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刘备,属性全加力量

一觉睡醒,穿到三国,刘贝成了大名鼎鼎的“刘备”。适逢黄巾起义,正当他带着关羽张飞,感到前途迷茫时,觉醒了面板系统。谁说刘备假仁假义,只会哭哭闹闹?是男人,就该在战场上莽一莽!曹操:“典韦何在,快抵住大耳将!”孙权:“我江东十万雄兵,竟难阻那大耳将一...

作家 柯不贰 分類 科幻 | 33萬字 | 151章
第六十五章 卢植之惑
    同日间,正当刘备于官舍内,翻看文书,了解高唐更多详情间,简雍通报而入。


    他将胡琢之画押,还有一应条款告知,末了铺开一卷账本,喜道:“玄德,此番雍不辱使命!


    胡氏作为冀州大贾,于贸易走私诸事,大有作为。


    胡琢即以投效,此中利益,将尽数归于玄德手中!


    且看看这近半年利益,便是天下大乱,胡氏也有数百上千万盈利。”


    “有劳宪和!”


    刘备将账本翻开,心跳不由得,也有些加快。


    打击盗匪,所得收获,只能“吃一顿饱一顿”,现今将手伸出商贸之中,才是真正贴切之举。


    不过,微一扫,看向胡琢提供来的账目,刘备皱眉道:“然则,这胡氏主业,以为走私,虽说利润巨大,但非正途。


    宪和,我打算由伯建率众,将锦衣军组建其他后,于胡氏原有商贸体系之下,加大正经商贸往来。


    此中贸易,或可带动农事赋税收入。


    且于高唐这些日子,你我正好合计一二!”


    刘备目标远大,以后他若治理更大地盘,岂会自己先触犯律令,行走私而脱逃赋税?


    于他心中,能挣钱之办法,并不算少。比如蜀绣,茶叶,以及与海上国家之贸易,都可获得巨大利益。


    重点是在于乱世下,需要对商贸行保驾护航,锦衣军正是为此而成。


    简雍一听,脸上闪过惭愧之色。


    刘备所思所忧,比他更为深远。


    随后,刘备与简雍讨论下,快速接手胡氏贸易之事。


    临近结束时,简雍说得另一件事,让刘备心中一动。


    “玄德,那胡琢言之,他们胡氏有两处矿藏,乃属铜铁,私下可做盔甲。而今玄德手下部从,虽已成规模,然军械老化。


    依我看,玄德不若趁此,借胡氏之手,多打造一些,以备将来之用!”


    这也是胡琢表忠心之举,但正是解决了刘备难关。


    而今天下多地动乱,钱财虽说有用,却不是万能,有些东西,便是难以买到,比如盔甲。


    如果能掌握矿藏,行开采冶炼,并寻来匠工打造,那于其手下军队而言,至关重要。


    “善!此事便继续由宪和来负责!


    另外,备于高唐治理,另有想法,正想通宪和商议一二!”


    ……


    当刘备于高唐,开始处理公务,融入地方,并于暗处,开始扩充部从,加强兵力武装之际。


    雒阳。


    进入三月以来,气氛相当严肃。


    理应说,幽州取得大胜,京师之地,当焕然一新才是,然则恰恰相反。


    论及原因。


    首要之处,乃是不断向京师雒阳,蔓延而来的疾疫,足使人心惶惶。


    拿雒阳外而言,河南府大部,如河南县、巩县、平县等地,已有发现、


    雒阳郊地,也有传播。


    雒阳城严阵以待,只出不进,但于城外,避难之众,却是密密麻麻。另有更多人,则是往关中腹地涌去。


    如此一来,人心莫不紧张起来。


    尚书台的大员们,每日间忙碌不已,何论处事之小吏。


    疾疫蔓延入河南府,带来之压迫,乃是空前。


    其次,便是以天子病情。


    二月中来,天子即感不适。


    至今,病情未有减缓,更有加重之态势。


    此中情况,许多朝臣并不知晓,乃是宦官可以隐瞒,担心影响朝臣混乱。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之墙,此事于许多大臣耳中,并不是什么大秘密。即是如此,因对大汉帝国未来之影响,其中势态可想而知。


    但整个大汉帝国,还要继续运转。


    所以在疾疫、地方动乱之外,朝廷仍如庞大器械,依然运行。


    尚书台。


    又称作中台。


    自光武中兴后,已成为大汉重要权力机构,以做削弱相权。


    如太尉、司徒、司空,虽说高居三公之位,然其权力,正是已移向尚书台。


    正如韦彪所言:天下枢要,在于尚书耳!


    于尚书台内,含令、仆射各一人,下有左、右丞各一人,作掌录文书之责。


    尚书六人,分主六曹。于此下,共计侍郎三十六人,令史十八人,各主文书起草,即抄誊之责。


    时渐至黄昏。


    尚书台大门打开,一应官吏,陆续踏出。


    数年前,因黄巾之乱,受天子责难,后官复原职,而今正处于尚书位的卢植,恰处人群中心。


    临近马车,还能听到左右官吏,拱手道言“恭喜”二字。


    一应侍郎,令史等官吏,向卢植道喜,倒不是因卢植自己,又有高升,而是因卢植两个弟子。


    辽东骑校尉公孙瓒,高唐令刘备,此二人于去岁末,加上年初,配合孟益之大胜,再得升职!


    从孟益凯旋而归后,刘备、公孙瓒之功绩,尤其前者亦为尚书卢植弟子之事,即传扬而出。


    一时间,旁人看向卢植目光,即多了羡慕之色。


    这一次,按照天子十多日前,以孟益启奏后,亲发尚书台的赏赐诏令,终得到了一众官吏认可,并将下发各地。


    其中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


    刘备以前番战功累加,斩张举,破四城,又为宗室子弟,以孟益、刘虞所赞,文武兼备,仁义名起,加上是卢植弟子,天子得闻后,特别恩宠,封为利城亭候,属关内侯,另以之为琅琊国相,命之得令后,以平琅琊多地匪寇之乱。


    这两封封赏命令,尤其后者,最使人惊叹。


    需知刘备当下,尚不足而立,于此即为一地大员,当真少年有为,羡煞旁人。


    刘备未于雒阳,但此间诏令,要不了多久,便会发往高唐。


    中台之一应官吏,看着其人门下弟子,扬名天下,更是处于一郡主官,人莫不赞之。


    卢植如谦谦君子,面对同僚一应赞喝,面带笑容告辞,上了马车后,脸上笑意却是渐渐消失。


    摸着长髯,跪坐于车内,困惑不已。


    “刘备刘玄德?


    昔年我于乡地授学,其同公孙伯圭,一同听讲。


    只是于此人,我印象少也!


    竟不想,会有今日这般作为!”


    作为当世大儒,卢植门下弟子众多。


    昔年讲学,能让他印象深刻者寥寥,但绝对不包括刘备。


    不过这一次,他却是将刘备之名,给记了下来。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