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王薨了! 这个消息机会是和那清河王的世子刘祜一同进入京都洛阳的。 当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京都上下简直是....早有准备! “去父留子自古有之,纵然现在清河王世子还只是一个世子,难不成这天下有一个太后之外,还要有一个太上皇不成? 清河王庆是个悲惨的人,但是悲惨又能如何? 这就是他的命!” 宫闱之中,面对着清河王刘庆的死讯,作为那宫中定海神针一般的内侍宦官,鄛乡侯郑众就已经将这件事情预料到了。 当蔡伦和那主位上的邓绥听到了这平静的话语之后,心中都是忍不住的生出来了几分感慨。 “让这位去当个钩盾令陪伴御花园的那些花花草草...实在是有些太屈才了!” 之前郑众传来消息,希望邓绥可以将继任者的位置留给那清河王的世子刘祜,那时候邓绥还在担心因为刘庆之母的原因。 他们会不会有所被动,而这郑众是不是也有些太过了... 但是如今他们才知道,这郑众就是要彻底的清楚后患! 这些年那清河王刘庆为了能够活命,他成天做的事情就是吃喝玩乐,对于当年的那些旧事更是一个字儿都不敢多说。 在自家的府邸之中,那更是禁止任何人传出来半点风言风语,以防止被有心之人听到了,最后会影响到他。 而此时,借助这件事情直接将这清河王膝下最为年长的世子请到自己的身边来,同时利用这件事情直接送清河王去陪伴先帝。 这样,那件事情也就彻底成为了一段会被所有人都遗忘的往事....彻底尘封在所有人的回忆之中。 而且,一个孩子也更加的容易掌控.... 甚至于看着那郑众的意思,他现在甚至都没有打算让那个即将进入宫中的清河王世子去当这个储君.... 不对,不是看他的意思,在下一刻,那郑众直接将自己的意思表明了! “太后,这清河王的世子即将进入皇宫拜见太后。 不知道太后有何打算?” “这....”邓绥此时看着面前的郑众也是忍不住的沉吟了起来,“之前本宫以为陛下的身体已经是坚持不住了。 这才没有办法做出如此决定,但如今既然陛下的身体已经有所好转。 那么....” “太后是打算让那刘祜回转清河郡么?”郑众直接带着笑容打断了邓绥的话语,“若是让老奴来说的话,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虽然说...当年的那些事情都已经成为了过往。 可是如今那位清河王薨了的消息可是已经传入了对方的耳中。 若是就这么让他回去了,恐怕这心里面难免会出现什么想法,这对于如今的朝局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那依鄛乡侯的意思呢?” “老奴不过就是个家仆罢了,哪里有什么意思...只不过老奴毕竟是在这宫中的时间久了些。 因此也是有些想法在身上,到时可以说出来,让太后听一听...” “还请鄛乡侯不吝赐教!” “刘祜此人虽然年幼,但这些年他的名声不俗,想来也是个聪慧之人。 这等皇家子弟正好可以留在宫中当做陛下的伴读。 一来,他便可以在我等的掌控之中,一举一动都可在我等视线之下。 二来嘛....这也是我等的一个机会。 这段时间太后执掌朝堂,可是有什么感触么?” “.....”当邓绥听到郑众的这个问题之后,那脸色也是一瞬间就阴沉了下来,“不怕鄛乡侯笑话,这段时间...本宫这心里面...实在是有些...呵呵...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邓绥还是有些理智的,想要发泄怒骂一二,但是想到了自己的身份,最终还是选择比较委婉的说辞。 不过大家都是久在宫闱之中的老狐狸,这种话是什么意思,那郑众如何能够不清楚? 而且这种事情,对于外人来说或许是有些不敢相信,一个被先帝亲自任命的太后竟然会如此憋屈的活着,那普通百姓听了恐怕都会以为这是在讲笑话。 但在这宫闱之中,这简直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主少国疑,这四个字就可以解释很多很多了。 历朝历代,这最担心的就是新老交替之时,新君无法快速掌控局面,而这种事情更是比比皆是。 而在做的这几位,甚至在不久之前就刚刚经历过这种局面。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的敌人换了一些人罢了。 “太后倒也不必忧虑,当年先帝继位之时已经是少年模样,但先帝继位之时尚且还有那外戚窦氏玩弄权柄。 如今太后和陛下虽然不如当年先帝,但如今的他们有何尝能够与窦氏相比? 只需要暂且忍耐一二,寻找到合适的良机,便可以将其一网打尽。 到时候...这天下也就再也没有人可以撼动太后之位了。” “......”邓绥看着面前的郑众,虽然这种话她自己也在心里面劝说过自己很多次了。 但是如今这话却是郑众亲口告诉她的,这要比她告诉自己千百遍都更加的重要。 因为....郑众是真正亲手操刀完成过这种事情的,并且还是大获成功! 这种经历,在士气上是极大的提升。 当邓绥听到这些话从郑众的嘴里说出来之后,这段时间一直压抑着自己心头的阴霾仿佛都散去了不少。 “如今得到鄛乡侯所言,本宫这心中就踏实多了! 不过鄛乡侯今日既然和本宫说了这般多,那可否再多说一二...告诉本宫当如何来挽救我大汉如今的局面? 本宫虽然有信心,但是本宫...仍然需要鄛乡侯相帮!” “太后过誉了,太后本就是天资聪颖,身边又有曹大家和尚方令这等才俊英豪相助。 老奴不过就是锦上添花罢了。 不过...老奴久在宫中,这典籍虽然没有看过几句,但是却也明白些起码的道理。 那就是...一个好汉尚且需要三个帮。 太后若是想要真正立足于朝中,立足于天下,那就不仅仅需要一个曹大家,一个尚方令。 唯有越来越多的曹大家和尚方令愿意为太后效命。 太后,才可以是我大汉真正的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