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一说,刘梅宝哦了声,仔细问了几句,不由被田税吓得吐了吐吐舌头。 怪不得古代农民起义都是打着天地啊不纳税的旗号一呼百应。 “那就等挣再多钱的时候再去买。”她点点头,痛快的说道。 对于古代的生活环境社会规则她毕竟不了解,她可不认为自己依靠现代知识,就能在这里呼风唤雨一帆风顺无所不能,既然他们都说不买,总有不买的到了。 如今这二十两银子可是她们最大家底,的确不能都扔出去花了。 宋三娘子看着她忽的一笑,这还是刘梅宝第一次看她笑,忍不住一脸惊讶。 “舅妈笑什么?”是笑我夸口吗?她亦笑嘻嘻的问道。 “你到底是有主意呢还是风一阵雨一阵?”宋三娘子收了笑,慢慢吃了口饭说道,“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怎么也不争一争了?” 这还是暗暗指当初青丫的事,刘梅宝抿嘴一笑,没有说话,饭桌上的气氛微微有些沉闷。 “快吃吧,都要凉了。”周良玉忙打圆场招呼道,此事便揭过不再提。 接下来果然如她们所料,接二连三有街坊百姓上门来请鉴药,大多数说是从宋郎中药铺拿的药,个别的是从游方大夫手里拿的,刘梅宝一一帮他们看了,但均好言拒绝收钱,来人听说不收钱都少不得闹一番,但刘梅宝却只是称这是鉴药的规矩,半点不动口,大家无奈只得悻悻离去,就这样过了几日,便也没人再上门了。 “这几日宋大夫的药铺不好过吧?”刘梅宝笑道,一面给宋郎中倒上茶。 因天气寒冷,宋三娘子熬夜身虚,染了风寒,所以请了宋郎中来诊治,便说起这段的事。 “可不是。”宋郎中摇头带着几分无奈笑道,“刘姑娘你这一手可是提醒了大家看,大家原本不知道药竟然也有假的。。。” 县城很小,再加上花园子的老鸨刻意宣传,刘梅宝鉴假药的事很快流传开了。 这一段宋郎中的药铺凡是来抓药的都会不经意的问一句,你这药是真的吧,让他们哭笑不得。 刘梅宝小了,对宋郎中连连抱歉。 “不敢不敢,刘姑娘这是为医者病者造福,哪里敢称歉。”宋郎中忙摆手道,说罢又整容道,“姑娘该鉴别就鉴别,别顾忌老夫。” “也未尝不是。。”宋郎中又笑了,捻着胡须,“只是也不至于这么多人都如此吧。。。别人也就罢了,那个曹大。。。” 那个曹大为人无赖又是吝啬,怎么突然也转性了,还这么大方。。。 或许人心本善吧,宋郎中暗自想道。 这一点刘梅宝也知道,不可能那些鉴药的人都是这般心思,便笑着点头。 “那也没事,大家哪来的也不是什么贵重药,本身就不值钱,再说,有宋郎中掌眼,也不会是假的,大家也就是暂时不安心,过了这一段就好了。”她说道。 “刘大人忠烈。”宋郎中轻轻叹了口气,又看了看宋三娘子的屋子,“周老爷高义,吾等小民记在心里,也只有记在心里了,旁的也帮不上什么。。。” 这二人都是朝廷定罪的,宋郎中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刘梅宝忙摆手示意他噤声。 宋郎中也知道失言了,忙岔开话题说了几句便告辞了,周周良玉亲自送他,也顺便抓药回来。 关好门,刘梅宝进屋子,宋三娘子闭着眼躺着,似乎是睡着了。 她的面色苍白,眼底深深的青,刘梅宝不由叹了口气,这都是长时间熬夜辛劳,又吃的没有油腥,营养跟不上的缘故,她也曾提议至少每隔几天买些肉吃,但因为越来越高的离谱的肉价,而被宋三娘子拒绝了。 还是没有钱的缘故,要是手里钱盈余了,吃顿肉又算什么,想必以前她们顿顿都离不了好菜好肉的。 刘梅宝叹了口气,王六七一去没了音讯,如果不是那二十两银子真切的摆在这里,她都要以为这件事从来没发生过呢。 