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归来 没想到,没等来流风,倒是把木易给等来了。 趁着夜色,南笙让其进了院子,看着面前清秀的男子,苏芜直接说: “你弟弟我找到了,现下就是徐开拓徐大将军的小厮。” 听着这话,木易猛然抬头,神情万分激动,但很快他就静了下来,将苏临风被罚跪的事情说了一遍。 “想必听到你弟弟的消息才是你前来的目的吧。” 苏芜神色淡淡,的确,毕竟知道苏临风受罚这事儿与她而言,只是时间问题。 话虽这么说,但她不想放弃木易这个人才,见他神色微变,话锋一转道: “你可知道苏临风名下有哪些宅子?” 木易跟着苏临风也有几年了,凭借他的聪明伶俐深得苏临风欢心,因此财物上的事情,苏临风从来不瞒他,仔细想了想,便一一说了出来。 没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苏芜有些不死心的问:“护城河边可有他的产业。” 听到这个,木易肯定的摇了摇头,解释说:“苏临风的产业大多都是徐氏那儿给的,一般的官宦人家即使是置办私产,也绝对不会将东西买在护城河畔。” 这倒是和她想的出奇的一致,那么排除了官宦人家,就只剩下了皇室之人,还有那些财大气粗的富商了。 静默片刻,苏芜又说:“放心吧,你弟弟的事情我会放在心上,只是需要时间。” 要的就是这句话,木易真诚的感激道:“多谢姑娘,若能救出弟弟,木易定当牛做马,报答姑娘。” 等木易离开,苏芜梳洗以后躺在床上,又独自思索了一番,京城的富商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毕竟还有许多外来户,真是想一想就头疼。 次日,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都争论不休,反观当事人,却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直到众人都停了下来。 他才缓缓上前一步:“皇上,臣率兵前往边境,第二日便遭到黑衣人偷袭,从他们随身携带的腰牌可看出,是西辰所为,故而臣派人前去查探,不曾想中了埋伏。” 忠义候周元武就站在那里,接受众人目光的洗礼。 “以你所言,是西辰故意设伏?”嘉靖帝沉声道,一张国字脸上尽显威严。 话音刚落,就听见一道声音传来:“皇上,老臣反对,前段时日才传出西辰有意与我大梁休战一说,现今怎么会铤而走险设伏?” 说话的人一袭红色官服,正是大理寺正宋奎,亦是宋游之父。 紧接着便有人出来附议,礼部尚书秦越道:“莫不是忠义候贪大,想一举歼灭西辰驻边境大军,故而有此一说吧?” 闻言,一直不曾言语的苏贺在心底冷笑一声,看来,这三皇子是等不及了,还好当初皇帝撤回了让三皇子前去营救的旨意,否则,这忠义候只怕早已经是一抔黄土了。 听着重臣各执一词,嘉靖帝皱了皱眉,环视一周,目光在大殿上每个人的脸上划过,最后落在了苏贺身上。 “苏相,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早就料到皇帝会如此,苏贺一拱手,道:“启禀皇上,臣以为,西辰本就野心勃勃,而那求和不过是流言,并未有人求证,因此忠义候所言并非杜撰。” 苏贺之所以坐上一朝权相的位置,自然是有自己的生存之法。 如此一说,虽说是帮了忠义候,但事实上却是指出了根本,至于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还是留着让嘉靖帝自个儿猜去。 果然,听了苏贺的话,嘉靖帝的脸色更加不好了,暗道,果真是老狐狸。 “皇上,老臣以为,苏相所言有理。”说话的是太师余毅年,当今庆贵妃之父,也算是嘉靖帝的老丈人。 退朝之后,一向不与人来往的忠义候,经过苏贺的时候,突然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如玉是个不错的孩子,若是好好栽培,将来必成大器。” 对此,苏贺谦虚的拱了拱手,答道:“多谢侯爷夸赞。” 柠苑,刚写完一张纸,苏如玉就来了,说是道别,这一次,苏芜早就给他准备的妥妥当当的了,比如什么金疮药,补血益气的药丸。 总之,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虽然她不希望唯一的兄长整日活在刀光剑影之中,可征战沙场是他的理想,作为妹妹,她只能支持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拥有一副强健的身体。 兄妹二人寒暄了许久,临走之际,苏如玉突然问:“妹妹,你和高阳长公主可有往来?” 听到这个,苏芜愣了一下,随即如实答道:“我并不认识高阳长公主,哥哥为何这样问?” “这倒是怪了,当时突破包围之后,长公主特地见了我,嘱咐我回京后立马回府一趟,还说妹妹你很担忧我。” 苏芜一怔,但很快就明白过来,只笑了笑说:“哥哥不要想了,这次回军营,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打仗,切记千万小心。” 等送走苏如玉以后,脑海里忽然闪过那人的身影,他既然有办法请高阳长公主出山,那么请她带句话也一定不是什么难事,看来,她又欠了他一次。 “小姐?您想什么呢?”南笙看着女子莫名其妙的笑容,小声嘀咕着。 “什么?哦,我在想,午膳什么时候好,我都饿了。”苏芜笑着说,转身进了院子。 小半个月了,想必容华郡主那边也差不多了,现在只等祖母寿辰一过,那些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不过,这有一件事情,她倒是非做不可了。 次日,南笙便端着一碗由苏芜亲自熬的乌鸡汤,给福园老太太送去了。 “也难为这孩子了,关着禁闭,还能想起我这老婆子。”嘴上这么说,魏氏心里却是格外舒坦。 南笙恭敬道:“老夫人说笑了,二小姐说她的手艺不好,还请您千万不要嫌弃。” 又听着老太太夸赞了几句,南笙这才离开。 看着那碗乌鸡汤,魏氏叹了一口气:“二丫头也是个命苦的。”虽然这样说,可眉眼之间尽是疼惜之意。 “老夫人,既然二小姐有这份孝心,您就受着便是了。”魏嬷嬷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