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城,东宫。 已有二十二岁的离朝太子姜轩,正苦笑着看着坐在对面的亲叔,他从小在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下。 对在外开疆拓土的武王姜昊十分崇拜。 近些时日,常常请武王过来,给他讲述征战的故事,草原人如何如何凶悍……诸如此类。 常放声大笑。 对于皇帝之位,其父姜王死时,曾留下口谕,有意将王位传给武王。 太子姜轩并未有什么不满,他知道自己过于仁善,不适合执掌这种位置。 “叔父,登基之事,乃母亲强行所为,吾并未有这般想法。” “无碍,这位置其实孤也不想要。” 武王靠在殿柱上,右手拿着蚕豆,一颗颗丢进嘴里。 “继承已经拥有的,还不如孤去打下偌大的江山!” 这是他的真实想法。 武国早已今非昔比,与离朝疆域相比,已经不分伯仲,且民风彪悍,军伍之风盛行,粮食等物资从不缺乏。 因为与草原征战的缘故,武国牛羊也泛滥成灾,极为富裕。 但是他的想法注定无法被其他人理解。 甚至怀疑。 因为这不合理,作为继承帝位声望最高之人,虽有“望之不似人君”等风评,可支持者也多啊。 居住在皇城,武王便是想要与皇后多多交流,阐明立场,可惜那娘们一心扑在权利上。 连他也不见。 若是老实点,让大侄子继承帝位,武王也不会说什么,甚至全力支持,可这摆明想当摄政太后,他就不爽了。 姜氏的天下,岂能让一周姓女子夺去? “姜轩,你放心继位,纷乱由孤去处理。” 姜轩自是信的,在他眼中世上就没有武王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还是忍不住道。 “叔父,能否放过母亲。” 看着大侄子期冀的眼神,武王没有办法,无奈道。 “唉……便依你。” “且去随礼官学***大典的礼仪,这段日子,孤便不过来了。” “是!” 姜轩一鞠到底,对叔父的敬佩更浓郁了许多。 京都内。 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吴宣,终于把到脉门,于武学一道再次精进,只不过单纯是技法上的突破。 龙虎真意越发接近极限,而最后这道门槛,离的越近修炼速度便越慢,哪怕是10点的武道天资也不能让他一瞬间跨过这道天堑。 他清楚,距离蜕变已经不远了。 这日。 从老管家手里递过来一封信函。 其虽不爽吴宣的做派,大是大非还是能分清的,低声道。 “神武军来的。” 吴宣神情一肃,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习武练功,等的就是今天。 虽然他的忠心有待考证,但愿出一份力完全是真心实意的,赚取声望只是顺带,场面越大他越兴奋。 信函不出所料,来自李裕。 上面的内容不多,急召他回营等待安排。 “武王有布置了。” 心中得出这个结论,吴宣带上行李,骑上飞燕马迅速出城。 一个时辰便赶到京畿郊外的军营。 与他离开时相比,附近多了更多的军营,黑压压一片,根本望不到尽头。 见到他回来,李裕也是松了口气。 按照武王的安排,接下来的计划非常需要宗师级高手,吴宣年龄虽然不大,但武力可不低,潜力堪称军中第一,这点毋庸置疑。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各路诸侯入京,之前跟随他们过来的边军部队,比如周玄光、陈芝豹、白如山等人,具离开了军营,前往皇城之中听从神谙皇后的安排。 这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你回来了就好,城里玩的怎么样?” 吴宣笑了笑。 “大开眼界,只能说不愧是京都,比岐山城繁华多了,大王可有安排?” “你跟我来。” 吴宣默默跟在身后,没一会儿功夫,二人便进了一间颇大的军帐,此时,里面已经站满了人。 总计二十二个人,有十一个吴宣都见过,之前平野原斗将曾打过照面,都是神武军的顶尖大将,亦是宗师级高手。 算上李裕和吴宣,共二十四人。 “不影响神武军的情况下,诸位便是大王身边最强大的一批力量。” 言下之意,还有更多高手精通领兵之道,轻易无法离开,但二十四名宗师级高手,已经是非常恐怖的一股力量了。 “大王有令,明日进京,代替太子殿下身边的护卫队,直到登基结束为止。” 防备有人刺杀? 吴宣有点疑惑,且并不觉得会这样,因为各路诸侯还需要一个名义,杀死太子没什么卵用,反而会激怒真正的保王派。 同归于尽这么做倒没什么问题。 显然在场的不止吴宣一人这么觉得,很快就有先锋大将提问。 李裕却瞪了对方一眼。 “不该问的别问,听从大王安排即可。” “是卑职僭越了,李统领莫怪。” “算了,明日卯时营口集合。” “遵命!” 待领命的将领先后退去,吴宣看向李裕,嘴巴动了动,还是没问出来。 李裕倒看透了他的心思。 摇摇头说道。 “防备的不是诸侯,而是其他皇子。” 吴宣一愣。 “这样么……” “混乱是阶梯,阴谋家能够掌握开启的时刻,却无法决定终止之刻。” “血战一旦爆发,最终结果会如何谁也无法判断,甚至彻底引爆所有隐患。” 李裕唏嘘不已的说着大道理,这是武王的原话,他搬运过来说教一下小老弟,胸膛挺起的弧度更高了几分。 “多谢李大哥指点。” “无碍,大王看重你,我也看好你,真希望吴老弟能跟着我们去西北大草原逛逛,那里才是武者的战场!” “会有机会的。” “那确实。” 说着,李裕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估摸着想起了什么趣事。 “你且回去休息吧,那李师师还在等你呢。” “呃……” 说起这个,吴宣有点后悔,过了欲望勃发的那个点后,他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更别谈婚嫁之事了。 收回又不可能,只能先这么过着。 美人虽美,却也蚀骨啊! 翌日,众人披甲进京,神谙皇后已晋升为神谙太后,在她的一手操办下,黄道吉日选定十分迅速。 仅五日后,便是新帝登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