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七八天,就是除夕之夜。 每到年底,朝廷各个部门特别繁忙,每个人恨不能多长出一双手来。 说白了,当下官员是严重不足。 这不,徐钦刚接到吏部通告,让他去接管通政司,任少使。 少使就是副司长。 他姥姥的,这算什么玩意儿? 嫌咱东宫詹事府里清闲? 那是小爷办事效率高。 看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官场职场都一个样,叫鞭打快牛。 躺平摸鱼混日子最好。 “詹事府不但是东宫事务,还要为朝廷议政论事,是陛下的御用…内阁,本人没有精力再涉及其它,请退回去吧。” 徐钦气不打一处来。 他拒绝在调任文书上签字,也就是不愿意到任。 少使是从三品衔。 怎么,升官了还不愿意干? 碰了一鼻子灰的吏部主簿,一脸懵逼。 可他又不便发作,只好灰头土脸地回去复命。 一个时辰之后,吏部尚书蹇义亲自登门。 他是徐钦的职场老师,只好客气地请他进来喝茶。 天官说出一大堆道理,唾沫横飞,说的是口干舌燥。 见徐钦还是不情不愿的样子,他最后竟掏出了杀手锏-皇帝手谕。 姜还是老的辣啊。 蹇义估计这事在徐钦那里不好办,他脑筋急转弯,来之前先去请了上谕。 这下徐钦撞到南墙,没辙了。 “老师,要晚辈兼顾也成,得把文渊阁七个才子借给我用。” 徐钦想到了解缙,杨士奇这帮才子,纸上谈兵他们还是非常在行。 小爷我先当一个廉价的‘内阁首辅’过把瘾。 “哎哟贤侄哦,这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文渊阁就设在太子麾下,而你又是东宫少詹事,跟太子打个招呼,比通过吏部办理手续,来得方便。” 这倒也是。 徐钦听罢点头称是,“那好吧老师,晚辈硬着头皮顶上去试一试。” 他伸了伸舌头,扮了个鬼脸。 蹇义哭笑不得,用手指了指桀傲不驯的徐钦,起身离去。 徐钦送到门口,恭送他上轿离开。 第二天早上,他如约来到皇外城,吏部大院隔壁的通政司衙门。 刚进衙门官房,一名四旬年岁的官员,已在那等待。 “下官吴用,通政司右参议,拜见少使大人。” 吴用? 应该不是水泊梁山上的‘智多星’吴用吧? 徐钦多看了他一眼,发现此人不是那种机灵鬼。 见吴用手里抱着一本厚厚的花名册,当即笑道: “吴参议坐吧,咱们坐下来慢慢聊。” 待两人落座,徐钦毫不掩饰地说道: “本人初次到通政司,尚不知司里状况,你先跟本少使说说,咱们通政司究竟有多少属官,具体负责哪些政务?” 吴用闻言一愣,心里暗忖: 难道说这位大名鼎鼎的徐公子,还是只官场菜鸟? 天官不是说这位豪门少年可了不得,天才少年,世间少有。 吴用心里虽有疑惑,但脸上却丝毫不敢显露。 只见他堆满笑容,站直身子躬身道: “回少使大人的话,通政司乃太祖高皇帝所立,他老人家说政务如水,意在常通,上传下达,成为政务中枢。” “尤其是裁撤中书省之后,朝廷也就没了丞相,通政司成了朝廷中枢,事务繁忙。” 是的,都说老朱是个老农民,没什么文化。 他搞的这套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皇权等措施,绝对称之为无师自通。 他裁撤丞相,搞出个通政司衙门,成为朝廷各部门之间的总调度室,分水池。 也就是皇帝的综合事务办公室。 小爷我从太子办公室副主任,调至皇帝办公室副主任,特么的都是副职。 我拿的是一个副职薪水,干的却是两个正职的活。 而且还是担责掉脑袋的买卖。 我亏大发了。 不等吴用说完,徐钦打断道: “那你便说说,咱们司具体负责些啥?” 吴用点头,“最主要的就是奏疏,上传下达和分派。” “……” 吴用嘀嘀咕咕一顿述职,徐钦听得头皮发麻。 娘的,通政司的工作职能,就像后世的快速配送中心。 这个年过下来哦,小爷我要累得散架趴下。 想到这里,徐钦不由得倒吸一口气。 说到底,这事还得怪朱重八。 本来朝廷有个丞相,就是来调理阴阳,典领百官的差使。 朝堂内外政务,大大小小,都要先经过丞相这一级,上传下达,纲举目张。 可老朱疑心病特重,就想着皇权独大,于是就废除了中书省,直接以皇帝之尊,兼任宰相,直面六部。 今后天下事无大小,皆要上呈天子。 这样一来,就需要一个衙门替老朱做初步整理,传达圣命。 毫无疑问,这个职责就落在了通政司头上。 而通政司可以看作是皇帝的大秘。 六部都是各管一摊,哪怕强如蹇义和夏原吉,都只能负责本部事宜。 解缙,杨士奇,杨荣等人,目前已全部转入《永乐大典》的纂修工作。 太学堂,军学堂的基建项目才刚启动,人员招聘进展不快。 朱元璋特么的像打了鸡血似的,精神特别棒,每天坚持上早朝,还亲自批奏折。 六十八岁还能让妃子捣鼓出一个公主,当重孙来养。 朱老四可就没有他爹的旺盛精力,不久以后就会设立文渊阁。 文渊阁就是内阁的前身。 事实上内阁的设立,慢慢占了通政司的权职。 再往后,朱棣连政务都懒得处理,他热衷于亲征,至死不渝。 就这样,内阁权柄也是越来越大。 等到明代中期,整个内阁包括首辅大人,内阁大学士等,那是一统江湖。 吏部尚书等六部都要对大学士俯首帖耳。 只是这些年内阁还没有设立,司礼监尚处在“宦官不得干政”的阶段。 由此看来,通政司就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大秘。 自己这个通政少使,的确算是重用了! 现在,把解缙和三杨等弄到手下,神不知鬼不觉成立文渊阁,让他们忙活算了,自己也能轻松一点。 吴用尚不知徐钦心里在盘算些什么,只是继续介绍道: “禀少使,咱们通政司有通政主使,少使,下设左右通政,又有左右参议,另外还有抄录,誊写等官员若干,大小九品以上就有三十几位。” 徐钦听罢点了点头,询问道: “对了,我听说通政司主使跑路了,现在又是天官挂名,可那些左右通政,左参议呢?” “他们都去哪儿了?” 是啊,徐钦这才醒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