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贵沉默着,朱正毅与蔡天成都小心看了司令一眼,没有着急,也没有催促,毕竟这事是大事,对方多考虑也是应该。 好半天,赵德贵才说话,“我知道你们有私心,但更多的是公心,这事老蔡跟我一起合拟一份文件,再连同这个计划书送往苏军区,我不能保证上面会同意。” 少年预备队的先例也不是没有,但一般是战时才有的事,现在建-国都快二十年,再启动少年预备队,有点不合适。 但看着外面的乱-像,赵德贵跟朱正毅两人一样,也担心好兵苗子丢失。 “司令,这事就算苏军区那边不同意,我们军分区也是可以实行的,毕竟各军区都有启动少年预备役的条例。” 朱正毅担心夜长梦多。 自从妻子的话他听进去以后,对于启动少年预备役就觉得非常有必要。 先不说外面乱不乱,就说他们军方。 经过多年发展,确实是需要更新换代新鲜血液,老的退下去,新的登上舞台,这样不管是任何时候,才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我们与时俱进的国家。 “这事我们先向苏军区那边请示一下再说。” 赵德贵不是不给朱正毅面子,只是少年预备役一般真只有特殊情况下才能开通。 “是。” 朱正毅领命离开了司令办公室,然后也顾不上吃早餐,直接就带着队伍按照上面指示出了军区,军方现在需要跟某些部门全面管控社会的安宁。 自从京城事件后,整个大院就异常低调与安静。 不管是家属,还是孩子们,都不再有以前的活泼,大人下班就赶紧回家,小孩放学也赶紧回家,外面几乎很少看到人影。 这天朱英华兄弟俩放学后也赶紧回了家。 他们放假了。 一个暑假没放,今天反而放了,不过也没放太久,就是一个星期。 王蔓云在厨房做饭。 因为朱英华住院与自己疗养身体,再加上张家老两口也在,那段时间他们家的肉票是急剧消耗,到了今天,王蔓云手里可没有多少肉票了。 肉票的减少就意味着今后饭桌上的肉菜会减少。 幸好王蔓云厨艺好,就算是肉食减少,她也因为跟供销点卖肉的丁壮关系不错,偶尔能换回一些没肉的猪骨。 猪骨虽然被剃得一丝肉都看不到,但熬煮几个小时,那浓郁的肉香还是能让王蔓云与两个孩子吃得满脸满意。 唯一的缺点就是耗费煤炭。 而煤炭也是凭人头供应的。 收拾厨房时,王蔓云有点忧愁地看着剩余不多的煤炭,这段时间太过于消耗,她家的木柴与煤炭都在急剧减少,要是再过段时间,可就没东西可以烧了。 “妈,是不是缺木柴了?” 朱英华端着碗筷进厨房,一眼就看出王蔓云的担忧。 “以前供销点的物资是充足的,可近期外面乱糟糟,很多物资都欠缺起来,我们家近期消耗的各种燃料都多,要是不增添一些,我担心要是冬天 来得早()?(), 可就要冻着人了。”王蔓云并没有隐瞒。 朱正毅不在家()?(), 小少年可以承担起一些责任。 “这事我知道()?(), 这几天我们班好多同学家里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各家都担心冬天要是早到,会不够取暖的木柴。” 朱英华放下碗筷,认真数了数他们家的煤炭与木柴。 确实不多了。 “我一会去找人问问情况,你跟小盛在家做作业。”王蔓云看了一眼天色,见还早,解开围裙,叮嘱朱英华几句就出了门。 后世的时候她学过这段历史,知道艰难,但当她真的身处这时期,才知道到底有多艰难。 此时外面到处都在罢工,罢课,不生产,天天抓这个,抓那个,今天你栽赃陷害这人,明天陷害另一个,没有一个好东西。 这样搞下去,受苦受难的是最普通的百姓。 要是生活在农村,还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偏偏王蔓云他们生活在沪市这样人口超级多的大城市。 