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子说完这些话,一些人还在懵逼的时候,有两个人的脸色,是非常难看的。一个是贾思明。他自己的儿子还在狱中,现在这事还没有捅到陛下这里。在这种朝堂多事的情况下,如果把他儿子的事情拿出来,可想而知,会得到皇上怎样的严惩。另外一人就是杨蓄。说来也算是倒霉,自己见那外族,真的只是有交易而已。偏偏后来不久,便发生了王振一家,勾结匈奴叛国一事。现在要是把他的事情拿出来,那可真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两人也都算是老江湖了,太子这么说,怎能不明白他什么意思。几乎是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就站了出来。“陛下,老臣以为,太子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地方上又不止是一个官员,既然主官不在,那就副官暂时顶上嘛。”“如果说仅仅走了一两个月,地方上就开始麻烦频出,也恰恰说明,主管官员,做的都是表面功夫,不足以堪当大任。”且不说贾思明讲的有没有道理。但在他的话一说完,许多大臣们全都傻眼了。谁不知道,他是杨文渊的心腹,他突然冒出来,替太子讲话,疯了吧?脑子里进水了?杨文渊更甚。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贾思明,满脸的不可置信。而更让他意外的是,紧跟着,就是他的弟弟杨蓄。“皇上,微臣也以为,太子所言有理。”“其实这事没那么复杂,陛下把这些官员召入京中,只要罪状一出,十有八九,官员便能够不打自招了。”“此外,特使前去,恐怕也用不了太久。如果地方官员涉事,其他人脱都怕脱不开,又怎么会包庇呢?”刘启心中暗笑,这杨蓄说的可真是太好了。几家欢喜几家愁。此时,杨文渊身后的大臣们,可就没有刘启这般的好心情了。如果说,贾思明忽然站出来,可能是他老糊涂了,也可能是他不明就里。杨蓄是谁?他可是杨大人的亲弟弟啊。其中之缘故,他怎能不明白。他现在这种做法,简直叫人心中费解。杨文渊瞪着眼睛,气的是浑身发颤。期间,多次向杨蓄使眼神,可这个家伙,就跟没看见似的。见状,刘启决定趁势而为。“父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若是这些蛀虫不拔,何以给我大庆的百姓一个交代,又何以,对得起那些在外,驻守边关的将士们?”有关系吗?说实话,没啥太大的关系。但刘启这么一说,就立马有上心的武官觉得。嗯,太子说的对,这些个蛀虫,他们天天吃香喝辣,我们武官在外拼死拼活的,凭啥?“陛下,末将也以为,杨大人说的有道理,不!是杨蓄大人说的有道理。”.....紧跟着,又有一些憨直的武官,也都愤慨的表示,这些地方官员,一定要带回京都彻查。同比之下,现在的人数上,依旧是杨文渊这边居多。但这并不重要,对皇帝而言,只要是不同的声音就够了。“好了,你们的建议朕都听到了。”“丞相大人所说,确实在理,但为了我大庆之社稷,朕绝对不会允许,有任何的蛀虫存在。”“朕思虑在三,还是以为太子,以及贾大人,跟杨蓄大人所言更为在理,所以,朕决定,还是将那些涉事的官员,都召入京都,就这么定了。”这便是不同声音的效果。从现在开始,皇帝便不是独断专行了,而是听取了臣子某位的建议,所以才这么做的。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那就是臣子的错,皇帝错了吗?皇帝当然是没有错的。“陛下英明!”随着刘启的带头,一众拥护的大臣们,纷纷附和。杨文渊气的牙根都痒痒,可此时大势所趋,接下来就算是说再多,也没有什么用了。“臣等遵从陛下的决定!”一时间,刚刚还有不同建议的人,此时却全都站在了太子的一边。这就是势,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这就完了吗?当然没有!当大殿终于安静下来后,刘启忽然上前。“父皇,既然段家一事,从儿臣这里而起,后续还有没有事情,儿臣情愿亲自进行调查!”从段荫薄被格去了官职以后,段家就基本上没什么作为了。虽然还有一些段家的人,在一些官位上任职,但也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官而已。因此,当刘启这么说之后,并没有一个大臣提出任何的反对建议。再者而言,现在的段家,就是一个浑身带刺的草人,谁都想避之不及,谁还会主动的粘上去,除非是脑子里出了问题。庆帝也是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同意了刘启的请求。“诸位大臣,今日可还有其他的事情?”安静了几秒钟,谁也没有说一句话。这一次的朝会,实在是太戏剧性了。原本的计划,现在除了是让太子,近期征战匈奴体外,其他的几乎是完全都没有达成。最让众人心里难受的是,没有达成也就罢了。现在反倒是他们,惹了一堆的麻烦,而且,这其中,还似乎有了立场不坚定的人出现。现在,就算是用偷鸡不成蚀把米来形容,似乎都不能够表述出来,此次朝会的损失。此时,杨文渊低着头,斜眼看着刘启。那个昔日任人摆布的他,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的影子,换来的,是一个又有城府,又有谋略的太子爷。心里悔啊,要是早知道的话,还不如就让大皇子刘玄,一直坐着太子之位好了。从今日的表现来看,刘玄的心机以及手段,根本就跟刘启,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但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杨文渊恶狠狠的深吸一口气。刘启,你别得意,等到你出兵的那一刻,就是你退下太子之位之时!呼!走出未央宫,看着头顶湛蓝的天空,刘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没过多时,双眼一眯,向着宫外的一处方向望去。这一刻,虽然不长,但感觉上真是等的太久太久了!段参,等着,本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