之盐……寻常之盐朱元璋老早就不吃了,但是……即便是宫中的贡盐,也分明不如这盐! 这盐之中,竟是没有丝毫半分的苦涩之味! “这……这盐小郎君是怎么弄出来的?” 朱元璋一尝之下,大为吃惊! “小郎君,这盐产量如何?成本几何?” “成本一斤五十文左右吧……” 朱云随口如实一说,接着,却又感叹了一下, “可惜许多技术条件不支持,不然 ……哼。” 朱云哼这一声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五十文钱在古代能买对应数量大饼子了。 而在现代,一斤装的一包盐,那才两块钱……完全是高下立判。 朱云很不满意! 但他这一说……朱元璋整个人就直接露出了骇然之色。 身后暴躁的徐达,冷静的汤和,还有纯粹来看外甥孙的蓝玉,这三人也同时露出骇然之色。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张了张口。 ……接着似乎觉得不妥,甚至还专门起身。 退开几步,对着朱云端端正正行了一礼! “还请小郎君,示下这制盐之法!” …… 朱元璋本来,是在思索什么时候正式的给一道政令出来,准许河东路的百姓自己搞盐贩盐,结果看到了朱云这盐真相…… 再一品尝。 那一瞬间,河东路这点鸡毛蒜皮消失在朱元璋脑海里。 而此刻朱元璋脑海里就只剩下了一件事。 这盐简直特么的逆天了! 而如果仅仅的品质极高也就算了,关键这价 格…… 就更离谱了,成本才五十文…… 这不是开玩笑吗?这品质…… 若是大明官方能用上此制盐之法,那民心简直就不用说了。而现在正是朱元璋要肃正朝政的时候,天下就没有比民心更重要的东西了。 想着想着,朱元璋甚至忍不住脱口而出,“若朝廷能得此制盐法,来日整个大明,百姓都收益啊!” 朱元璋无比激动。 不过他这一激动,朱云却是笑了。 “就给百姓吃?百姓吃的起么……这盐成本低,但品质这么高,售价可不低……” “这……” 朱元璋一听这话有点尴尬,好歹你小子也是咱孙子,对待百姓这个态度是否有点…… 不过正当朱元璋才寻思怎么措辞,朱云接着又笑道,“朝廷真要用这制盐之法,那用处可比给百姓改善饮食大多了。现在我这盐,村里拿出去售价是一斤一两,朝廷……那完全可以涨价到二十两啊!” “啊?!” 朱元璋懵逼了。 一斤盐才十两,卖二十两银子是什么神仙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