在各行都罢工的情况下,百姓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就成了问题。 王蔓云他们还是生活在军区大院,大院供销点的物质供应都出现问题,那就更别说外面,此时的她非常庆幸自己在后世看多了关于这时期的书,知道十年期间难熬,提前做了不少准备。 起码她自己的钱与朱正毅交给她的钱大部分都被她变成了布匹,毛线,各种生活物资。 家里的杂物间在这几个月被她堆得满满的。 可她还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燃料也会出现短缺。 沪市这么大一座城市,每天都有无数人要吃喝,以前有单位统一购进木柴、煤炭这些燃料,各家都舒适,但现在罢工的罢工,进的进不来,那就只能是自己想办法了。 心事重重的王蔓云没有去找叶文静,这种事找对方没有用,她找的是徐文贵他妈,也就是大娘。 大娘是个热心肠的人,加上在大院声望不错,王蔓云还没到徐家,就见小菜园那里围了不少人,大娘站在人群中间。 “婶,你说这事该怎么办啊?” “对啊,谁都没想到木柴、煤炭这些东西会供应不足,要是再买不到,我们吃什么,各家要是不开火去食堂吃也行,我们担心就担心冬天怎么办?” “冬天可冷了,家里要是不烧炉子,能把人冻出个好歹,总不能一个冬天都在被窝里度过吧?” 不少人都围着大娘述说着自己的担忧。 更有人接着说道:“沪市跟北方冬天的干燥不同,这里会经常下雨,一下雨,屋里屋外一样冷,就算是捂在被子里都没用,还是得烧炉子。” “对,就得烧炉子,哪怕烧一点,只要有点暖和气,屋里也不会那么冷。” 这都是一群老邻居在问大娘怎么办。 她们中有更南方的人,也有北方的,对于沪市的冬天,都有着共同的看法,那就是冷。 湿冷湿冷。 “这事后勤部要是解决不了,我们一群女人又能怎么解决。”面对众人的七嘴 八舌,徐大娘很为难。 城市跟农村不一样,要是在农村,直接上山砍点柴回家就行,可沪市那么大,想找地方砍柴都没有地方去。 “太过分了,那些家伙是不打算生活了吗?”有人忍不住了,话里有话。 这话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下的是什么。 跟外面的普通百姓比起来,她们生活在军区大院里的家属好多了,起码不用担惊受怕,也不用担心今天有人进家里抢东西,明天家里有人被随便扣上罪名拉走。 “其实要我说,这事确实只能由后勤部解决,我们作为普通人,就算是有心,也无力。” 好一会,人群里才有声音响起。 “可现在后勤部那边的运输也出了问题,要是等一等就能解决问题,我们今天又何必都围在这商量,这不是实在是没办法了吗?” 有个装扮利索的大嫂直接说出了众人的心里话。 “我家在沪市下面县城倒是有亲戚,她们那木柴多,算是供应我们沪市木柴的一个点,但现在外面这情况,谁敢进城。”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同志一脸愁眉。 她的话一落地,所有人都看着她,眼里有着热切。 “要不,我们去你亲戚家弄点木柴!”有人提意。 “有点远,一天根本就没法来回,而且一趟也不能多带,带多了,就有走-资的风险。”女同志叫做余秋雁,她确实是想去亲戚家弄点柴火,但一个人又害怕,干脆就在这场合说了出来。 也不算害人,她是把利弊都说清楚了的。 “一人能带多少?” 徐大娘眼神一亮,她觉得只要控制量,肯定没问题,不就是一天没法来回吗,没事,以前那么苦的世-道都过来了,还怕现在有人敢乱来吗。 反正那群人闹归闹,还是要给人扣正当理由的。 “秋雁,说说,一人能带多少,要是差不多,我们大家分散去,多去几趟,只要弄足够冬天引火的木柴就行了,不多拿。” 有人心动了。 未雨绸缪任何时候都是我国的传统,对于还有两个月才到的冬天,大家都着急起来。 大家的目光太热切,王蔓云也热切地看着余秋雁,余秋雁顿时没了顾及,直接说道:“一人一次只能带三十斤木柴,不过这些木柴可是村里的集体财产,我们不能空手去。” 这年代任何产业都是国有,就算她们亲自去乡下弄回木柴,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东西不用木柴票吧?”有人犹豫起来,真要凭木柴票,大家手里可不多,来回还要自己跑,承担风险,就为了三十斤木柴,不太划算。 余秋雁见不少人打起退堂鼓,赶紧解释道:“不用木柴票。” “那就好,可用什么换?” 徐大娘很积极,她家人喜欢吃她蒸的馒头,每天都要蒸一锅,要是断了木柴,她也很头疼,毕竟食堂里的馒头跟他们西北的馒头制作方法不一样。 “当地村民用木柴是不花钱跟票的,所以家家户户都存得 有不少木柴,我们去了也不可能真上山去砍柴,我的想法是跟当地村民换,粮食,糖果,布匹这些在当地都是最紧缺的。”()?() 余秋雁敢当众说要去乡下弄木柴,早就想好了办法。()?() “这个行。” ?想看一寸墨写的《六零后妈真霸气》第 65 章 乡下吗?请记住.的域名[(.)]?8?$?$?? ()?() 不少人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但也有人担心道:“他们会不会狮子大开口。”要是一斤糖换一斤木柴,那是绝对没有人愿意的。()?() “大家相信我,我家亲戚那边都是最淳朴的百姓,大家热情又好客,绝对不得贪小便宜的人,二两糖果就能换三十斤木柴。” 高档的糖果贵,但要是一般的糖果,那价格当然确实是很便宜。 “我看成,我家存得有些红糖,这可是坐月子、养病的好东西,不少人找人都买不到,我就用这东西换。” 有人喜滋滋回家去查看存货去了。 “秋雁,你说说,我们啥时候去换木柴,说好时间,我们要提前准备。”有心急的已经马上想去弄柴火了。 这么着急,估计是家里可能真没什么柴火了。 余秋雁有点拿不定主意,视线在人群里扫来扫去,就看到了王蔓云,赶紧对王蔓云招手,她家男人是朱正毅的下属,对于朱正毅的妻子,她当然有种依靠感。 王蔓云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但事情她已经听了七七八八,也明白怎么回事,余秋雁叫她,她也不胆怯,直接就走了过去。 “小五同志,你看这事行得通吗?” 余秋雁还是挺害怕的,她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主。 “现在不仅是我们大院在想办法,沪市其他地方都一样,只要能成,大家都是愿意付出一点风险的,下乡自己去弄柴火你刚刚已经公开透明地讲了出来,要是有人愿意去,愿意承担风险,那就明天早上七点半,大家在大门集合,一起下乡弄木柴。” 王蔓云家还要熬药吃,木柴更是断不了,所以她直接给余秋雁做主了。 “我看行,这事小余把风险都讲清楚了,大家回去也好好琢磨琢磨,要是觉得自己承担得了,那明天就早上在大门集合,要是有顾虑,那就别去,这活动是自愿的,风险也得自己担,真出了事可不能赖人,不地道。” 徐大娘是支持王蔓云的,直接站出来表态。 “秋雁这事确实说清楚了,大家回去可得好好想想,别到时候出了门不听指挥,惹了事后上门哭赖找小余的麻烦,我们大家可不答应。” 张舒兰也来了。 她比王蔓云来得晚,但该听的一件没落下。 “那就这么办。” 有了张舒兰与王蔓云的接连出面,众人赶紧散了各自回家准备。 “小五,舒兰同志,大娘,我绝对没有说半句假话,我亲戚那边确实很多木柴,也确实是供应沪市柴火的点,我能保证只要去了那边,肯定能换到木柴。”余秋雁紧张地看着张舒兰。 她不害怕王蔓云,却是有点怕张舒兰。 毕竟张舒兰除了丈夫是军分区政委,在退休前也是有职位的,这样人,余秋雁在 面对时天然有点害怕。 “别怕,你说的办法非常好。” 张舒兰和善地跟余秋雁握了握手,才接着说道:“后勤部那边此时在弄煤炭,调不出人手,冬天不管我们烧什么,木柴都是必不可缺的,因为它本身就是引火的东西。” 这几天她家也快缺木柴了,刚刚吃完饭也就出来溜达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余秋雁的开口,给她解了燃眉之急。 “我还以为我做错事了。” 余秋雁终于露出笑容。 王蔓云与张舒兰对视一眼,没有明说,但这事要是发生在外面,绝对会被人做文章,会说偷公家财物。 但当地村民土生土长的,每年各家各户的木柴都有指标,人家节约点的,肯定剩余不少,他们这些缺木柴的,以物易物换点,在农村根本就不算走-资。 但就怕有人上纲上线给人乱扣帽子。 “明天我得找些能护住大家的人一起通行。” 张舒兰统筹大局惯了,还没出发,就想到了可能出现的危险。 王蔓云放心了。 她之前还在犹豫要不要跟着一起下乡,但如果张舒兰会派人跟随保护,那绝对不用犹豫,跟着大伙去就是了。 “看看哪家男人不忙,组织他们跟随。” 徐大娘也积极出主意。 张舒兰与王蔓云对视一眼,苦笑不已,这时候他们大院哪里还有不忙的男人,各家男人都忙得好久没回家了。 “瞧我,唉,要是还能有人手,后勤部也不可能抽不出人手解决木柴的事,这可怎么办,如果都是一群妇女同志去乡下,虽说不见得真会遇到危险,但要是遇上,没男同志顶着,还是不是个事。” 徐大娘担忧地看着王蔓云与张舒兰。 外面那么乱,男人都不敢乱跑,何况是她们这群女人。 “大男人是找不到了,不过我们大院还有不少身手也不错的少年郎。”张舒兰想到了自家儿子,蔡文斌虽然才十五岁,但那个头、身手,一般男人都不是对手。 “我家小华跟小盛肯定要跟着我一起去乡下。” 王蔓云是不放心把两个孩子留在家里的,而且那两个孩子现在放假了,家里没有自己,他们也绝对不会留。 “小华跟小盛两人打架我放心。” 张舒兰笑了起来。 “要是有他们在,那我明天也把我家孙孙带上,我还正愁我要是不在家,孙孙托付给谁照看。”徐大娘一听朱、蔡两家孩子也要去乡下,立刻喜笑颜开,放心地把自家孙子带上。 “就这几个孩子还不行,除了我家文斌的个头看着唬人,小华跟小盛都小了点,这样,我再去找几个年龄大点,身手不错的孩子。” 张舒兰风风火火走了。 王蔓云跟大娘说了几句话也都各自回家。 明天一早就要下乡,她不仅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两个孩子,还得准备准备。 一去就去两天,不管是路上,还是留宿的地方,都得提前准备好干粮与水,他们家喝习惯了 烧开的开水?()_[(.)]???*?*??()?(), 突然喝生水()?(), 担心肚子疼。 朱家()?(), 朱英华两兄弟在王蔓云离开后就老老实实做作业。 因为放了一个星期的家()?(), 作业还有点多,两人就一直埋头写,中途赵军跑来找他们玩,也被抓着一起做作业。 等王蔓云回到家时,朱英华与朱英盛的作业都快做完了,只有赵军还在愁眉苦脸地一边咬笔头,一边磕磕绊绊地写出答案。 担心出错,每做一道题,他都要拿给朱英盛看。 朱英盛也不嫌烦,看一眼是正确的就点头,要是错误的就摇头,然后赵军接着思考更改,朱英盛这边接着做自己的作业。 好似一点影响都没有。 由此可以看出朱家两个孩子很聪明,一心二用不在话下。 “妈。” 