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回忆录(修订版)

日益猖獗的扒窃犯罪现象,困扰着当代社会。如病毒般具有超常复制能力的小偷群体,侵害着社会的肌体和大众的生命财产。作家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现象,并试图通过深度调查和思考,解剖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是一部将新闻性、真实性、文学性高度融合的优秀长篇报告文学。

第38章 6. 毛细血管
    有人说,“胡大个子”长有一双鹰一般犀利的眼睛,其目光可以穿透人的毛细血管,是正常人还是从事扒窃勾当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

    说得有点神了。但跟随他的反扒助手承认,很多情况下,他们无法觉察到的人,师傅却能一眼看出来。事实证明师傅的判断是准确的,他据以作出判断的依据也是言之成理的。但他们感到,怎么学也学不到师傅的门道。因为,小偷使用的偷窃手段和花样,没有一定之规,常常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无法套用一个普遍的规则。难就难在如何根据不同的对象,灵活快速作出分析和决断。

    应该承认,在任何一个行业中的佼佼者,往往都有其特殊的天赋。就如同文学巨匠一般,若没有特殊的天赋,完全靠后天努力是无法达到其巅峰高度的。常说“勤能补拙”,但生活中常常是“勤”补不了“拙”。

    这年9月28日,镇江召开经贸洽谈会。海内外的许多企业家、经贸人士云集于此。而这样的集会也正是小偷作案的最佳时机。来的都是有钱人,钱被偷了不在乎。另外,人越多的场合越容易下手。这天上午在市体育馆有一个大型演出,专门招待来参加经贸会的嘉宾。

    在演出尚未开始时,“胡大个子”到体育馆进口处去转了转,没有发现可疑迹象,就在体育馆对面的面馆坐下,要了一碗锅盖面。他早饭还没有吃呢!锅盖面是镇江有名的特色小吃,味道特别鲜美。传闻乾隆皇帝下江南,到镇江一家有名的面馆吃面条。老板娘慌乱中把锅盖掉到面汤锅里一道煮了。皇帝老儿吃了锅盖汤面,连称“味道好极了”。“锅盖面”因此而名闻江南。虽然今天煮面不会把锅盖也放进面汤里一道煮了。镇江人喜欢早晨吃锅盖面。来镇江旅游的人也必定要尝尝锅盖面的味道。过了一会儿,老板娘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上来了。

    坐在门口折叠椅子上的胡雪林,一面用筷子挑起面条,一面习惯性地用目光扫视着大街。这时,他看到一个穿夹克衫的小青年急匆匆地从体育馆方向走过来。他一面走,神色有点张惶地时不时掉头往后看。据胡雪林事后介绍,他看到小青年的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红。面色发白,是因为做贼心虚;面色发红,是因为东西到手了,心情格外激动所致。令人叫绝的是,胡雪林的眼睛怎么就看得那么清楚,连面色的红白变化也能看出来?甭管怎么说,这个小偷自以为东西得手,无人察觉,没有想到栽在小巷子的一个小偷的“克星”手上了。

    胡雪林放下手中面碗,走出面馆,就朝小青年迎面走过去。走到小青年肩并肩位置时,胡雪林掉过身来,一只长长的胳膊就搂过去,面带微笑地说:“快把东西拿出来吧!”“胡大”的胳膊长,像藤蔓似的把小青年的腰牢牢地箍住了。

    小青年不明白此为何方神圣,反问:“拿什么东西啊?”“你别装傻,你刚才偷了人家东西,还不赶紧拿出来?”小青年心里一惊,“你是什么人?”

    “你甭管我是谁,快把东西给我。再不拿出来,我就打110了。”小青年慌了,他以为遇上“黑道”上的人了,“黑”吃“黑”,忙不迭地从夹克衫口袋里掏出一只黑亮的高级手机。“给你,给你,别打110!”胡雪林把手机拿过来,顺手掏出了手铐和警官证。小偷这才回过神来,原来是碰上便衣警察了。

    小青年奇怪地问:“我偷的时候你怎么没有抓我?”

    “你偷的时候我没有看到。”

    “现在你怎么看出我偷东西了?”

    胡雪林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一句:“你知道镇江有个胡大个子吧?”

    “你……”

    这只手机后来估值两万元,其型号国内还没有,是当时最高档的可无线上网的3G手机。失主是一位在镇江投资的港商。他和两位秘书一起到体育馆看演出。演出开始前他接到一个电话,打完电话顺手就把手机塞进了牛仔裤后面的口袋。小偷行话叫“后屁”。是最好下手的地方。这个小偷用夹克衫遮挡做掩护,轻松地从他“后屁”把手机掏出来,然后把手机放进夹克衫。

    派出所警官根据手机里储存的电话,找到了港商的秘书电话,然后通过秘书通知港商到体育馆门口领取失物。手机交给港商时,有关人员只是说有人捡到的,没有告诉他是被小偷偷了。他们担心影响港商对投资环境的认识。拿到手机,港商连声道“谢”,还说镇江市民文明素质高。他说发现手机丢了,已经通知香港总部切断所有跟手机有关的商业联系。他最心疼的不是价值两万的手机,而是怕手机里储存的商业机密外泄。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