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公显示了他有圣眷无边,赫赫凶威横扫关内关外,藩国也得老老实实的上贡。 他也不负圣恩的变本加厉,努力当好祸害,为皇帝充实私房钱。 五川屯这边,其他的不知道,就知道流民转眼变多了,把长工的长屋,还有救济院的通铺都给挤满了, 而好消息是,很多都是有银子的。 山氏的羊,卖的很好。 羊肉,羊骨,羊皮衣服,羊毛毯子被子,着实赚了不少私房钱。 …… 秋天。 七岁的山崎和山黛过完生日,没半个月呢,山岘回来拉货。 山氏没有多说,反正有账本在那边。 五川屯的一本账,三千三百亩军田与十一名屯田军户的赋税与徭役。 山家田产的一本账,五万亩五千亩民田一年两收,米麦出产十五万石左右,五千亩民田种植瓜果蔬菜杂粮等各种作物。 还有下地的耕牛骡子,雇佣的长工流民,他们的吃喝,以及损耗的农具等。 另外还有五川屯的救济院,那粮食都是山家出的,屯里收粮食在仓库。 至于田产的稻草麦秆,还有鸡鸭猪羊,皮毛等等,那都是不入账的。 …… 山岘点过粮食,确认差不多,也就松了口气。 山氏逮到机会再谈分家,让山岘给个准话。 山岘实话实说,“也不瞒夫人,我已经托岳父大人在南方给崎儿购置产业。” “啊?”山氏不太满意。 山岘说道:“崎儿如今刚满六周岁,如果他是我嫡子,还有四年,到十周岁时就得去卫所进卫学。” “而李大人的任期还有三年,崎儿虚十岁的时候,我会帮他弄成秀才。” 山氏面无表情的说道:“就是要让邱氏成为平妻?” “娘子,”山岘苦笑,“实在是,李大人年龄那时候就过八十了,很难说会还会有第二任。” “我们家如今,托李大人的福,也算是家财丰厚,必须做打算。” 山氏点头,“我理解,但我不会去南方。” 山岘劝道:“夫人,南方的书院好,万一在这边不能帮崎儿成为举人,那崎儿将来在南方,也有希望。” 山氏说道:“你这是本末倒置,你把置产的银子给我,我肯定能帮崎儿成为举人。” 山岘头痛,“夫人,万一失败了呢?总得留条后路啊。” 山氏没话说了,“罢了,你看着办好了,但你必须分我一份银子。” 山岘哭笑不得,“哪年没有给夫人?” 山氏说道:“你别装傻,那是持家的钱,不是我的钱。” “你既然有了妾室,将来就是几房几支,自然有内外公私之分。” “再说了,你就算顾一个管家掌柜,一年到头也得给人薪俸银子吧?” 山岘妥协了,“得,夫人您说要多少?” “我也不要多,一年一万两足以,”山氏说道,“这在以前,就是想都不敢想的。” 山岘摇头,两人讨价还价,减到三千两庄票。 …… 山岘带着货走了,山氏召集老秀才夫妇等七人,还有山崎和山黛开会,考验山崎和山黛。 山氏询问两人,如果有三千两银子,会干什么? 山黛表示要开酒楼,能就可以天天大碗吃酒大碗吃肉了。 众人瞄李铁嘴,李铁嘴自行打嘴,这不用说,肯定都是他的锅。 山氏点名,“崎儿你来说。” 山崎眨巴眼睛,“真的给我三千两银子?” “嗯。” “我不要。” “啊?” “我拿着这银子,肯定会被黛儿抢走,我还是不要了。” 众人捂额头,哭笑不得。 山氏再问,“那要是将来呢?” “将来得看什么时候。” “怎么说?” 山崎掰手指,“在黛儿出嫁之前呢,那就不说了。” “在黛儿出嫁之后,我可以先花五十两买一份户籍。” 山黛撇嘴,“我才不嫁人呢。” 山崎点头,“那就直接买个小道观,我们一起去当道士。” 山黛一本正经的点头,“好,要不忌肉食的道士。” 众人再次捂头,这都是什么思维啊,完全不正常嘛! 山氏摆手,“别管你妹妹。” 山崎认真的摇头,“娘亲,不能不管妹妹,因为不把她安顿好了,她肯定会到我这里来捣乱,我这边肯定永无宁日。” 众人笑得肚子痛了,这都是什么事啊。 山氏笑过了再说,“假定安置好了。” 山崎说道:“那我会再花一千两买个山头,花五百两,雇人盖个大院子。” “在山里不会惹人注意,而大房子可以用来唬人。” 山氏愣了,“唬人?” 山崎点头,“对,我户籍是假的嘛,小门小户的容易被欺负,高屋建瓴的,官差不敢对我动粗,说话更方便。” “正好,在山里度日,有四百五十两,足够用度了,反正山头都是我的。” 山氏问道:“那另外的一千两呢?” “埋了。” “啊? “留着将来应付东窗事发,到时候尽量买通官差,如果不行的话,那就花五十两,雇人把官差杀了灭口,然后逃跑。” “呃……”众人听得再次望李铁嘴,李铁嘴再给自个一巴掌。 山氏打发两孩子出去玩,然后问老秀才。 老秀才躬身,“夫人,公子之言虽说不登大雅之堂,但却是能让人活的下去。” “其中的学问,老朽也是自愧不如。” “当然了,这都是拜李铁嘴所赐。” 众人点头,李铁嘴苦笑着请罪。 山氏倒是不介意,“无妨,能活下去就好,就怕他冲动莽撞,那才容易出事。” 老秀才失笑,“公子行事相当温和,大约是被小姐欺负惯了,早已经没脾气了。” “哈。”众人莞尔。 …… 转眼至腊月,山岘和辽阳的许家和万家两亲戚,一起回到五川屯过小年。 两亲戚很是高兴,因为在山岘的帮助下,两人都成了官。 虽然不入流,但也不管什么事。 不管事,就不会出事。 总之,入了门槛,将来就有机会往上爬。 …… 小年的时候,亲戚都在。 山岘宣布,明年先帮程家的程达弄成秀才,然后挨个来。 年后,果然成了。 程张氏很激动,带着十六岁的儿子,要给山岘跪下。 山岘自然是拦住了,然后按排两人回到程家告别,再送他们去南方。 给了一座有百亩水田的农庄,让程达有安身立命之地,可以一门心思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