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天天给它们洗澡,把它们洗的干干净净的,白得像天上的两团云。gugeyuedu.com” 大山温柔地看了两眼在地上打着滚的小宝贝,似是同意了。 把大山和猴哥送走,钱亦绣就抱着两朵白云玩。现在有了下人,许多事都不用她做了。小姑姑也轻闲下来,去了左厢房看小娘亲做绣活。 自从家里人多了,程月又不愿意去外面绣花。钱亦绣就让魏氏来把小屋窗前的桌子挪到屋中央,把绣架摆在小窗下。又把窗户和门大打开,保持通风。 钱亦绣发觉小姑姑或许也为自己那双粗糙的手不好意思,羡慕地看着小娘亲上下翻飞的纤纤玉手,却把自己的手攥得紧紧的交叉着藏在腋下。 钱亦绣的心有些隐隐地痛。小姑姑为这个家、为自己和小哥哥,六岁起就开始带孩子、做饭、洗衣、下地、砍柴,什么活都干,弄得手粗糙得像个老妇。自己舍不得花一文钱,还知道给小兄妹买馒头和糖人…… 本来上次去县城想给她买香脂,可因为买人事件没顾上。 见吴氏又要去二柳镇买吃食了,钱亦绣便闹着一起去。吴氏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去一趟镇上,那么多人帮她家盖房子,每天要吃很多东西。 吴氏经不起她的缠,也就点头同意了。除了上次陪着小哥哥恶作剧报小仇,这还是第二次去镇上。钱亦绣怀里揣着全部的私房钱——三个银锞子,很是有些小兴奋。 二柳镇不大,通共只有三条街,一条是正对镇大门的大街,这里两旁大多是铺面。还有一条街是四方村民们摆摊的地方,另一条街就是贩子长年在这里摆摊的地方。 今天不逢集,镇上的人不多。先陪着吴氏买了一块板油、一斤猪肉、一副猪肺、四块豆腐、二十斤糙米,还有一些调料。 吴氏买完了自己要买的东西,钱亦绣就拉着她进了镇上唯一一家卖小饰品的铺子。这家铺子都是从省城或是县城进货,东西比那些贩子卖的好得多。 也不听吴氏的劝阻和唠叨,给小娘亲和小姑姑一人买了一把雕花小木梳子,一人一小盒桃花香脂,又单买了一个小铜镜给姑姑。这个时代也有玻璃镜子,只是高昂的价钱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本来还要给吴氏买香脂,吴氏坚决不同意,也只得作罢。 ☆、第一百一十三章 娇养 那几样东西就花了近六钱银子,钱亦绣的私房钱只剩下二十六文钱。 钱亦绣没理一路念叨的吴氏,回家把东西送给小娘亲和小姑姑,两人都高兴地说着“好漂亮,谢谢”之类的话。特别是小姑姑,第一次拿着这些女孩子的奢侈东西,高兴的小脸红扑扑的。 吴氏劝钱满霞道,“这木梳子和小铜镜精巧又好看,现在用可惜了,留着以后当嫁妆。” 钱亦绣表示坚决不同意,翘着小嘴说,“姑姑的嫁妆应该爷和奶置办,我买的是给姑姑现在用的。” 吴氏拿这个孙女没折,敲了她的头一下便出去了。 钱亦绣屁颠颠地跟着小姑姑回了她的小屋,巴巴地看着小姑姑对镜梳妆,把头发打散再重新梳好,还簪了两朵不舍得带的黄色娟花,再把香脂擦在脸上,真真是人如花娇。 钱亦绣抿着嘴直乐,这才是小姑娘该做的事嘛。闺女要娇养,爷奶没有娇养小姑姑,自己就创造条件把她养得娇娇的,美美的。 看看自己的小娘亲,都傻得不知道自己姓啥,穷得穿麻袋片一样的衣裳了,还知道时时对镜理妆,把自己收拾得美美的。当然,她刚来钱家时不算,之前的那段时间不知道小娘亲遇到了什么,竟然搞得那样狼狈,傻得那么厉害。 其实,原来小姑姑也收拾得利索。就是少了些小女儿的娇态。 钱满霞见侄女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不觉红了脸,用食指点了点她的前额,嗔道,“小鬼头,看啥呀?” 钱亦绣得意地呵呵笑道,“我的姑姑长得可真俊。” 钱满霞红着脸瞪了她一眼。 最后。钱亦绣又提醒她护手也同样重要。香脂不仅要擦脸,更要擦手。她现在的首要务是,护手。护手,还是护手。 小姑姑不愿意,说,“那么好的香脂。擦手多可惜。” 为了让小姑姑重视护手工作,钱亦绣又吓唬她道。“只有把手护娇嫩了,以后到了婆家,人家才会觉得你在娘家受疼爱。不然,让人家觉得连娘家人都不疼你。他们还会把你放在心上吗?” 