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

标签:欢喜冤家种田文美食朝堂之上关键字:主角:周复礼;司马煜其它:种田;基建年下;种田;基建立意:科技种田;富国安邦“来来来,我给大家讲讲鸭群治蝗的经济效益……”大晋十八年,蝗灾肆虐。恪守礼教,谨守规矩,无丝毫逾越的大晋朝太傅周复礼,提着一筐子鸭子...

第68章
    说白了,就是给百姓送钱,然后往他们家里塞一些鸭子让他们看顾。

    这等好事,百姓估计欢迎至极。

    刚开始的时候,朝廷的确会花费不少,主要是买鸭蛋和给百姓的工钱,但等这些鸭子长大回收回来,那绝对就是老大一笔收入了,肉食在大晋可是十分昂贵的。

    而且百姓看到朝廷赚钱,看到鸭子的好处,自然而然就会自发饲养。

    几位丞相眼睛不由得一亮,“往年都会开国库赈灾,下发不少官银到各地,每年国库都特别吃紧,但今年因为羊毛的原因,反赚了大辽一笔,倒是有足够的钱来办这事。”

    “这方法不错,不仅推广了群鸭治蝗,还能充实国库,一举两得。”

    “不过还得防止地方官员贪墨,毕竟鸭蛋的孵化率并不固定,其中可以操作的地方很多。”

    的确如此,买100个鸭蛋孵化出80只鸭子,但只上报说孵化了50只,那么其中的30只的钱就是其中可以运作的空间。

    “这倒不难,每一郡派一官员巡视,顺便指导当地官员推行这一政令……”

    政令的颁布和实施完全是两码事,所以这巡视的官员算是责任特别重大。

    讨论继续,然后相关政令一点一点完善。

    这样又用了好几天时间。

    最终敲定,由朝廷开国库下放白银到各地,各地自行购买鸭蛋孵化,然后出钱请百姓看顾这些鸭子,直到回收。

    其根本就是朝廷在做生意,一门只赚不赔的生意,而且还能惠及百姓,光是看顾鸭子的工钱,也算是百姓额外的收入不是,百姓不会拒绝。

    双赢的局面。

    朝堂上争抢去各郡当巡使,就成了抢破头的事情了,虽然有难度,但一但完成那就是为大晋消灭蝗灾的天大的功臣,说不定还能史书留名。

    周复礼对这些不感兴趣,但其中一个消息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巴南郡的巡使居然是司马鹿鸣。

    最生气的估计是司马煜了,他三年时间天天在这些大臣面前晃悠,依然还只是听政而已。

    结果,某人三年不出,一出来就捞到这么大一差事。

    气得咬牙切齿的,但他也没有办法阻止,因为太后开口了啊,她准备去巴南郡游玩,正好让司马鹿鸣随行保护,既然去巴南郡,就正好让司马鹿鸣当巡使呗,顺路。

    大晋重孝,太后都开了这口了,还真没人好拒绝。

    周复礼叹了一口气,赵玄樱居然为了让司马鹿鸣重新进入朝廷,连这样的借口都用出来了。

    司马鹿鸣只要办好这次的差事,重新进入朝堂几乎是板上定钉。

    看来三年的沉寂后,就是疯狂的爆发。

    周复礼不用想都知道,以后的朝堂jīng彩了。

    不过,巴南郡是大晋最贫穷的郡,穷山恶水多匪寇,是最为混乱之地,司马鹿鸣想要处理好也没那么容易。

    朝堂之上,政令通达,国库的官银也随着这些巡使一起前往各地。

    司马鹿鸣离开了洛阳,司马煜也就没有让周复礼早出晚归的往皇宫跑了。

    周复礼也松了一口气,想了想,正好可以回别院,他卡车里面的那几桶种鱼和种虾也该放出来育种了。

    这个时间正是育种的好时节。

    周复礼回别院也不是单独一个人,他还带上了他的学生,一群纨绔子弟。

    学农业的学生嘛,不实地考察,不下地,那能叫农业学生?

    呆在象牙塔里面,是永远无法成长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养鱼养虾可不是简单的事情,特别是育种期间,他得守着,不能出任何差错。

    一行人,走了好长一队。

    “你们看这地里的小麦种得不对啊,这地翻得不够疏松,小麦的根须无法自由生长。”

    一群纨绔子弟原本是怀着游玩的心情来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上课居然还能跑到郊外,这课他们喜欢。

    只是一路游玩的纨绔子弟突然话题就变了,看着马车外的麦田指指点点。

    甚至停下了马车,围成一圈,蹲在那里观看。

    周复礼也不急,和知墨坐在马车上欣赏着风景,当初他第一次跟着教授下地的时候,和这些学生也差不多,一块泥巴都能研究半天。

    那些学生已经偷偷将别人的麦苗拔出来几根了,“你们看这小麦的根须,都长成一团了。”

    “啧啧,没有我们种得好。”

    “他们擂的梗也不行,这样不利于保持水分,原本一月浇一次水就行,他们这样估计得半月浇一次。”

    “啧啧,这得多费事,我们大晋一个月下一次雨是常有的事,所以我们的地基本不用担心灌溉,他们这怕是得天天担心着别gān枯死了。”

    “他们的麦子也没有用草木灰肥土。”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