二十两银子暂时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压力,但接下来呢?不能细水长流的话,这日子还是没保证啊。 刘梅宝恨不得自己gān脆摇着铃铛四处上药行吆喝推销自己去,当然,也只能想想而已。 织布声便是一停。 “谁让你花钱买这个的。”宋三娘子停下织布,看着刘梅宝端进来的汤碗,沉脸说道。 刘梅宝和周良玉再三要求她晚上不要成宿不睡的织布。 “说是多织布挣钱,这一生病前前后后花去了几百文,算下来还赔了好几块布钱呢。”刘梅宝板着手指给她算了一笔账。 宋三娘子这才不熬夜织布了,只是白天多赶些活。病好了,药也停了,却见刘梅宝端进来一碗jī汤。 “还有人参!”宋三娘子嗅了嗅,见内里浮着几根细枝,她毕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当初也是人参jī汤顿顿的补着,这味道外形自然熟悉,顿时更急了,起身就要去摸自己藏好的银子。 “不是人参,只是党参而已,哥哥从山上挖来的,没舍得卖了,虽然比不上人参补养,但也聊胜无有。”刘梅宝笑道。 宋三娘子这才松了口气。 “那也该卖了,我都好了,用jī汤吃吃就足够了。”她说道,一面端起碗慢慢的喝。 党参其实卖了,只不过卖的钱换了几根参须,宋三娘子闻得出人参的味道,但不一定分辨出党参和人参,刘梅宝见骗过她,面上浮现几分得意地笑。 吃过jī汤,宋三娘子便又开始织布。 刘梅宝曾经好奇的研究过这织布,看起来很好玩,实则很累人,一天坐下来肯定腰酸背痛腿抽筋。 “还是要多休息,这织布也怪累的。”她说道,看着宋三娘子依旧带着孱弱之气的脸。 宋三娘子看了她一眼。 “累?做什么不累啊,活着就是累。。。”她说道,手下的梭子飞快的来回穿梭。 按照以前还有接下来一句死了倒是省心,但现在这句话在嗓子里打个转,又咽了回去,她只低头垂下视线织布。 鉴药的乡亲们也都不来了,日子又恢复平静了,并没有意料中的大笔生意上门,刘梅宝有些失望。 也许那个王六七根本就没把这件事宣扬,解县是个小地方没有药行,河中府应该不会就王六七一家药行吧,虽然没去过府城,但府城肯定比县城要繁华,躲躲闪闪也该有人来试探问问啊,再说有了王六七买到假药的事,其他的药行多少得警醒点。 要是自己能随便出门就好了,刘梅宝叹了口气,为自己的女子身份感觉很不方便。 第六十四章 再拒 因为天气越来越冷了,对于习惯羽绒服暖气的沈刘梅来说,这冬天实在是难熬的很,今日又是yīn天,他gān脆坐在chuáng上,裹着棉被看书,听得宋三娘子咯噔咯噔织布声,渐渐的也抚平了它微微有些烦躁的心。 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她看了看身上裹着的棉被,对自己点了点头。 “宋娘子,宋娘子。”门外有人唤道。 已经好些日子没人上门了,刘梅宝放下手里的书,听见宋三娘子的织布声停了下来,屋门咯吱一声打开了。 “谁啊?”宋三娘子问道。 “我是城东孟家的。”门外的夫人声说道。 刘梅宝竖起耳朵,半晌听不到宋三娘子说话,也没有开门声,不由好奇,她起身下chuáng,微微推开窗户向外看。 “有何事?”宋三娘子问道。 “三娘,开开门好说话。”门外妇人声音和蔼的说道,声音并没有被怠慢的不满。 刘梅宝不认得这孟家是什么人家,看着宋三娘子慢慢地走向门口,打开了门,一个年约四十,穿着打扮一看就是有钱人的妇人便迈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丫鬟,各自拎着一礼品。 “孟家娘子,所为何来?”宋三娘子并没有让她进屋,而是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