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朱元璋的理解,那都是贪官污吏往粮食里掺和的东西,小孩子怎么玩? 王布犁比划了一个沙堆。 小孩子挖洞或者整个木车往里装沙子运走之类的。 总之就是玩嘛。 他觉得反正在大明又用不着鸡娃! 可朱元璋就是在鸡娃! 在他没有进入仙境之前,对于大孙子的教育可没有落下。 也就是误会大孙子当皇帝是个菜鸡后,才不怎么管他。 当朱元璋又得知大孙子八岁就死了,也没有向以往一样严格要求他。 大孙子活着,比什么都强。 他晓得自己失去儿子的痛苦,不想让标儿过早的体会这种痛苦。 “王典吏,没想到你还对育儿颇有心得啊?”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夸了一嘴。 每次同王布犁交流,他总能得到一些自己未知的有用小知识。 “嗨,孩子小时候就应该快快乐乐的玩一玩。 神童是少数,普通人才是大多数。” 王布犁浑不在意的摆手道: “我大哥有个儿子,还想从小培养他读书,什么狗屁,被我劝了劝。 趁着岁数小多玩玩沙子之类的。 当然此事让我嫂子多一阵埋怨,毕竟读书当官是他们最想要的出路嘛。 但是前阵子陛下并没有说要开科举,才让我在嫂子心中的形象搬回来了一丁点。” “科举?”朱元璋摸着胡须道: “咱倒是觉得陛下停了科举做的对。” “我也觉得做的对。” “哦?” 朱元璋打量了一眼王布犁。 这个小吏识字但不喜欢看儒家的圣贤书,宁愿看街面上的小说故事。 “为什么?” “不公平啊!” 王布犁自顾自的饮了口茶。 因为朱元璋的缘故,大明废弃了大宋那种浪费时间的斗茶之类,还有添加杂七杂八的玩意。 “相比较而言,还是南人更加容易中进士。”王布犁用手沾水化了一道杠子: “当然这个还得是元朝留下来的遗患。” 朱元璋仔细回忆了一下。 他开了两次科举,确实是南方的进士过多,而北方寥寥无几。 他一直都以为是南方儒家文化传承重。 毕竟北方自从大宋就没有握在手里。 “怎么讲?” “元代皇帝尽可能重用北人,而提防曾经反元的南人的做法,使南北隔阂的观念常驻人心。 元朝统治下的宋金遗民发现自己并未如朝廷曾许诺的那样重新联合起来,而是要在偏见的隔阂下交涉。 这种差异反映在北人与南人之间在政治、文化上的紧张关系。 前者被派遣南下,治理南宋的旧江山。 后者则无缘服务于新政权,还不得不与新来的北人谈判,被迫让出自己的本土利益。 南人指责北人没教养、没文化。 而北人则认为南人心胸狭隘、自以为是。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很难达成政治上的调和。 蒙古人采用举荐而非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在被元廷严重排挤的南人心中播下了怨恨的种子。 元朝覆灭后,他们为了扭转这种不平衡的态势,便寄希望于大明能够恢复科举制度。” 王布犁的这番话让朱元璋思考了许多,才点头: “是这样的。” 以刘伯温、宋濂为首的文臣,都是如此建议的。 他们代表的是南人想要在新朝站稳脚跟的心声。 洪武三年,朱元璋恢复科举,就是意识到了元朝南人无由晋升之苦。 但他本人更欣赏北人的坦率,因此也不愿过多地矫正重北轻南的局面。 南方在文化上具有优势——教育资源更多,文学更典雅,赞助和繁荣学术的社会关系更发达。 明代首次科举产生的进士中,有四分之三是南人。 待到了嘉靖之后,江南文风越盛,北人想要中进士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朱元璋对这一结果很不高兴,直到前些日子又一度暂停了科举。 “你有什么法子没有?” “我?”王布犁惊诧的指了指自己: “郭主事,咱们两个也就是随便闲谈,还能谈出什么治理国家大事的政策来?” 朱元璋嘴上没说,但心中认定眼前这个小吏指定是有法子的。 他进入仙境当中的日子比咱早,谁知道他在里面学到了什么。 在朱元璋看来,王布犁可是一座深矿! “你快省省吧。”王布犁又给自己倒了半杯茶: “咱俩商讨这种事,要是被陛下晓得了,伱兢兢业业干活的形象,岂不是前功尽弃?” “啊?”朱元璋也压低声音:“你对陛下这么害怕?” “谁不害怕啊?” 朱元璋对王布犁的话表示很满意。 皇帝的身份就该是用来怕的,而不是用来亲近的。 皇帝若是没有了威严,岂不是会像小明王一样,生死都在旁人的掌握当中去了。 如果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那朱元璋就是反腐皇帝。 士农工商,令他最感到不安的就是士这个阶层。 他自知需要借助士大夫的学识来管理上千万子民。 同时,他担心士大夫总是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皇帝的要求之上。 现如今虽然停止了科举,免得朝廷内到处都充斥着南人,避免他们结党营私。 但是朱元璋还没有想到更到的取代方法。 士——这些家庭培养自己的子孙走上仕途,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田产。 故而土地兼并是一定会大规模出现的! 理论上,任何男性都可以参加科举。 但现实中,要想通过科举考试,必须熟读经史、驾驭考试文体。 并理解整个科考的经典系统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而这首先需要所费不赀的教育投入。 如果你接连两代都不能中举的话,也无法维持什么精英家族了。 以科举为立身之本的地方精英在元代难以为继。 原因很简单,因为朝廷几乎很少开科取士。 蒙古人回避了科举考试这类具有自主性且难以预测的制度,只任命自己信得过的人当官。 属实是俺没文化,所以俺就不搞。 王布犁看着房间内滴漏出神,今天郭主事有点不对劲。 他在得知自己的妻子有暗疾之后,不仅没有想法子多陪陪他的妻子,还想着为大明分忧。 这人得是被朱元璋洗脑成什么样啊? 虽然王布犁在大明体制内层次较低,但他还真没见过像郭主事这样的官员。 给大明打工就像给自家打工一样。 pua文化着实是害人不浅。 朱元璋见王布犁陷入了深思,又长长的叹了口气: “我倒是想要陪陪我那老妻,可身不由己,为了自己的子嗣,是不能退下来的。” 王布犁表示理解,看样子郭主事也没有那么在乎他媳妇。 “陛下真应该给你这样的人放放假,陪陪家人。” 王布犁又提放假的事? 朱元璋心里很不爽快:“朕都给他发俸禄了,他怎么还天天想着放假的事。”