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鹏以神童之名,轻松通过了院试、乡试。 甚至成为陕西乡试的解元。 这样的成绩,放在十四岁这个年龄上。 足以光宗耀祖! 也难怪会被宣扬的满京师都知道。 在苏鹏的记忆中,洪武二十一年,大出风头的考生,不应该是他。 而是年满十八岁的谢缙! 谢缙是明初名臣,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 还主修编纂《永乐大典》! 是真正的神童才子。 可如今有了苏鹏,十八岁的解元就明显不如十四岁的解元有话题度了。 如今文官们都等着苏鹏再次超长发挥。 只要他通过了会试被录取,接下来就是殿试。 十四岁的年龄,外加温润如玉的相貌。 保不齐,会被老朱点个探花,成就一桩洪武朝的美谈。 这简直是皆大欢喜,多方满意的事情。 只是现在,有了系统的苏鹏,要开始作死了! 只见毛笔字写的跟狗爬一样的苏鹏,拿起了笔。 开始在卷子上,刷刷刷写了起来。 ………………………… 考试结束,出了考场。 苏鹏就看见了自己的书童苏七在贡院门口东张西望。 “少爷!少爷您终于出来了!” 苏鹏点点头,把被褥都递给苏七。 “少爷,你考的怎么样啊?老爷已经安排人,要办流水席了!” 听到苏七的话,苏鹏呵呵一笑。 “区区会试,有什么难的?我必然高中!” 苏七闻言,笑的眼睛都看不见了。 “老爷说了,咱们老家讲究个喜事大操大办!这要是在陕西老家,肯定全村都要过来大吃三天三夜。不过如今是在京师,也就只能请街坊邻居吃吃流水席了,怕是不那么热闹。” 两人抬脚,穿过喧闹的人群,朝着秦淮河边走。 苏鹏边走边道:“那你可想错了,只要爹开流水席,咱家绝对比秦淮河的楼子还热闹。” 苏七赶紧呸呸呸了两声。 “呸呸呸!少爷您这话说的,哪有把自己家跟楼子比较的?再说了,这里是京师,天子脚下,百姓富足,谁还眼馋别人的酒席啊?” 苏鹏摇头,感叹苏家果然是有钱的土地主。 连家里的下人,都这么不通世事。 京师虽然是天子脚下,但洪武年间,大多数百姓都尚不能温饱呢! 有冤大头办流水席,这便宜不占是王八蛋! 真以为朱皇帝这个皇帝,当的很称职吗? 京师除了繁华之地,甚至还有衣不蔽体的百姓。 只是文官粉饰太平,掩盖真相罢了。 如此说来,自己在试卷中所说,也不算冤枉了朱元璋! 二人走着,便到了秦淮河边的一处宅院。 院子极大,独门独户。 只是门楣不高,显然主人的身份一般。 苏鹏一进门,就见一个肉球朝他扑了过来。 年过半百的苏老爷,哭嚎着抱着苏鹏。 “我儿回来了!我儿光宗耀祖啊!” 苏鹏被苏老爷抱住,勒的都快踹不过气了。 半晌才挣脱出来,道:“爹啊!说了多少次了,少吃点,多运动,你看看你,胖的都没人样了!” 苏老爷一巴掌拍在苏鹏头上。 大声道:“小崽子胡说八道什么呢?没见你爹这几天担心你,都瘦了吗?” 苏七也在一旁帮腔道:“是呢是呢,老爷担心少爷,如今一顿只才吃三个肘子,当真是食欲不佳。” 苏鹏一脸无语,三个肘子,还食欲不佳…… 苏老爷却不管这些,拉着苏鹏问东问西。 想确定苏鹏考的怎么样! “我的文采爹不知道吗?肯定没问题。” 苏老爷啃着肘子,满嘴油光,一脸餍足地靠在椅子上。 浑身都散发着傲气。 “那是,也不看看你是谁的儿子!你八岁就通晓古今,那念起书来,就跟生而知之一样。” “我在县学给你请的先生,都说教不了你,直呼神童呢!” “说到底还是老子的底子好,你才能这么聪明。” 说着说着,苏老爷放下肘子,叹了口气。 “唉,要是你娘看见你现在的样子,不知道有多高兴,可惜啊……” 说着,一双胖手抹了抹眼泪。 拉着苏鹏道:“走,去给你娘上柱香!” 苏家一片热闹祥和。 贡院中,正在誊抄试卷的官员,却在看到苏鹏的卷子时,倒抽了一口凉气。 他的手都在发抖,额头上的冷汗也沁了出来。 左右看了看同僚,见大家都在埋头誊写,无人注意自己。 誊卷官便低下头,再次看了看卷子。 看完之后,仍然心头狂跳! 试卷已经进行了糊名,誊卷官也不知道这大逆不道的卷子是谁的。 只能一咬牙一狠心,照猫画虎,全部誊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