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爱卿,今日朕召集各位来,主要是想先听听,诸位爱卿对流民安置,有没有好的办法。” 众人闻言齐齐看向了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房玄龄见状沉思了一下,朝李世民行礼道: “陛下,臣以为此次流民人数达到十万,比往年人数更多,那首先要考虑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流民安置在哪里; 二是,解决流民的温饱问题; 三是,流民的取暖问题; 四是,流民的治安问题。 这是目前臣所能想到的几点,如果有漏掉的诸位可以补充。” 说完房玄龄看向其他几位同僚。 此时大殿内,除了房玄龄,其他人都陷入了沉思。 半晌过后,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站出来,朝李世民行礼一礼,道: “陛下,臣以为,房仆射所说的这几点,对于短期安置流民很重要,但是有一点,微臣觉得不妥。” “就是朝廷一直养着,这些流民不是长久之计。” “臣以为流民安置问题,最主要的应该放在,如何劝这些流民回乡,和这些流民回乡后的生计问题。”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见其他人没有再补充的了,于是道: “嗯,辅机言之有理,其他人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侍中魏征皱了皱眉头,站了出来道: “陛下,臣以为,还是先讨论房仆射提出的,流民的短期安置问题。” “毕竟流民马上进入京兆府的辖境内了,若是现在劝返,容易产生对朝廷不利的谣言,如果有不法之人暗中蛊惑,恐生民乱。” 虽然平时李世民,很看不惯魏征这个人,但是此时他也认同,魏征的想法,于是道: “嗯,魏侍中言之有理,那咱们从第一条开始,段纶你作为工部尚书,关于流民住宿的问题,可有解决方案?” 工部尚书段纶道: “回禀陛下,工部可以安排工匠,在长安外城选一处空地,修建一些房舍或者营地,用以安置流民。” “不过此事还需要户部拨款,毕竟十万人的住所,哪怕是最基本的房舍费用也不低。” 众人看向户部尚书戴胄。 戴胄拱手道: “回禀陛下,今年各地的赋税,还没有收上来,如今国库空虚,剩余的款项,哪怕只是解决流民温饱,可能都存在问题,更不用说给工部拨款了。” “而且以往年来看,每次长安流民增多,都会有粮商哄抬粮价。户部实在拿不出钱再给工部了。” 闻听此言,大殿一下子安静了起来。 众人也都低头做沉思状。 李世民其实也知道现在国库空虚。 这几年朝廷除了对突厥用兵之外,年年基本都会出现各种灾情。 国库入不敷出,已是常态。 只不过众人没料到的是,今年的流民会达到十万之众。 朝廷若是处理不好,可是要出乱子的。 半晌之后,长孙无忌开口道: “陛下,臣建议下次朝会,号召群臣和长安城的世家门阀募捐,降低国库的压力。” 众大臣闻言嘴上不说,心里也都在吐槽。 都知道你长孙家是关中勋贵之首,家大业大,又把控着大唐冶铁行业,是个十足的有钱人。 可是我们可没什么产业,就靠着朝廷俸禄过活。 哪能像你说捐款就捐款。 李世民看众人的表情,就知道,辅机这个建议,无形中得罪了同僚。 其实这个办法李世民也知道,但自己作为皇帝,是不能说的。 只能由大臣来提。 坐在皇位上五年了,朝廷也安置了几次流民,他知道其实最主要的问题,还是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