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妻甚美(美食)

十年筹谋,手刃仇敌,顾屿睁开眼睛,却发现自己回到了新婚那一夜。他决定未雨绸缪,不给仇敌路可走,当然,在这之前,先要把自家娇妻护好。娇妻甚美,出尘脱俗,恰似傲雪寒梅,惹人心折,因此时常要担心那些无耻之辈。“……哥,你确定,是娇妻?”“老三,你莫非也对...

第(47)章
    其余三样都是带馅的点心,只有云朵小点是实心的,滋味也很单一,就是苏苏脆脆的奶香苏点,可要不是肚子太鼓,实在吃不下去了,周仁就是全吃了也觉得不够数。

    从主船舱里出来,周仁差点连走路都要人扶着了,相府重养生,口味多清淡,用膳七分饱,他以前从来没有吃得这么饱过,也从来不知道吃饱肚子是这样一件满足的事情,满足得他都要叹出声来了。

    "公子,这时候不早不晚的,顾世子到底留您饭了吗?"贴身小厮一见周仁,就惊讶地问出了声。

    周仁刚想点头,就想起人家顾夫人送的是点心,压根不能算留饭,仔细回想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情,他的脸都黑了下来。

    他原本的打算是就算去拜见顾屿,也不能太过退让,真的让自己成了臣属的身份,否则日后回了京城也不好相见,总要低顾屿一头似的,所以他特意去得迟了些,就是打着让顾屿留他一顿饭的主意,如此一来,拜见不算拜见,就像是寻常亲友上门相访。

    要是来的人是huáng轻,他根本不会这么考虑,因为太子一脉里的位置早已经定下,而他也服气。

    可没想到,就这么一点小小的心思,还是被顾屿给识破了……不,也有可能不是他,而是嫂夫人察觉到了他的用意,于是特意做了点心来给顾屿解围。

    越想越觉得是这样,周仁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想起自家除了游园写诗弹琴听曲,其他什么都不管不问的妻子,这口气叹得几乎有些沧桑了。

    年少慕艾的时候,看的是模样才学,见了美色就动了心思,等到年纪渐长,才知道娶妻娶贤从来就是至理名言,如今事成定局,想再娶个贤内助只能等下辈子投胎,那句没说得出口的羡煞旁人,简直说出了他的心声。

    "你家公子要是能多等几年,也娶个顾夫人这样的贤妻,真不知日子要比现在舒心多少倍……"周仁叹着气拿扇子敲贴身小厮的头。

    贴身小厮苦着脸看他,"公子,这话传到夫人的耳朵里,您就等着大水淹相府吧。"

    周仁的气叹得更沧桑了,把袖袋掏了掏,掏出两张皱巴巴的银票,放在桌上,"行了,这银子你收着吧,把夫人要的东西买齐了,要是还能剩,就给我兑成银子……还好吃住都是朝廷包了。"

    周仁一走,陈若弱就进了船舱,见食盒里只剩下几块点心,顿时笑弯了眼睛,顾屿面前的食盒倒是没怎么动,每样点心都吃了一点,仍旧没给陈若弱一点摸清喜好的机会。

    "原本想留他顿饭的,怎么把点心吃得这么gān净!"陈若弱故意拿眼睛瞥着顾屿,带着一点得意又炫耀的语气,偏生又真的很惊讶的样子,看着几乎有些浮夸起来。

    顾屿挑了一下眉头,道:"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陈若弱坐到顾屿边上的那个座位,见他的表情,顿时气了,哼哼了两声说道:"你别小瞧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是故意拖时间的,一个早上的工夫,什么话都该说完了,硬生生拖到刚才,我给他端些点心来,他总不至于吃了点心还想留饭,然后过午再说下去吧?"

