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朱允坟,朱元璋很满意朱棣表现了。 “大姨父,你这多少有点臭不要脸了!”萧峰笑着说道。 “嘿,小兔崽子,没大没小!” “三杨出现,老大功劳占七成。”朱棣说的很诚恳。 永乐年间,朱高炽监国时间太长了。 “萧峰,和咱说说!”朱元璋对着三个最强组合很感兴趣。 这些人在洪武平行世界也有,了解一下回去可以重用。 “杨士奇、杨荣、杨溥..”萧峰指了指,“三人各有特点,时人称,杨士奇有相才,杨荣有相业,杨溥有相度。”“看来三人以杨士奇为首啊!”朱元璋喃喃自语。 “他是内阁首辅,草根出身,才气逼人,但是两次科举都没有考上。” “他也是大明为数不多的,非科举出身的内阁大臣! 朱元璋打断萧峰,“他没有考上,是怎么被发现的。 “说起来和朱允收有关系。”萧峰说道:“大姨父驾崩,继位不久的朱允蚊为表你的功德,便召集全天下的饱学之士,入朝编纂《明太祖实录》,杨士奇便在应征之列,这一年他33岁。” “之后就被老爷子和太子爷发现了,太子爷开始重用杨士奇,杨士奇也是永乐时期铁杆太子党,不仅仅杨士奇,其他两人也是太子党。 “好,高炽眼光也很好,随咱! 朱棣和萧峰都有点无语了。 朱棣心说,这和自己便宜老爹八竿子打不着啊! “杨士奇擅长行政管理,在三杨之中,杨士奇的特点就是擅长处理政务,而且非常体恤百姓。 “老爷子登基之后,杨士奇是最早进入内阁的大臣之一,朱高炽好不容易当上太子之后,他也是东宫最早的官署之一,太孙朱瞻基登基之后,杨士奇更是内阁首辅。 “杨士奇精通人情世故,说话艺术,经历性格截然不同的四个皇帝,都能够恩宠不减,这就很吓人了。 封建王朝很多时候讲究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却是四朝元老。 “杨士奇作为内阁首辅,其宽厚待人,有度量,善于团结同僚,为群臣起了表率,让朝臣关系,相对简单,少了很多明争暗斗。 “杨士奇,这个人咱记住了!”朱元璋看向朱棣,“回头让高炽把这个资料给咱,咱派锦衣卫去找他。 “大姨父,你这样会吓到他的. “爹,你就不用操心了,这些大哥肯定也想到了。”朱棣指了指,“大哥都在记录,回去肯定会找杨士奇的。”朱元璋点点头,“这是大才,不能浪费啊!” “杨士奇虽然没有考上进士,但是博览群书,文采出众,青少年时期又曾游历各地,见识广博。 “所以,他是永乐、宣德时期的笔杆子,当时皇帝发布政令的官方文书,大多是出自他手。” “老爷子和太子爷时期的官方史书,《太宗实录》和《仁宗实录》,也都是他主持修订的。” 朱元璋看杨士奇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治世的大才啊! “杨士奇旁边的是杨荣,他擅长谋略,是老爷子靖难之役结束的时候发现的。 朱棣率军进入南京城,春风得意,骑马往皇宫走去。 一个青年人拦在了朱棣的马前。 那青年人问朱棣:您是先去拜祭太祖皇帝的陵墓,还是先继位? 朱棣一惊,他刚刚打赢靖难,居然得意过头,忘了自己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 如果攻破南京城之后,不去拜祭朱元璋,反而直接登基,岂不是坐实了“乱臣贼子”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