钱满霞又红着脸瞪了她一眼,骂道,“小鬼头。心眼子比山上的石头还之。” 说是这样说,还是用食指从小木盒里粘了一点香脂出来擦在手上。 堂屋里。吴氏跟钱三贵小声埋怨着孙女乱花钱,用银子买香脂的事。 钱三贵想想闺女,愧疚不已。小小年纪就当大人用,从来不叫苦不叫累,从来都是一脸笑咪咪的样子。或许正因为她这样,自己就从来没有多为她想想。 自己愧疚婆娘,思念儿子,心疼孙子,怜惜孙女,却独独很少顾及这个懂事又勤快的闺女。 这个闺女已经十二岁,在家也呆不了几年了,是该让她娇养着享享娘家的福才对。 便劝吴氏说,“绣儿做的对,是咱们疏忽闺女了。这些事本来是当父母应该做的,却让她个小人儿做了去……” 吴氏是秀才的闺女,年少时也曾向往“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缠着娘亲给她买香脂买胭脂。但十几年苦难的生活把她的性子搓磨得粗糙而钢直,根本没想过女儿家的心思。 听丈夫这么说,再想想自己当闺女时的惬意和舒心,吴氏便也觉得对不起闺女来。心里又开始盘算给闺女置办嫁妆的事。 钱满霞在擦香脂护手的同时,也不跟程月学绣活了,而是改由跟着钱晓雨学。 因为她发现钱晓雨做的绣活也极好,还会讲解,告诉她什么针该怎么绣,什么针法适合绣什么,绣线怎么搭配好看等等。 原来钱晓雨在京城也是当副小姐养着的,还专门跟着绣娘学了绣活。虽然远没有程月绣得好,但是比吴氏、钱满蝶这些乡下人绣得好的多。 而且,钱晓雨给她梳的头型好看,衣裳一经她的搭配,也好看多了。又能跟她讲许多京城的趣闻。 之后,钱满蝶也经常来跟钱晓雨学绣活。 吴氏看着高兴,就让钱晓雨少做些事,多教姑娘们绣花。几个女孩无事就在枣树下绣花,有时候还咬耳朵说悄悄话,不时传来银铃般清脆的笑声,欢快而美好。 豆蔻之年是女孩们最美好的时候,有心跳的悸动,蓬勃的朝气,初绽时的绚丽……只可惜,对古代女孩来说,这么美好舒心的日子太短暂了。不久的将来,稚气还未全脱的她们就会嫁为人妇,在婆家小心冀冀地生活,孝顺公婆,相夫教子。 做为小屁孩的钱亦绣知道自己跟她们有代沟,不忍去破坏画面改变画风,只在一边乐呵呵地看着,而没有参与进去。 钱亦绣也就是那天奢侈了一把,因为手头没有多少零花钱了。吴氏因为一下子花了那么多钱又开始把钱捏得紧紧的,根本要不过来。 她天天盼着大山和猴哥有所崭获,可它们天天是一无所获。她失望地劝着猴哥,也劝着自己,“无事,来日方长,继续努力。” 这天,吴氏坐着黄铁赶的牛车去县城还借崔掌柜和张仲昆的银子,同时又给张老太太和崔掌柜各带了二十个蛋糕。竟然又得到了两个荷包,一个是梁公子赏的,一个是张老太太赏的,崔掌柜又送了钱亦锦两刀纸。 晚上,王良来了,他才从省城回来,也带来了宋公子赏的一个荷包。 同时王良还暗示,宋老太太也喜欢这种蛋糕,说是松软甜糯,适合牙齿不好的老年人吃。 这三个荷包都是四个二钱的银锞子,钱亦绣跳腿耍赖也没讨要到一个。哪怕钱三贵帮着说情,吴氏也坚决不给,说她拿银子专挑没用的东西买。 钱亦绣郁闷了一会儿就撂开了,程月却难过了好一阵。她对钱亦绣说,“绣儿不难过,娘快把双鸭戏水绣好了,卖了银子让婆婆给绣儿。” 这之后,凡是王管事父子要进省城了,都会提前几天来打招呼,吴氏便会做些醪糟和蛋糕带过去。当然,也会得到一些回报,有时候是几个银锞子,有时候是两包糖果或者几朵头花什么的。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雨 钱亦绣还不知道的是,王管事婆娘知道这醪糟和蛋糕如此讨主子喜欢,便跟王管事父子商量,能不能把方子要到手,他们既能自己做出来孝敬主子,说不定还能凭着这个开家店挣钱。 王管事听了觉得不错,说道,“好,下次他们来了咱就要,量他们也不敢不给。” 王良劝道,“爹,娘,儿子觉得这法子不妥。若是他家只跟咱们一家相熟还好说,问题是,他们跟保和堂张家,还有雾溪茶楼的崔掌柜关系都十分要好。况且,大少爷和表少爷也十分看重他家的两个孩子。咱们强要了这个方子,若是被主子知道了,反倒不美。说不定还会说咱们欺压百姓,坏了主子的名声。