    她说着,又哼道:"军中的那些个无赖最不要脸面了,每次休沐都是这样,我才不给他们留饭。"

    顾屿的眸子里顿时泛上笑意,顺着她的话点了点头,正色道:"对,不给他留饭。"

    第四十章 刺史

    那日过后,周仁倒是真的消停了许多,也来找顾屿下过几回棋,只是周家两兄弟的棋艺大约是一个师父教出来的,没几回就输得再也不肯下了。

    今年的水流急,船比往年还要快,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长不短,待在船上,倒正好消磨了暑热,下到扬州时正是七月初五,虽说初秋时节也还是热,但已经比之前要好得多,官船停靠前三日就有人报给了扬州刺史,连带着周遭的楚州刺史,光州刺史,和州刺史都来迎接。

    扬州刺史徐景年不过三十多岁模样,称得上年轻有为,是定国公的门生,其余三位刺史都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明明是大热的天,却还官袍齐整,笑容满面,走路时有意无意退让徐景年半步,显得很是谦恭。

    顾屿一下官船,就见几位刺史上前见礼,同是在朝为官,按理就是相国也无权接受官员跪礼,但徐景年上前一步,随即撩起下摆跪伏在地,恭恭敬敬行了一个跪礼,拜称世子。

    徐景年是正四品官员,只比顾屿这个临时的按察特使低一级,但顾屿皇命在身,又兼身份显贵,受他一跪其实没什么,可周仁当即就反应过来,看一眼后头没有犹豫也跟着行了跪礼的三位刺史,他的冷汗都快要下来了。

    渡口风大,顾屿并没有穿御赐的官袍,里面是松鹤长青的浅白衣袍,外罩乌云纱,系着正红双面的云纹披风,看着就像是一个寻常的世家子出游,并没有半分钦差特征,要是就这样受了四位刺史的跪礼,传回京,跑不了一个肆无忌惮之罪。

    徐景年神情肃穆,好似并没有发觉这其中不妥之处,见顾屿没有说话,竟也就这么跪伏在地,并不起身。

    来迎接钦差的除了官员,还有各个衙门的捕快衙役,见状也纷纷跪倒在地,只是片刻之间,整个渡口还站着的,居然就只剩下打从官船上下来的一拨人了。

    顾屿盯着徐景年看了半晌,似乎没发现什么,行云流水一般,从披风掩盖下的宽大袖袋里取出一卷绢帛圣旨来,徐徐展开,轻声念了起来,"景承天命,诏,曰:时六月中,朕启闻事,言有淮南道民怨,涉三千之众,犯至御史止,着准太子奏……"

    圣旨不长,几百个字而已,偏生顾屿念得慢吞吞的,时而极为缓慢郑重地停顿片刻,才接着往底下念,底下的捕快衙役还好,几位刺史却是真的有些受不住了,楚州刺史年纪最大,看着都有六十多了,这会儿跪得颤巍巍的,投向徐景年的目光几乎带上了怨愤。

    之前说好的根本没这一出!钦差就是没穿官袍又怎么样?想拿这个让人家吃个暗亏,好立下马威,真是天高皇帝远久了,连人家随身带着圣旨都给忘了!偷ji不成蚀把米,真把他徐景年给能耐的!

    徐景年也不好受,常年堂上坐着的人,打从京城出来就没再跪过人,哪怕是道御史周大人当面,他腰弯得再低,也没跪过,这会儿要是能让新来的年轻钦差吃个瘪也就算了,偏他顺势念起圣旨来,这可好说了,他跪的人从钦差本身变成了天子诏令,跪得天经地义。

    其实这道圣旨不是给淮南道官员的,而是给顾屿一个人的,原本没有必要在这里念出来,要是没徐景年刚才那一出,顾屿也没有一来就立威的意思,可就连他也没想到,他不立威,人家倒是憋着给他下马威呢。

    圣旨念完,楚州刺史是被同来的孙子扶着才勉qiáng站起身来,其余两个刺史也不好受,徐景年咬牙,面上还是带笑,决口不提钦差两字,道:"顾世子,周公子,御史大人已经在治所等候多时了,两位下榻的官驿也已经备好,听闻顾世子是带家眷同来,下官已经让人挑了几个懂事的丫头伺候夫人。"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