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施主在我佛神像下,忏悔一夜方可离开……” 说罢,他将杵着的金禅杖在地面重重敲了下去。 “淦……” 禅杖与地面碰撞,发出一阵骇人的杂音。 jk女月见状心中一喜。 好啊,太好了! 这该死的混蛋,干脆一直关在觉心寺忏悔才好! “博哥,要不我们还是走吧?” 陈佳成有些不看好陈博。 这老和尚一把年纪,又浸淫佛学经典半生,造诣肯定早已登堂入室。 可博哥才十八岁,你让他打个人还行。 论佛?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李源和其他小伙伴也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希望陈博不要意气用事。 但陈博要是不意气用事,那他还是陈博么? “干嘛要走,趁着今天有空,小爷就教教这群秃驴,啥才叫真正的佛学!” 秃驴们一听不乐意了:“嚯!好大的口气!” 胖和尚觉能冒着关禁闭的风险,继续开口道:“还比不比了?不敢比下次就老实点。” “比,怎么不比?” 沈初然拉着陈博:“比啥比呀,你懂禅语么?”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陈博笑了笑,还是向老和尚一行人走去。 他一向不打无准备的仗! 在来之前,陈博已经观察过游戏世界的各类典籍。 发现很多道统虽然存在。 但某些著名且经典的经文,却在无尽的岁月与战乱中消失不见。 既然如此,那不用白不用。 陈博悄无声息将记忆胶囊咽下,并在记忆中寻找起来。 …… 须臾后。 菩提树下,陈博和方丈空明学佛陀对目而坐。 菩提树,又称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的大乔木植物。 传说千年前佛陀在此树下顿悟,因而得名,又称作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佛家圣树。 此时太阳以下山,夜幕降临。 众游客围绕在菩提树下,观摩这场不对等的论佛。 其主要意图,还是想通过陈博得到方丈的见解。 方丈空明看向陈博,指向手边圣树试探道:“敢问施主,既然说略懂佛法,那便一定知晓菩提树为何物?” “当然,佛陀顿悟树。” “没错,就是佛陀顿悟树,老衲熟读经文,曾以菩提作一小诗,施主可否与老衲探讨一二?” “你说说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空明说这句诗时,神情难掩的颇为自得。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侵淫佛学半生,这四句诗是他平生集大成者。 看似简洁明了,却蕴含大道至简的佛法,便是少林当代方丈也颇为赞赏,称意境深远佛法高深。 达到了三四层楼那么高的境界! 现场一些研究佛学的智者,在听到这句诗后,纷纷露出惊叹与赞赏的神色。 “牛逼啊,大师不愧是大师!” “太厉害了……听大师一言我茅塞顿开!” “不理解,这话啥意思啊?” “大师将佛学比作菩提树,将众生的心比作明镜,一言道出了佛学的本质,就是清澈、干净、无尘、无埃……” “我擦,大师我悟了!!” “小伙子你还是向大师道歉吧,以空明大师的这等心境,想必也不会为难于你!” 有人认为自己顿悟,眼前一亮。 有人则劝陈博放弃论佛,并应该向大师道歉。 然而陈博此时却呆住了! 其原因并不是有所顿悟,而是讶异与惊诧。 这首短诗,不正是出自《菩提谒》的谒语吗!? 陈博笑了笑,对空明方丈摇头道:“大师,你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