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太妃所说,秦可卿就是她亲妈与死了的异姓王的孩子……后面的事儿水溶的弟妹们都能脑补个全乎的。 此时水溶的小妹妹就扯着亲妈的胳膊问,“那位异姓王总会给自己姑娘留点好东西吧?” 太妃冷笑一声,“谁说不是?当年接生了秦氏的婆子一家与荣府有旧。”她也不用孩子们问,主动揭开谜底,“那婆子的堂兄是我的陪房。” 原来如此。 水溶点了点头,“宁府吞了秦氏的嫁妆,荣府也有占了妹夫妹妹家产的心思,果然人穷志短,家学渊源。” 太妃不仅认识贾敏,还颇有些jiāo情,自然免不了同情一下黛玉的遭遇,叹息过后便有了主意,“去了的就没法子,活着的……回京后我叫林大姑娘过来陪我说说话。” 水溶道:“这个时候?”荣府正打算往他身边塞人呢,继母这么说绝对是故意的。 太妃忽然换了张面孔,似笑非笑,“王爷不乐意?” 水溶立时无奈道:“我才多瞧了几眼?母亲这也太明察秋毫。” 太妃但笑不语。 却说水溶走后,荣府这边收拾收拾gān脆打道回府——回他们在香山的庄子。 黛玉与三chūn一起回屋歇着,王夫人特地留下宝钗说话。此时屋里连个丫头都没留,王夫人拉着宝钗的手半晌没说话。 而宝钗也不需要姨妈再解释或者点拨:她进宫的路彻底断了,那么退而求其次,北静王府她得争一争……迎chūn是荣府大房庶出,探chūn是庶出,惜chūngān脆是宁府的姑娘,黛玉在姨妈心中怎么也高不过她这个亲外甥女! 王夫人依旧不说话,没人打搅宝钗自然越想越多:娘娘若是知道,能不能帮衬一把?她若能入得王府,于娘娘也是助力…… 话说宝钗这番心思,水溶若是知道不仅不讨厌,还会夸夸宝钗: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如此现实与明智。 不过宝钗终究要失望了,不管水溶怎么想,她的打算在元chūn那里就被卡住了。 因为几乎就在宝钗打定主意的同时,回到宫中的元chūn忽然对抱琴道,“我瞧着,北静王府若真有意,也是黛玉的把握胜过宝钗。”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比昨天更晚,嘤嘤嘤…… 第九章 敢去混~后~宫的,必定不是什么傻白甜。元chūn不是,宝钗当然也不是。 屋子里现在除了她和抱琴再没别人,元chūn也就说说憋了许久的心里话,“贵妃再不想我安生,也不至于短了我的鹿茸和阿胶,”她叹息道,“这都是有人故意漏出去,让我娘家知晓。不过他们知道了也好,省得以为我在宫里整日里都在享福……” 抱琴急道:“娘娘千万不要这么说,娘娘的苦处我都瞧着!” “你是懂我,心疼我,我知道。”元chūn笑了笑,轻飘飘地换了话题,“宝钗若真要~入~宫,也不见得混不出头,可妃位……就难了。这姑娘难得心里透亮,亲娘亲哥全指望不上,想过风光日子,也只能靠她自己。” 宝钗最大的缺点正是她的出身:商户出身,哪怕是皇商,也是万事都把利摆在第一位。而陛下……偏偏喜欢跟他讲感情的……像是满心满眼地崇拜与爱慕,宝钗怕是做不来的。 薛家表姑娘极有眼色,又放得下身段,跟她相处挺舒服,但在她身上也瞧不见多少真心。抱琴同样也不看好宝钗~入~宫,“都告诉她将来好不到哪儿去,何必又再费心力呢。” 元chūn一听,就知道抱琴明白她的心。既然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抱怨两句,“能跟去香山庄子,不定跟我母亲许了什么愿。人见着了,该说的我也说了,信不信由她。只但愿这丫头别背后念叨我小肚jī肠。” 皇帝是个薄情人,除了对吴贵妃。抱琴在宫里生活了这么些年,哪里看不明白这个。 对娘娘如此,对给他连育两子的皇后亦是。如今的~后~宫实在是个火坑,薛家大姑娘相貌性情俱佳又如何,鲜嫩的日子也不过那么几年。 皇帝偏又不是个单纯好颜色的,娘娘比吴贵妃都美上几分,还不是斗不过? 娘娘用心经营了这么多年,朝堂上还有王大人与两位史大人隐隐相护,尚且保不住自己的孩子,更别说薛家大姑娘这样的皇商之女。 入得宫来得了圣宠也不是好事,惹得吴贵妃含怒出手,只怕娘娘都来不及相救。 薛家大姑娘万一钻了牛角尖儿,若是因此还怨上了娘娘……前儿娘娘见荣府二太太都没诉上半句苦…… 不成,她得想法子往外递些消息! 抱琴想到这里,都快心疼死她娘娘了,“这起子小肚jī肠不安好心,娘娘别放在心上!” 元chūn见状,反而笑了,“瞧瞧你急的。”说着拉起堪称跟她相依为命的抱琴的手,“我是有点委屈,你给我靠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