爹也知道,老太爷和远在京城的大老爷有多看重府里的名声……” 王管事一想,对啊,现在钱家不止能通过自己跟府里搭上线,还有张家和崔掌柜那两条线,大少爷和表少爷每年也都会从京里来省城。他们本来让自己罩着这家人,若是知道自己欺压他家,肯定会怪罪。便作了罢。 他婆娘还有些不愤,骂道,“那泥腿子蠢得紧,咱们帮了他家那么多忙,他们也该主动把方子给咱们啊,没有一点眼力价。” 王管事嗤道,“他们可不蠢,特别是那两个小娃,贼精。你看看他们攀的那些人,别说乡下的泥腿子。就是咱们,也不见得能攀得那么好。” 王管事婆娘听了,才不甘地绝了某些想法。 时间一下滑到了八月十七日,房子和院墙终于建好了。马上快到农忙了,这些人都赶着把房子建完,好忙活自家的农活。 钱家三房的伙食开得好,顿顿都有肉。糙米饭和二米面(白面、玉米面混合的面)馒头管够吃。这些人也就更加使足了劲干活。 而大院子里的荒草和土坡都没平,反正以后要挖塘。之后,黄铁和钱华又在大院子里垒了个猪圈和鸡窝。搭个牛棚,还开了一小片菜地 钱老太见这一家下人没闲着,也就不再骂吴氏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由于这次不算给自家建房。就没特意请客。只在完工这天晚上,请建房的人好好吃一顿。因为买地汪里正帮了忙,便把他们父子也请来了。 钱满川和钱满河要去山上摘霞草没来帮工,只钱大贵和钱二贵来了。但晚上吃饭的时候还是把他们兄弟也叫来喝酒。他们来的时候,当然又多了钱亦多这个小尾巴。 钱三贵准备吃饱喝足后。就给他们发工钱。这些人一共做了十六天活,每人一百六十文。 钱三贵和钱亦锦陪着做活的人在大院子里面吃,钱老太和三房的妇人孩子在旧院子吃。钱老太如今一大半的时间都会来三房吃饭。享受一把下人站在身后服侍的殊遇。 其实,平时钱亦绣他们吃饭都不愿意让魏氏和钱晓雨服侍。但老太太却愿意享受这个过程。所以,只要老太太来了,魏氏母女都会站在她后面殷勤服侍,让老太太开心不已。 这顿饭还没吃完,外面便下起了小雨。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唐氏还冒雨来了。 唐氏很想上桌子吃饭,眼珠一直盯着饭桌说,“哟,三叔家的日子可真是好过了,一桌子的大肉……啧啧,你们几个能吃完嘛,现在天儿热,吃不完放坏了可白瞎了。” 吴氏几人装作没听懂她的话,随她怎么说,没请她坐下吃饭,甚至连客句气话都没有,只顾吃自己的。 唐氏气的直翻白眼。她那副猴吃的德性让钱老太羞愤难当,直后悔咋给二儿娶了这么个不知羞的馋婆娘。 唐氏的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自己坐上桌去吃。在一旁找个凳子坐下,说道,“我当家的天天在这边忙,地里的活计都是我在做。哎哟,累死个人。我当家的还说亲戚帮忙,不要工钱。我就跟他说了,即使你不要,三叔也不好意思不给……” 原来是为这事。 吴氏这才抬起头来说,“二嫂放心,我当家的说了,亲兄弟明算帐,工钱不会少二伯一文的。” 钱老太再也忍不住了,气得骂道,“我家二贵是多忠厚的人啊,咋偏娶了个你这样拎不清的蠢婆娘。为那一百多文钱就来说这个,把亲戚情份都丢没了。真是气死我了。” 之前钱大贵和钱二贵商量过,帮兄弟的忙,不要工钱。钱老太也知道这事,她也觉得最好不要。如今三房起来了,关系搞好了也可以拉巴拉巴兄弟侄子。 可这唐氏丢人现眼拉后腿,跑这里来说这个。 最终工钱还是给了他们,虽然钱家兄弟表示不要,但钱三贵还是把“亲兄弟明算帐”那套说辞拿出来,硬给了他们。 把人送走后,钱华一家和黄铁就冒着小雨搬去了隔壁住。 小院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这样最好,自家有私密空间,有事了叫一声那边的人就过来了。 只是,不知为何,到了晚上大山和猴哥还没有回来。 大家都回了自己的屋子。小正太又在油灯下苦读,小娘亲坐在床上发呆。 钱亦绣坐在小凳子上听着窗外的雨声,雨虽然不大,但打在瓦片上树叶上也有啪啪的响声。奔奔和跳跳没等到娘亲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