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狂后

:宋仁宗的第二任妻子曹皇后,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记载,一个是貌丑不至惑君,另一个就是特别不受老公待见,虽然有着为人称道的贤名,但一生都活的相当憋屈。现代女子曹恩英一朝穿越就成了这个所谓的曹皇后。忍让?克己?贤德?那是什么?人活一世,草活一秋,必须支愣...

第22章
    她看向范仲淹: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她看向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她看向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她看向司马光:《资治通鉴》。

    曹恩英内心深处的小人在激烈的发出尖叫:这是什么场面,这是朗读并默写全文!!!外加青少年课外阅读训练。曹恩英几乎泪目,她暗地里深深呼吸了数下,才勉qiáng压住自己那颗想要找人签名的狂热之心。

    对了,还有韩琦。

    作为自己的“老朋友”此时此刻的曹恩英却不由自主的生起了一股嫌弃之情。

    这个家伙,根本就不应该坐在这里。

    不过只是个当了三朝宰相的庸俗之人罢了,怎么配和这些大词人,大文学家的坐在一起?

    什么?

    你说韩琦也是有名的诗人,还写过一本《安阳集》?

    曹恩英表示:只要我没背诵过的作品,那肯定就是流传不广的。

    不知道是不是感觉出了某人那嫌弃的眼神,堂下的韩琦忽然浑身打了个寒颤,他抬起头,看向宝坐上的皇后,结果,就被对方平白无故的给白了一眼。还没等其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家居然就脑袋一转,面带微笑、声音雀跃地与司马光说上话了。

    韩琦:“………”。怎么回事?

    第12章

    说来也是玩味,今日在这里的多数都是后来支持“庆历”变法的人物。

    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时的宋仁宗,心里已然是站到了“改革”这一边。

    果不是如此,这些人聚在一起,说是为了共沐佳节,但谈着谈着,也不知怎地就谈到了税收上。范仲淹表示:朝廷的税收实在是太重了,百姓们除了要jiāo正常的税外,还要额外支出许多乱七八糟的、巧立名目的税,此外还有各种的徭役和差役要服,实在是过于苛民了。

    此言一出,立刻获得了众人的热烈拥护。

    性格最是率真的欧阳修,甚至当场表示:造成这一乱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吏治的腐败。

    这些人都是当今世上,最有见识的一群人。

    看着他们在这里唇枪舌剑的讨论政治,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朝廷税收过重,朕心里何尝不知……”作为一个好皇帝,赵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他表示,国家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若是不提高税收,拿什么去养军,若是没有军队,又拿什么去防范辽国。

    是的!

    宋朝奇葩就奇葩在它有着百万人以上的军队,但对外战争时,却总是败多胜少。

    不是有句古语叫做yīn盛阳衰嘛!

    曹恩英就觉得,这话用在朝廷上也是如此,出色的文臣太多了,几乎是一窝蜂的涌现。而出色的武将却是人丁寥落,这就是典型的,文武失衡。赵祯的话语一出,题纲立刻就有了扩大的趋势,众人迅速的从税收、官员腐败的问题,划向了军队改革上。看着他们一会众志成城,一会儿又相互争论的场面,曹恩英微微一笑,淡定的抿起了手边的小酒。

    都是一群美大叔/美青年啊,即便是吵的面红耳赤,但看着也是相当养眼的!

    总而言之,今天这顿饭,官家娘子吃的是称心如意,心满意足,心花怒放。

    至于老公赵祯……

    一顿好好的节宴,险些没开出批/斗大会来,心里可能多少还是会有些憋屈吧!

    不过这一点,又有谁会真的在乎呢?

    ******

    景佑三年,秋天的时候,御园中那些被施加了金坷垃的小麦终于成熟了,而随着它们的成熟,整个朝廷都轰动了。赵祯亲自带领着百官,跑去御园看佃农割麦子。从早上看到huáng昏,结果不负众望,亲自上秤称量的范仲淹,一脸惊喜的表示:只这一亩地,便收获了十石的粮食。

    比之以往,整整翻了三倍还多啊!!!

    赵祯的脸色当场腾地一下就变得赤红了起来,他看着那些huáng橙橙的麦子,没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了。

    “韩卿,韩卿!!!”他忍不住地大喊了起来。

    同样满是兴奋的韩琦立刻走上前来一声臣在还没来的及说出,就被赵祯一把抓住了肩膀。

    “这金坷垃,当真有用。”

    “是!”韩琦连连点头,声音颤抖地说道:“恭喜陛下,有此神物,来年我朝粮食必将比之以往多出数倍”。粮食多了,百姓就能吃饱,就能养活更多的孩子,缴更多的税,国家也就能变得更加qiáng大。

    这些全都要感谢皇后啊!

    此时此刻,兴奋中的韩琦想到了曹恩英,若不是对方极力要求,要尽量淡化她在这件事情上起到的作用,韩琦非要在官家面前,好好为其请功不可。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