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赵王当下最欣赏的人,刘宣要见赵何,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他进入宫内,顺利的见到了赵何。 此时,赵何在处理政务。 刘宣眼中的赵何,勤于政务,精于朝政,是一个有为之主。 在刘宣面前,赵何没有君王的架子,从不摆谱。 但任何人都有逆鳞,赵何也不例外。 剑道馆,是赵何的逆鳞。故此,刘宣这一次入宫劝谏,来的路上就想好了策略,他不打算单刀直入的劝谏,而是另辟蹊径的劝说。 刘宣站定,静静等待。 赵何很快就搁下笔,微笑道:“赐坐。” 宦官拿了坐席摆放好,刘宣拱手道谢,然后撩起衣袍坐下。 赵何和颜悦色的道:“先生入宫,所为何来?” 刘宣表情肃然,缓缓道:“臣这次入宫觐见大王,是接到百姓举报,而事情涉及到大王,臣不敢擅自做主,特来觐见大王,请大王决断。” 赵何闻言,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 百姓举报? 涉及到他? 什么事情会涉及到他呢? 赵何身为一国之主,整个赵国都是他的,他怎么会和百姓起冲突呢? 赵何问道:“先生请直言。” 刘宣沉声道:“臣接到百姓举报,说剑道馆每天都要搬出数十具尸体扔掉。臣一接到消息,就着手调查,发现剑道馆搬出的尸体不是谋杀,而是死于斗剑比武。” 赵何闻言,微微颔首。 剑道馆的比武斗剑,的确会死人。 刘宣继续道:“剑道馆是大王建立,专门用来挑选人才。如果查封剑道馆,会影响到大王的大计。臣一时间无从着手,故而来请示大王。” 赵何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剑道馆是他放松的地方,如果拆了剑道馆,他便无处可去。 刘宣看在眼中,知道劝说赵何很难。如果当面谏言,历数赵何的错误,肯定会惹得赵何心头不快,所以刘宣换了一种方式,以百姓举报的方式,来试一试赵何的态度。 这样一来,他便不是劝谏。 目的是劝谏。 然而,过程却不涉及到劝谏。 赵何思考了片刻,问道:“先生,剑道馆建成至今,可有危害到邯郸的百姓?” 刘宣摇头道:“不曾!” 赵何又问道:“剑道馆建成至今,可曾扰乱邯郸的治安?” 刘宣道:“不曾!” 面对赵何的质问,刘宣明白了过来。 显然,赵何不会拆除剑道馆。 赵何神色自若,再一次说道:“既然剑道馆未曾危急邯郸的百姓 ,也未曾扰乱邯郸的治安,先生就应该明白,剑道馆的死伤无伤大雅。” “至于剑道馆的死伤,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一方面,剑道馆斗剑比武,胜者有一定的赏金,败者有一定的抚恤,一切自愿。没有人逼迫他们,都是他们自愿的。” “另一方面,通过剑道馆的比武,本王能挑选武艺高强的人,为国所用,让他们为赵国施展能力,为赵国开疆拓土。” “再者,这也是招贤纳士的方式。” 赵何道:“涉及到一国的前途,先生认为,剑道馆是否该存在呢?” 刘宣听后,嘴角含着苦涩的笑容。 赵何能言善辩啊! 一番话无懈可击,令刘宣难以辩驳。 话说到了这一步,刘宣再否定赵何的意见,肯定是不知趣了。 刘宣道:“大王,臣明白了。” 赵何眼中闪烁着精光,忽然道:“先生今日来,应当是受太子所托,对吗?”前有太子赵悝劝谏,现在刘宣就来了,赵何想到了赵悝,肯定和赵悝有关。 刘宣拱手道:“大王英明!” 赵何哼了声,手握成拳,狠狠砸在案桌上。 显然,赵何很不高兴。 赵悝的做法,令赵何非常愤怒。 当着朝臣的面劝谏也就罢了,现在还让刘宣来当说客。 