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高元舟笑了笑:“我何时说舍不得?此事自然要好生安排一番。” 作者有话说: 备注1: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第30章 苏绾!你好狠的心! 苏绾的生辰在七月初七, 说来也巧,这天正好是七夕节。 若是在东京城,七夕这日铁定热闹非凡, 城中百姓们出门游玩、听戏,夜里在汴河放河灯。 可津阳县过七夕就显得冷清了。百姓们穷,没什么娱乐,皆是在自己家中摆上一桌简单的瓜果酒菜, 焚香祭拜。 但也有稍微热闹之处, 那便是城西和城东的两处瓦子, 瓦子里, 戏楼唱戏咿咿呀呀, 不过大都是富裕人家前来此处消遣。 津阳县的戏带着当地的特色,苏绾看不懂,跟陆安荀看了会,就走了。 “你还想去哪玩?”陆安荀问。 两人酉时出来的,苏绾逛了会街买了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这会儿陆安荀怀里抱着一包东西跟着她走。 苏绾说:“回去吧,天色不早了。” “这么快就回了?今日可是你生辰。” 苏绾无奈,她知道啊。可她远离东京城,远离亲人, 独自在外过生辰实在不热闹。 陆安荀又是个闷的,连跟女子逛街约会也不懂。有时她走得慢了还被他嫌弃催促。 没劲得很。 陆安荀看了看时辰, 这会儿傍晚将至, 也快用晚膳了。 “行,那就回吧。”他说。 两人沿街往县衙走, 路过一户人家, 门口摆着香案, 案前跪着个小男孩。 小男孩许是已经上学堂,他将自己的笔墨纸砚供在香案上。 纸上写着歪歪扭扭的两个字,应该是他的名字。名字下方,还有同样歪歪扭扭的一句话。 苏绾瞟了眼,不大认得,但最后的三个字认得了——中状元。 那小男孩边磕头边嘴里念叨:“牛郎啊牛郎,梓儿祈求变聪明,以后考试第一,中状元当大官。” 声音虽然轻,但苏绾听见了,忍不住笑出来。 那小男孩抬头,这才发现两人正看着他。 他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腼腆笑了,说:“我爹让我这么求的,他说牛郎能让我变聪明,我聪明了,以后就能考中状元当大官。” 陆安荀道:“考中状元也不一定能当大官。” “啊?”小男孩惊讶:“为何?状元不是最厉害的吗?” 陆安荀没答,反问:“你为何想当大官?” 小男孩茫然了下,说:“我听我爹说新来的县太爷很厉害,考中状元才当县太爷的,我以后也想这样。” 陆安荀问:“你爹说县太爷很厉害?” “嗯。”小男孩说:“我爹说县太爷敢捉大老虎,很有本事,他以后肯定能把咱们县的老虎都捉干净的。” 闻言,陆安荀默了会。 “你爹说得没错。”他道:“你以后肯定能当大官。” 两人继续往县衙走,苏绾问:“陆安荀,你小时候是不是也拜过牛郎乞聪明?” 七夕“乞巧”、“乞聪明”是习俗,女孩乞巧,男孩乞聪明。苏绾小时候就曾拜过织女,对月穿针引线,乞求变得心灵手巧。当然,苏绾自是不信的,她只是跟着三个姐姐照做。1 但事实证明,乞巧并没用,毕竟至今苏绾的女红也不怎么样。 陆安荀小时候也拜过,只是小时候觉得好玩,拜完牛郎他母亲会给他一颗糖果。 但现在想起这种事来,就颇觉得傻气,他自是不会承认。 “我天生就聪明,还用拜吗。”他说。 “哦,是吗?”苏绾斜眼睨他:“那我怎么看见某人十岁的时候脖颈上挂大葱?” “.” 陆安荀停下来,怒瞪苏绾:“你怎么还记着!” 苏绾哈哈哈大笑。 时下有个说法,脖颈上挂大葱会变得聪明。陆安荀十岁时,刚上学堂,他母亲为了让他读书聪明,硬是逼着他在脖颈上挂了一根拇指粗的葱。 彼时陆安荀闯荡东京城大街小巷,是赫赫有名的安哥,却还要学三岁小儿一样在脖颈上挂大葱,他觉得丢人。但母命难为,所以只好挂着了。 他不好意思出门,一整天都待在自己的小院里期盼能安安静静度过明天。哪曾想,好死不死被苏绾看见了,还拿这事笑话他多年。 苏绾想起他那副生无可恋又羞愤欲死的模样,笑得简直停不下来。 “苏绾,别太过分。”陆安荀黑着脸。 “堂堂县令大人,十岁还挂大葱哈哈哈哈.”苏绾扶着墙:“也不知道百里言玉听说了会是什么表情。” 陆安荀顿时急了,一把摁住苏绾:“你若是敢告诉.” 话到这里,他突然停下。 此时此刻,两人的姿势有些暧昧。 他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