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苏采青眼泪也忍不住出来了,她的四姐,日子比她还难过。 “傻妮子,你哭啥,现在是过年,你可不许哭了。” 苏采青咽回了眼泪,点了点头。 苏四妹家只有两个孩子,倒是一男一女,刚好组成了一个好字。 双方的孩子互相认亲,苏采青给两个叫姨妈的孩子塞红包,苏四妹死活拦着,当然这种情况下一般是能够塞成功的。 为了许久不见的四姐,苏采青也要下厨做一顿饭,四姐陪着苏采青在厨房里忙活着。 “五妹,我之前家里事多,也没太顾得上你的事儿,你现在是在做什么?怎么那么能赚钱呢?” 这个问题,许多人要么旁敲侧击,要么借着开玩笑的方式问过,苏采青大多敷衍了过去。 对着四姐,苏采青倒是不想瞒着那么多了,说:“我在外头卖衣服,今年卖了两拨衣服,才赚了些钱。” 说的轻描淡写地,好像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儿。 “怕也不容易吧?你可顾着自己一点儿。” 钱有多难赚,苏四妹也很明白。 其实苏采青并没有感觉多辛苦,但是四姐那么说了,她倒不太好反驳了,难道要说其实不难吗? “姐,别老说我,说说你,你现在咋样?大的那个上学了没?” 苏四姐只往灶膛里塞柴火,说:“我还不就那样,年年都差不多,今年才托了你福,全家都穿了新衣服过年。大的那个是得上学去了,之前一直都难着呢,没法去。” 苏采青说:“孩子上学这事儿可耽误不得,你要是缺钱上学,和我说。我和大哥说过的,苏家的孩子都要上学,如果缺钱就由我掏钱。” “他们哪里是苏家的崽儿?”苏四妹摇着头说。 苏采青gān脆放下手里的活儿,说:“咋就不是了?你姓苏,他们是你生下来的,就算是跟着爹姓了,也有着咱们苏家的血脉呢。你莫要都觉得孩子是给夫家生的,那也是给你自己生的。” 苏四妹无奈地说:“你现在是越来越能说了,我说不过你。” 孩子是给男人生的,在许多人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苏采青这话说出来还是有些吓人的。 苏采青知道一时半会也掰不过来,也就不费口舌了。 留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了顿饭,苏采青极力将苏四妹和孩子留下来住几天,至于四姐夫,爱回哪回哪去。 几拨孩子在一起倒是极为投缘的样子,吃完饭就自然而然漫山遍野地去玩了。 晚上苏大壮和苏二壮都回来了,这是兄弟姐妹们成年以后,非常难得的全到齐了的时间。 吃完晚饭,孩子们都窝在房间里看电视去了,大人们倒是都聚集到了火堆旁,聊着过去的事,说着来年的打算之类的。 正聊得热闹,就有客人上门来了。 来的是苏二柱的堂兄弟,苏采青这辈的人都要叫一声大堂伯的。 众人起身让座以后,这大堂伯坐下了,对着他们兄弟姐妹几个一一问了下来。苏采青本以为这次又要重点问自己,没想到人家稍微说了两句以后,就问到了苏小壮的身上:“小壮今年得有24了吧?” “是的,您老好记性,过完年他都要25了。” “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你爹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你二哥都生出来了。” 苏小壮一个晚辈,只能应和着说:“是是是。” 大堂伯转而又说:“陈家坡那边,我亲妹嫁在那边的,你们的老姑,她说她婆家有个外甥女,也是要找婆家了,年纪还不到二十,是个贤惠能gān的。” 苏采青明白,这是想要给苏小壮说亲? 在过年前,就有好些人来打探过,话里话外也是要给说亲的意思,但是没几个真有人选,这个大堂伯倒是第一个。 大堂伯说着,转向苏小壮说:“陈家坡离得也不远,要是真成了,以后亲家也来往方便。” 孙细娥对这样的事情最为上心,忙问:“这姑娘是哪家的?俺晓得不?” 孙细娥热心的很,苏小壮倒是羞得满脸通红的,完全变成了个闷罐子,一声不吭了。 最后孙细娥和大堂伯说定了,让苏小壮上人家姑娘家去看看,如果没问题,就可以直接定下来了。 苏小壮没反驳,估计是乐意的。 这还只是其中一遭,这过年期间,从别的村别的地方来走亲戚的人多,消息也就多了,各种打探单身的姑娘和小伙子的事情也多了。 苏幺妹和苏根妹也被说了好几回。 可是两姐妹一点都不热衷,还有些排斥。 苏采青有些奇怪了,嗑着瓜子问:“咋了?你两不乐意啊?” 苏小壮都去相了两个姑娘了,偏她们两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