刘宣看在眼中,微微一笑,拱手道:“臣倒是认为,要贺喜大王。” “为何?” 赵何一头雾水,搞不明白刘宣为什么这样说。 刘宣解释道:“当今天下,秦国虎视眈眈,意图吞并各国;齐国恣意嚣张,无视各国;楚国雄踞南方,隐而不发;其余各国,也各有心思,是列国争雄的大争之世。” “列国争雄,拼的不仅是国力,更有一国之主的贤能,以及对太子的选择。” “国力强,国主贤明,必然欣欣向荣。” 说到这里,刘宣话锋一转,说道:“但是,如果太子选不好,不论国力多强,最后都会后继无人,再强盛的国家都会衰落。” “太子当着朝臣的面劝谏大王,虽然方式欠妥,应当事先和大王沟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彰显太子有主见,有自己的立场。” 刘宣诚恳道:“一国之主,无主见,无立场,乃是国之大忌。” “太子有主见,证明大王选对了人。” “第二,太子见剑道馆的死伤太大,于心不忍,那是有仁心。身为主君,如若无视百姓,漠视生死,恐怕也难以治理一国。” “第三,太子明知剑道馆是大王所建,却当面谏言 ,足见其坦坦荡荡,足见其果敢坚毅,而且更彰显了对大王的忠心。以太子之能,不会没想过让朝臣来探路。但太子亲自劝谏,足见其赤子之心。” 刘宣站起身,拱手道:“故此,臣理当恭喜大王。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大王英明贤德,太子颇有大王风范,可喜可贺。” 赵何听后,笑意浓郁,捋着颌下的胡须很高兴。 刘宣的话,令赵何很欢喜。 儿子被夸奖,他这个做父亲的,脸上也有荣光。 赵何微微一笑,赞同道:“先生的分析,倒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悝儿唯唯诺诺,遇事没有主见,那难以继承赵国基业。” 刘宣道:“大王圣明!” 赵何心情愉悦了起来,道:“剑道馆一事,本王会让他们注意分寸。” “大王圣明!” 刘宣闻言,心中松了口气。 赵何能敲打剑道馆,那是最好的结果。 刘宣和赵何又谈了邯郸城的事情,便起身告辞,离开王宫后,他直奔赵悝的住处行去。进入府内,刘宣在书房见到了赵悝。 赵悝一脸期待神色,道:“先生,父王怎么说?” 刘宣回答道:“大王答应了,会敲打剑道馆,让他们注意分寸。” “啊!就只是这样啊。” 赵悝闻言,一脸不甘心的表情。 刘宣看在眼中,心中摇头。 他在赵何的面前,费尽心思,不停的给赵悝说好话,才消解了赵何对赵悝的怒气。 可惜赵悝不懂,令人失望。 刘宣想了想,说道:“太子,凡事应当三思而后行。太子要劝谏大王,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该怎么劝谏,该用什么方式,得三思,切莫莽撞。” 一番话说得模棱两可,并未说透。 只是,刘宣也只能这么说。 赵悝有些不满意结果,情绪不怎么好,道:“先生,这样的结果,达不到目的。最后,也无法阻止剑道馆的伤亡。” 刘宣闻言,沉默了下来。 片刻后,刘宣回答道:“太子且看看后续再说,如果剑道馆伤亡减少,事情就到此为止。如果后续还是如此,下官再想办法。” “好,辛苦先生了。” 赵悝脸上挂着笑容,道:“先生辛苦了,留下畅饮一番如何?” 刘宣不愿意留下,摇头道:“太子盛情,下官心领了。只是大王刚刚交办了事情,下官还要前往处理,不能多耽搁,请太子见谅。” 赵悝也不勉强,道:“既如此,本太子送一送先生。” “多谢太子!” 刘宣起身和赵悝出了府,然后回转县衙。 (本章完)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