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倒斗行里,把原本对立的两方或者多方的这种暂时性合作叫作“打天秤”也有人叫做“大天秤”! 其中的意思就是秤杆子两头表面看似等斤对两,实则虚实难辨,轻重难猜。 打天秤,秤到最后就看哪方的秤砣先落地了! 其实不管哪方的秤砣先落地,一般都落得个两败俱伤! 这根本就是在赌!拿命赌! 我跟阿鹏也在赌! ——就例如2001年的时候,北派里有个姓王的把头,叫了七个行里的高手一起打天秤。 去阿拉善沙漠里寻找西夏王宫旧址黑水城,最后在黑水遗迹当中只找到一尊玛瑙石佛造像。 这尊佛跟普通的佛像大不一样,没有明确的开脸和雕凿,只有一个佛像轮廓。 正所谓佛法无形无相不生不灭,这尊佛就是曾经供奉在西夏高台寺的国宝——玛瑙无相佛! 最后七个人为了争夺西夏国宝无相佛,打翻天秤,死的死伤的伤,玛瑙无相佛最终落在了公家手里! 其原因就是这次打天秤原本就是公家设计的收网行动,这人七个人里面有卧底! 不过王把头有能耐,看苗头不对就跑进沙漠深处离里去了,现在还是生死未卜! 肖老三说开棺他的动作很麻利,两下三下扯掉云纹流苏棺材罩,用手里的家伙事就撬起了棺材盖! 这时候我也才看清楚,原来肖老三手里拿的东西根本不是撬棍。 而是一柄生了绿绣的青铜合金的青铜矛。 这东西也不知道肖老三从哪弄来的,他手里拿的应该只是整个矛的尖头部分,这而尖头巨大无比,又长又憨好似一柄青铜剑! 看撬棺材的动作,就能看出肖老三是个老手,他动作十分熟练,几乎都不用人插手,棺材撬开以后也是他自己推开的! 可想而知肖老三,肖家三虎都不是善茬! 阿鹏率先说话“哎!开了!” 姚玉溪紧随其后:“你们闻见了吗?棺材里好像还有股木头香味儿呢?” 棺盖一开的确从里面飘出来一股味道,好像是一种檀香的味儿。 我吸了吸鼻子说道:“还真是!有香味!” 这时肖老三很自然伸出胳膊挡在了姚玉溪的面前,似乎怕棺材里突然出来什么东西伤到姚玉溪一样,过了几秒钟才肯让我们靠近棺材! 几把手电一同照向了棺材里,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跟我相中大不相同,我本以为往棺里一看就能看见一具骷髅或是死尸,可是眼前的看见的东西确是一块绣满了各种不规则弯曲线条的黑一块黄一块的丝织物! 丝织物遮盖了棺材里面东西,拿掉以后才能一见正主的阵容! 姚玉溪看似年纪不大实则懂得东西还比较多,她一眼就认出来眼前这东西:“这是入殓时用的盖被,刚刚接触空气现在开始有点氧化发黑了!” 我好奇的问:“这上面绣的是什么东西?能看出来吗?” “我感觉这应该是绣的全天星图!” 阿鹏也说道:“全天星图?绣的什么玩意?跟一堆虫子一样!不就是个盖被吗?老三拿下去就行了!” “全天星图就是古人绘制的宇宙星星的分布地图,这上面绣的应该是是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图! 这星图代表的应该是亡者对死后升天美好期许!” 我不知道什么三垣四象,但我从星图当中看到了一个好似北斗七星的一个线条。 这座古墓的主人好像对北斗七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什么都用七星连珠里表示,之前就有七星的铜钱,七星的吊棺,还有七星的棺顶琉璃珠,现在又出现了星宿图,真是奇怪的很。 难道信七星能得永生? 阿鹏朗声说道“喂!你们怎么磨磨唧唧的咱们是都是倒斗的,不是搞学术研究的,棺都开了,还不上手等什么呢?” 肖老三看了看姚玉溪,姚玉溪点点头,而后肖老三这才卷起全天星图放在了一边! 星图盖被被拿走,棺材里的情况才终于被我们一览无余! 尸体身着一套宽袍大袖红色金丝绣纹的殓服,头戴金丝冠,脸罩金面具,手上有银丝编制的手套,脚上穿着鎏金银靴! 面部朝上,身体侧躺,弯臂,伸腿,那个奇怪姿势——又出——现——了! 棺内其他地方陪葬了一些瓷器,玉器,还有亡者生前用到的一些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 阿鹏伸手进到棺材里,直接摸起一个翡翠的玉镯笑的合不拢嘴! “兄弟姐妹们,今天这口锅里肉不错,兜底,全都外卖!” 肖老三盯着棺内说道:“这里东西太多了,咱们人手有限,一次肯定搞不定!” 阿鹏眼珠一转:“先拿小物件,挑高的拿,其他烫手东西的暂时不要!小三爷你看呢?” 我假装犹豫了一下回复阿鹏:“就按照你的说的办!老三你辛苦辛苦取宝的事情就交给你!” 肖老三尽管有些不情愿,但也无奈,只能进棺取宝! 显然阿鹏的空枪起了作用。 这时姚玉溪却开口制止了肖老三:“三哥等一下!我有话要说!” 阿鹏一噘嘴问道:“你有什么话说?” “这里的东西很危险,咱们不能拿,最好盖棺退出去!不然咱们可能都会死在这里的?” “你开什么国际玩笑?你我两家吃的就是这碗饭!” 姚玉溪面色凝重的急忙解释道:“我的意思不是不让你们开棺取宝,而是这个棺材不行!” “不行?凭什么?你觉得你说了算吗?” 姚玉溪眼神望向我:“你们可以先听我说完,再考虑考虑要不要取宝!小三爷你觉得呢?” 我有些诧异的问她:“棺已经开了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取宝,那既然如此,你说吧!” “你们知道郭三末吗?” 我们三个人一头雾水当即摇了摇头! 姚玉溪继续说到道:“郭三末是我国现代知名的历史学和考古学家。 他对于历史真相的探究几乎已经到了发狂的地步,为了进一步完善明朝历史,证实自己的一些猜想的真实性,他把主意打到了《永乐大典》上! ——《永乐大典》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