王蔓云进门的脚步声惊动了几个孩子,朱英盛抬头了过来。 “明天我们下乡去跟老乡换点木柴。”王蔓云开门见山把正事说清楚。 “我们也去?”朱英华停下了手里正在快速书写的笔。 “对,下乡的地点有点远,晚上回不来,需要我们在当地住一晚,第二天才回家。”王蔓云摸了摸三个孩子的头,转身去了储物间。 她记得他们家也存了不少红糖的。 她觉得乡下红糖肯定适应性很广,用这东西换木柴,双方都满意。 “赶紧写。”朱英华虽然意外王蔓云会带他们兄弟俩下乡,但却是很期待的,这几个月他们连大院都不能出,有点闷坏了。 朱英盛也兴奋,手里的笔就没有停过。 不过他可没有乱写,答案原本早就在脑海里,他之前磨磨蹭蹭没写完,是打算明天再写一点,可要是明天去乡下,那还等什么,当然是今天就把作业全部做完。 兄弟俩奋笔疾书,赵军傻眼了。 他紧紧捏着笔头脑子里一团乱,激动又兴奋,憋了好一会,才小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也想去。”非常非常想那种。 “不行,你太小了。” 朱家兄弟俩异口同声拒绝。 赵军不服气地看向朱英盛,说他小,明明他比小小叔还大几个月! 被小孩用谴责的目光看着,朱英盛一点不心虚,反而是握紧拳头对着赵军晃了晃,“我打架很厉害。” “我……我也很厉害了。” 赵军憋得脸都红了才憋出这么一句。 不过也算是事实。 自从跟在朱家两兄弟身边学习、玩耍、锻炼,他现在打架比以前强了不少。 “这事不是我们能做主的。”朱英华无奈地看着赵军。 赵军是赵家的孩子,别说他做不了主,就连王蔓云也做不了主,现在赵军在叶文静那,可是宝贝疙瘩。 “我……我去找奶奶。” 赵军领会真意了,作业也不写了,一溜烟就跑出了朱家,临出门前还记得大声跟王蔓云说声他回家了。 看着跑得像是被狗撵的赵军,朱英华看了一眼弟弟。 “我觉得赵军这小 子是故意逃避做作业。” 朱英盛摸着不太明显的双下巴()?(), 斩钉截铁下了定论()?(), 证据就是赵军的作业就写了个开头()?(), 还错了好几道。 “回?♀?♀??()?(), 看他下次还敢不敢。” 朱英华再次低头做作业,他还有点才做完。 朱英盛上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初中生多,在刚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做完了,迅速收拾好桌上的书包,噌噌噌就回了房。 家里没有外人后,兄弟俩再次各自拥有了自己的房间。 翻出行军包,小孩麻溜地收拾着。 别看他年纪不大,但因为有朱正毅这么一位父亲,打小那都是进行军事化训练的,不仅四岁就开始跑步训练,就连野外生存也参与过好几次。 收拾起背包行囊,得心应手。 朱英盛刚收拾完,朱英华也回到了自己房间开始收拾。 厨房里,王蔓云不仅找到包装完好的红糖,还烙起了饼。 秋天了,虽然天气没有夏天热,但饼还是最适合存放与携带的干粮。 野外不方便带菜,但难不倒王蔓云,她在饼里加了梅干菜,梅干菜酸香适口,跟饼烙在一起,香味引得楼上刚收拾好的两个小孩蹭蹭蹭又下了楼。 太香了,他们口水都快流出来。 “有点烫,小心点。”王蔓云夹起一块摊得很薄的饼一分为二给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吃得不停地点头。 王蔓云出品,必定是精品。 准备好明天的干粮,王蔓云也开始收拾背包,当一切都收拾好时,她最终还是从储钱的箱子里拿了一样东西放进背包里。 有了这东西,就算真遇到有人找麻烦,也能全身而退。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