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推开房间的小窗,让外面清新的空气透进来,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药草香气,院子里摆满了自制木架,木架上晒了一些草药。 她家住在城中村的一个小平房里,苏家世代行医,苏父的爷爷曾在宫里当过御医。苏爷爷在当时也名声远播,还留下一本医术手札,希望将他一身的本事传承下去,到了苏父这一辈中医却逐渐没落,苏父在镇上开了一个小医馆维持生计,但生意非常冷清,不复苏家往日的繁华。 苏父常常在家里叹气,说自己rǔ没了苏家的名声。 直到苏木长大,苏父偶然发现她在看医术手札,还看的津津有味,对中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天赋,慢慢的,就能开一些头疼脑热的方子,苏父都一一检查过,不仅没有出错,效果还很显著。 苏父苏母一合计,咬牙卖掉了祖上传下来的一根野山参,凑出了学费和生活费,将苏木送进了大学,读了中医专业。 如今刚好是她毕业的头一年,她也不负众望的考下了行医资格证。 “木木,木木在家吗?” 正在苏木思绪飘远时,门外一个老婆婆的叫门声将她拉了回来。 苏木穿上鞋子走出去开门,门外站着他们的邻居huáng阿婆。 “huáng阿婆,这么早来有事吗?”苏木轻声问道。 “木木,你在家就太好了,你去看看大宝吧,他吐了好几回了,吃不下东西,老是喊肚子胀。”huáng阿婆有些焦虑。 “您别急,huáng阿婆,我跟你过去看看。”苏木带上自家小院的院门,就跟着huáng阿婆去了隔壁。 三岁的大宝神色恹恹的躺在老式的木头chuáng上,屋内还有一股没散完的呕吐物的味道和一股酸臭的粪便味,来自还没来得及倒掉的尿桶。 苏木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走了过去,在大宝肚子处轻轻按了按,又看了看他的舌苔。 “怎么样啊,木木?”huáng阿婆在她身后问道。 “没事,huáng阿婆,就是脾胃不和,我一会给您制一些挨积圆①过来。”苏木轻声道。 “没大事就好,没大事就好。”huáng阿婆拍了拍心口,心头的大石头落地。 苏木回到家,正巧遇到刚刚起chuáng的苏泽清和李玉。 “huáng阿婆过来有什么事?”苏泽清在屋里也听到了声音。 “大宝吐了好几次,大便酸臭,腹胀肠鸣,还恶心呕吐,就是脾胃不和,我给她做一点挨积圆。”苏木一边说着,一边从木头架子上拿药材下来。 “我来帮忙,要些什么药材?”李玉挽起袖子走到她身边。 “妈,你帮我拿三两丁香皮,二钱半pào制好的gān姜和巴豆,一两丁香和青皮,还有三两京三棱。”苏木道。 李玉虽然不懂医,但和苏泽清结婚这么多年,认药抓药已经是非常熟练了。 很快,所有的药材都抓好了,苏木用石碗将药材碾为细末,加入巴豆拌匀,面醋将粉末糊成圆,成品有栗米大小。 她将成品给huáng阿婆拿过去。 “给大宝吃十粒,如果好转了,就减少一些,用生姜水吞服,熟水也行。”苏木叮嘱道。 “诶,好。”huáng阿婆应下后就赶紧去钱匣子里拿了一百块零钱。 苏木从其中抽了两张:“这些就够啦。” 说完,摆摆手回家了,huáng阿婆想追,但小孙子难受的呻,吟传来,她只好叹了一口气,回了屋。 苏木刚刚回家,就听到外面传来汽车鸣笛的声音。 车子停在路口,下来两个人。 罗林和兰丽丽下了车,脚步匆匆的往家里赶。 “妈说大宝又吐又拉的,还吃不下东西,也不知道好些没有。”兰丽丽皱着眉头道。 刚刚进屋,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兰丽丽下意识后退一步,她定睛一看,就看到huáng阿婆正喂给儿子几颗黑色的药丸。 “妈,你在给大宝喂什么?!”兰丽丽大步向前,想掰开儿子的嘴查看,但药丸入口即化,只剩下淡淡药香。 “妈,大宝生病为什么不去医院?你给他喂得什么?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罗林也有些恼怒,忍不住指责道。 “这是木木开的中药,木木的中药可有效了,咱们村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她拿药的,见效老快了,她收费也便宜。”huáng阿婆解释道。 “她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懂什么?而且她学的中医,中医能有西医见效快吗?原本小毛病都被拖成大毛病了。”兰丽丽有些恼怒,抱起大宝就想往门外走。 这时,怀里的大宝睁开了眼睛:“妈,我饿了。” “饿了,大宝饿了,不用去医院了。”huáng阿婆一下子高兴起来,饿了就说明好了嘛。 “大宝,还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兰丽丽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