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了。 所以云晏说要晚一些再考虑亲事, 云庆梁也没有反对。 毕竟是男孩,他这年纪也不算太大。 要是他真的能够考中了, 以他这个年纪可以说是少年英才, 去提亲也更好看。 但也最迟也就是今年了, 不管有没有考中, 云庆梁都打算给小儿子定亲了, 他已经有看好的人家, 彼此也有了默契,是他任职隔壁县县令的女儿,而云庆梁只是县丞,要是小儿子考中了举人的话,去提亲就没有什么高攀的说法了。 这件事情云庆梁也跟云舒瑶提过。 那位是县令家原配所出,吃亏就吃亏在之前定过一门亲事,后来因为男方品行不端退亲了,但无论原因是什么,这世道对女孩子总是更严苛一些。 宋氏是在去庙里上香的时候认识的,双方相谈甚欢,后来知道那姑娘退了婚,才起了心思。 云舒瑶的长弟媳妇是他夫子的女儿,对方也是举人出身,不过对方无心仕途,考取功名后就在长明书院做夫子。 云庆梁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和商户人家结亲。 确实有些官宦人家会给子弟聘娶商户人家的女儿,往往这都是有原因的。 不是所有官宦人家都是手头宽裕的,还有很多人家只有一个名头好听。 而商户女带着大笔嫁妆嫁进来,可以说是各取所需。 就算是这样,为了不被人取笑,大部分和商户结为亲家的,也是庶出子。 要是嫡出的话,一般情况下就是前面已经有了出息的儿子,这个儿子是个没有多大出息的,就用来联姻。 云家是不大富裕,却也不差,而且因为是穷日子过出来的,也不觉得现在的日子哪里不够好。 所以云庆梁在给儿子相看的时候,都是奔着前程去的。 他的两个儿子都有读书的天赋,他们日后是要走仕途的,那么一个能互相帮助的姻亲就十分重要。 更别说,梅姨娘提出来的这个妹妹,她还是庶出。 就算梅姨娘说在她母亲的名下,是嫡出妹妹,但云舒瑶又不是傻子,她知道她嫡母生了多少个孩子。 就算记在嫡母名下,假的也成不了真。 她自己就是庶出,难道不知道嫡庶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就她说的嫁妆丰厚,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县丞的嫡次子配商家的庶出女? 没有什么原因,谁会这么结亲? 她们两个的弟妹要是成为了一对,让贾敏怎么想? 手底下两个有子嗣的妾联合起来了,这是打算要做什么? 就算是再好脾气的主母,面对这种妾侍联合起来的情况都要警惕。 所以笑够了之后,云舒瑶直接就拒绝了:“梅姐姐,这个玩笑不好笑,我们都是兴台府出身,不说知根知底也差不多了,这门亲事不合适,姐姐以后不要再提起了,我弟弟的婚事本也不是我做主的,有我爹娘操心,我啊,只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足够了,梅姐姐,想必你那边也是这样才对。” 被她这么直接拒绝,梅姨娘的脸色很难看,那张脸上青了白,白了青,嘴巴紧紧的抿着,像是在压抑着自己的怒火,还有……一丝悔意。 其实梅姨娘本来应该要提起的亲事不是她那个庶出妹妹和云姨娘的弟弟,是她临时改了主意。 梅家的大本营在兴台府,现在在那里的是她的嫡出长兄,而她爹还有她姨娘,以及她亲弟弟现在也在广州,借着老爷这股东风,把生意做到了这,赚了不少钱。 今天她之所以会来找云姨娘,就是她把贾敏怀孕的事告诉了她姨娘,她姨娘给出了个主意。 她是来说亲的,但要说的亲事是她的嫡出六妹和云姨娘的堂兄。 她的六妹已经守寡一年多了。 当初嫁给了一个举人家的儿子,只可惜对方是个命薄的,嫁过去没多久就病逝了,她那妹妹膝下也没有任何子女,就回了娘家,正在找别的合适的人家。 而云姨娘那个堂兄,现在是秀才功名,他的原配也是因为生病没了,父亲看好他的将来,认为他日后能考中举人的可能性很大,要是嫁过去,日后再找找关系,花点钱,六妹妹也能成为官太太。 这样她们就是亲戚了,日后在林家也能守望互助。 哪怕是梅姨娘不想承认,她也知道云姨娘跟她是不一样的。 虽然一开始她们两个一前一后进门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随着对方生下了林府唯一的一个男丁,而且云姨娘的父亲又补了官之后,她的地位就十分稳固了。 比她要高上一大截。 经过姨娘的仔细分析,梅姨娘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云氏看着不声不响的,却是个有成算的,很会讨好人。 她从来不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也不会让老爷怎么去扶持她娘家,她平时提出的要求也就是折腾一些吃吃喝喝的玩意儿,对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