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官场:巡海夜叉

【单女主,官场沉浮,适合全家观看】韩春雷重生3次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在前3次的基础上,开启第4次的人生路。时代背景为85大裁军时期,150万的正规部队转业地方。本书就讲述其中一支渔政队伍的故事。全架空世界观,所有的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称,各种事件都是编的。

第13章 债务危机
    “报告!”一个声音在韩春雷的办公室外响起。

    进来的是一个女生,也是徐立横的5个大学生之一,而且是一个女生,名叫姚霞。学的图书馆管理,虽然国内没那么多大型图书馆去给他们管,不过用来处理渔政局,日常的建档,记录等等工作,也算专业对口。

    “新的工作流程和后台管理流程整理好了。”姚霞递上一摞文书。

    “好!”韩春雷拿着说道:“叫上全部业务人员,咱直接开练!”

    “什么?”姚霞有点诧异的说道:“您不先看看?”

    “呵呵。”韩春雷一笑说道:“实兵演练一下更能看出问题。”

    于是在他们在院子里,模拟渔民们来办事的流程。然后后台如何登记信息,存档。以及有事之后,如何调档查阅,如何归纳汇总。

    姚霞在实兵演练之中,又完善了几张过程之中的表格内容。

    还针对之前几天办公的过程之中遇见的问题,进行了完善和改进。

    韩春雷一直奉行,落在纸上的必须落实在实际操作中才算数的原则。

    盯着大家把每个过程都反复推演。

    可是海鲜市场的批文还没下来,废品回收站的批文居然是先到了。

    甚至说徐立横还没打招呼,疏通环节,市里一看有人要这个正好出手。

    可是等韩春雷接手时候才知道,感情这个废品回收站藏着雷呢!

    当时改革初期,一些经营不下去的厂,便开始将设备卖废品,用来发职工工资。当然这里也有人起初是信誓旦旦的接手工厂,结果依然无法扭亏,索性把工厂设备卖废品中饱私囊的人。

    所以这边回收站的很多资金,因为涉案被冻结,再加上前几任回收站的站长,利用废品这事没有客观标准,上下其手,盗卖国有资产。

    也有前任市里领导为了提干,将一些烂账挂在回收站名下。所以废品回收站被冻结资金19万余元,背负债务27万元,账上现金仅仅不足3万。

    “我去!我说怎么没人要呢……”韩春雷了解情况之后,这眉头皱的整个脸都跟个沙皮狗一样了。

    原则上来说,这个废品回收站早就已经破产倒闭了,只是当时并没有国有企业破产的先例,以及缺乏相关配套的执行办法,所以这个废品回收站等于是一个僵尸企业。

    而一听有新任主管领导到任回收站,债主们纷纷上门讨债来了。

    “列位!”韩春雷作揖陪笑的对着一群债主好言相劝道:“我这现在确实没有钱。你们要是真把我这个企业逼死了,那你们的钱也都打了水漂了。”

    “哼!那我不管,之前来都没人,好不容易有人了,必须讨个说法!”

    “对!至少得给我们个说法。”

    “列位!列位!”韩春雷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说道:“要不这么着,这钱呢,当我和你们借的。我按照银行利息的两倍,给各位每年算利息如何?”

    “这个利息倒是核算的,那本金呢?”

    韩春雷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一拍桌子说道:“怎么着?给你们脸啦?”

    众位债主一下都被他吓一跳。

    韩春雷一把扯开衣服,露出以前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疤。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韩春雷一下蹦上桌子喊道:“你们再废话,这个官老子不当了,你们连利息都别想拿!老子想解决问题。你们想逼死老子啊?”

    邹茂也带几个战士,一起脱了上衣,露出一身腱子肉和伤疤。摆出来一副,你敢要钱我就敢拼命,你敢不接受我们的方案,我就敢拼命。

    总之就是,只有这一个方案,其他的一切要求,老子们都是和你们拼啦!

    他们这一身疤亮出来,属实给债主都吓住了。尤其债主们不知道这伙人之前干嘛的,都以为遇上了旧社会的青红帮呢。

    众位债主一看,哎,之前的主任,前脚来后脚走,他们连面都没见过。好不容易来一个说要还钱的,真给他逼走了,也的确是不合适。

    虽然银行利息也不高,不过2倍利息的话,就当存款了,似乎也不亏。

    于是就在韩春雷的软硬兼施之下,纷纷同意了,第一年只算利息,第2年开始分期偿还本金的三分之一,第3年还清全部本息的方案。

    终于给债主都应付走了。

    邹茂担忧的问道:“第3年就能还上啦?”

    说实话,韩春雷心里也没底,但是眼下权宜之计只能先这么应付。

    “把机修班叫过来!”韩春雷目前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等机修班过来了,韩春雷给他们下任务:“把这里,还能用的不管是机械,还是零件,都给我挑出来!”

    其实很多机器因为一些进口零件无法购买而报废,但是其他零件都还能用。

    韩春雷准备利用这些资源,先形成生产力,制造点产品去卖钱,有了收入既可以还债,又可以逐步产品升级,实现他变废为宝,改造船只的计划。

    赵义他们几个原来的职工也被韩春雷派出去,搞市场调查,看看市面上缺什么。

    能把这边的旧机器卖出去是最好,卖不出去的话,看看市面有什么好卖,他们这边能简单加工一下就做出来的。

    所以经过了2个月,零星的卖出几台旧机器啊,机修班他们用这些旧设备,加工一些脸盆,水杯卖一卖,勉强能解决废品回收站的员工工资和一些日常消耗了。

    但是对于庞大的债务,还是看不到一点希望。

    韩春雷明白,靠这些零敲碎打的活儿,能维持住开销,稳住阵脚还远远不够。必须干点大活,挣大钱。

    而他们渔政局本身管理范围内,很多渔民的渔船也是面临超期使用。于是韩春雷索性通过渔政局的窗口,发布修船啊,零部件批发之类的广告。

    另外又申请注册了一个修船厂。

    厂址就在他们原本的维修码头,连同后面的空地。

    毕竟未来改装船的话,也是需要由简入难,先帮渔民修渔船,逐步开始积累技术力量。

    就在第3个月的时候,他们翻新了一艘搁浅的渔船,然后卖了3万元,才算是看见了一点点还清债务的曙光。

    这天,韩春雷突然接到徐立横的电话,于是又火急火燎的赶去机关单位。

    一进门韩春雷就催促着问道:“海鲜市场怎么还没批下来啊?我这边都火烧屁股了。”

    徐立横也是叹口气说道:“市里的手续比较慢,你知道吗?你那个市场要几十个部门过审,要盖108个公章呢!能快的了吗?”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