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你们就这样继续在一起过日子了?” 赵梅笑了下,“他说还是要带着我们娘俩到镇上做小生意,虽然没有分家,但要是能离的远一点,我也能接受。” 乔月沉默了片刻,才说道:“也成,一边是他的爹娘,一边又是你们娘俩,他在中间确实不好做,你宽容一点,他肯定会更心疼你们,对你们好。” “反正就这么过吧,我总不能让毛毛没有爸爸,唉!” 这就是女子的悲哀,有多少女人,结了婚之后,是为自己活的。 好像也不是全部,她妈就是为了自己活,所以丢下一双儿女,跟别人远走高飞了。 该指责她的冷漠无情,她的狠心抛夫弃子吗? 也不一定吧! 或许在她看来,留下来继续生活的日子,如同在地狱之中。 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如果现在换成是她处在赵梅的位置上,她做的会比赵梅还要绝。 乔月想起一事,“赵梅姐,你知道吴春琳跟什么人在一起吗?” “吴春琳?她能跟什么人在一起,现在还要上学,回来就做家务,整个人闷闷的,有时一整天也听不到她说话,”赵梅当然也不是很喜欢这位小姑子,谁会喜欢一个整天跟自己做对的人呢! “她最近好像跟范大柱走的挺近,你们家人也没管管?”乔月猜测,跟吴春琳私混的人,应该就是范大柱。 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一个弄不好,就会弄出人命,到时可怎么收场哦! 她这纯粹是瞎操心,好心也未必有好报,只是感叹,小姑娘年纪轻轻,拎不明白轻重。 名声毁了,身子毁了,一辈子可就完了。 赵梅并不知道范大柱的事,“她那个人,你说什么都不听,固执又偏执,要真出了什么事,又能怨得了谁。” “这倒也是!” “我听说范大柱这次回来,是要招女工的,难道春琳要跟他出去打工?”赵梅突然想到这一层,其实也不是很难猜。 范大柱回来的目地,又没有保密,总会有风言风语传出来。 他的那些鬼话,赵梅是不会相信,以前她们村里就有一个女孩子,话传回来的时候,说的那叫一个好听,赚了多少钱,又是跟有钱人交朋友,回乡的时候也是风光无限。 可是没人的时候,那小姑娘哭的稀里哗啦,跟他们哭诉,说是在外面根本没有她吹的那么风光,说白了,就是陪男人喝酒,很多时候都会被男人摸来摸去,碰到难缠的客人,还得卖身。 关键是,像她这样的情况已经算是好的了,更有些地下黑色交易场所,逼着她们去卖身。 乔月也知道吴春琳的固执,但丑话还得说在前头,“这事你得事先跟吴春琳透个底,我总觉得范大柱干的事,不像什么好事,吴春琳跟着他出去,十有八九,是要被卖了,你家公公婆婆再吵再闹,也不能不管吴春琳的事,万一真被拐走,你们想找都找不到。” 赵梅叹气道:“等春根回来,我跟他说一起,他们要是能听得进去,也就罢了,听不进去,我也没办法,一切都是命。” 乔月抱着毛毛颠了颠,笑着:“反正你把话带到,就算将来出了事,也怪不到你头上。” “嗯,你说的对,乔月,听说就快要订婚了,到时我要不要我去帮忙,如果有需要的,你就说一声,”赵梅忽然想到一个事,“村西头的老严家,你知道吗?” “知道啊,怎么了?” “他们家老太太快不行了,可千万别跟你订婚的日子赶的太近,不吉利!” 乔月眨眨眼,“好像昨儿拉回来的吧?怎么不在医院养病,这么快就回来了。” 严老太太也才六十多岁,前几天突然病倒,家人把她送到医院,听说病的挺重,已经吐血了。 赵梅摇头,“好像治不好,也是没钱了,索性拉回来等死,今早我碰见她们家人,说是已经不吃不喝,等死了,如果快的话,就这几天,慢的话,熬上十天半个月也是可能的。” 乔月并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不妥,村里人这么多户人家。 有办喜事,就有办丧事的。 只是这赶在一起的,却是极少数,谁家办喜事,想看见一队送葬的从家门前路过。 乔安平很快回来了,招呼乔月一起回去。 乔月把毛毛放下来,小家伙还舍不得她呢! 父女俩回到家的时候,那几个胖子都不在了,一切都已经恢复平静,平静的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乔阳的眼神有点怪,看到乔月进门,瞅着她看了好一会。 时间不早,乔月也没多问,赶着时间把小龙虾做出来,搁在锅里焖着,嘱咐哥哥,一定要看好火,别让汤汁熬干了。 乔阳点头,一一记下了。 她在厨房忙着的时候,封瑾跟乔安平聊了一会。 着重说了乔月今晚不回来,住在封家的事。 乔安平心里当然不舒服,心想着,还没结婚,就要把我女儿拐走了。 ------题外话------ 待会还有一章哈! ☆、第114章 在路上 可是女婿开口说了,理由又很充份,最关键的是,他相信女婿的人品,不答应好像也不好。 乔安平心里那个纠结劲就甭提了,最后等乔奶奶回来,三个人眼巴巴的瞅着,封瑾的车子带走了乔月。 一想到将来有一日,封瑾也会用车子接走乔月,从那之后,乔月就成了别人家的媳妇,三个人心里都酸酸的。 乔月今儿不在,注定要错过很多事。 比如范大柱怎么忽悠了村里的人,让他们相信,范大柱在外面做的是大生意,并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同意,让自己的女儿跟着他出去打工。 林铁成还算是个明白人,觉得这事不靠谱,他不同意女儿跟着范大柱到外面去打工。 再说了,林玉梅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考试,就能拿到初中毕业证书,十年的书都念了,没道理毕业证不拿。 在那个年代,初中毕业证也是很难得的。 可是林嫂子死活要让女儿出去打工,念书只能往里贴钱,打工却可以赚钱,以后每个月他们都能收到林玉梅寄回来的钱,这种诱惑,对他们来讲,实在太大了。 有了钱,她也能穿几身好衣裳,还能攒下钱,将来给儿子念大学,让他有出息。 林铁成拧不过她们母女,再加上林玉梅说了,可以把学籍留着,她跟妈妈到学校去请假,万一在外面混的不好,还可以回来复读一年。 当然了,她能有这个自信,得多亏他们在镇上的亲戚。 不管是什么年代,有人好办事,有了熟人,什么都可以商量着来。 林嫂子一拍大腿,为了女儿,为了全家的未来,她也豁出去了。 当晚便抓了两只肥老母鸡,打算明儿跟女儿一起到学校去。 范大柱催的急,他也怕乔月回来坏事,所以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